导图社区 肠杆菌科
医学微生物学的肠杆菌科部分的思维导图,后续还有更新,欢迎关注。
你知道四体是哪四体吗?它们的反应和防治原则等内容都了解了吗?不要急,该导图涵盖了这方面的内容,使您更加轻松的学习到相应的知识。
人民卫生出版社《微生物学》的分枝杆菌章节的内容总结,知识点较多,欢迎大家点赞收藏批评指正~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肠杆菌科
大肠埃希菌
生物学性状
多数有周鞭毛,有菌毛,无芽孢
IMViC试验
++--
与产气杆菌鉴别
肠道正常菌群,是粪便污染的检测指标
致病性
致病物质
黏附素
P菌毛
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定植因子抗原、I型菌毛、侵袭性质粒抗原等
外毒素
志贺毒素
耐热肠毒素
不耐热肠毒素
溶血素A
内毒素、荚膜、载铁蛋白、Ⅲ型分泌系统
所致疾病
肠道外感染
败血症、新生儿脑膜炎、泌尿道感染
属于内源性感染、异位感染
胃肠炎
外源性感染,仅某些血清型可致病
分类
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
作用于小肠,导致婴幼儿和旅行者腹泻
类似于霍乱样腹泻,激活AC和GC,致病物质为肠毒素和定植因子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
作用于结肠,不产生肠毒素,类似于痢疾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
作用于小肠,导致婴幼儿腹泻
不产生肠毒素,无侵袭力,有A/E组织病理损伤,导致微绒毛破坏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
作用于大肠,表达志贺毒素,有A/E组织病理损伤
导致出血性结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
作用于小肠,导致婴幼儿和旅行者水样腹泻
微生物学检查法
初步鉴定:IMViC试验
最后鉴定:系列生化反应
血液、尿、脑脊液等标本
肠道内感染
ELISA、PCR等
粪便标本
志贺菌
无芽孢、无鞭毛、无荚膜,有菌毛
除宋内志贺菌缓慢发酵乳糖,其余均不发酵乳糖
抵抗力弱,对酸和消毒剂敏感
细菌性痢疾
志贺菌感染只局限于肠道,不侵入血液
潜伏期1~3天,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腹痛
侵袭力
菌毛、Ⅲ型分泌系统等
黏液脓血便
结肠派尔淋巴结的M细胞
内毒素
主要致病物质
腹痛、里急后重
A群志贺菌I型和Ⅱ型能产生志贺毒素
损伤上皮细胞,仅毒素入血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免疫性
免疫力不牢固,免疫靠sIgA
30%甘油缓冲盐水保存标本
Sereny试验阳性
有侵袭力
协同凝集试验
诊断感染
沙门菌
胞内寄生菌,有菌毛,大多有周身鞭毛,无芽孢
不发酵乳糖,除伤寒沙门菌外均产酸产气(伤寒沙门菌仅产酸)
尿素酶试验
与变形杆菌鉴别
侵入小肠派尔淋巴结的M细胞
主要致病物质,是体温升高、白细胞下降
肠毒素
个别沙门菌(如鼠伤寒沙门菌)可产生
肠热症
伤寒
伤寒沙门菌
副伤寒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希氏沙门菌
两次菌血症、高热、相对缓脉、肝脾大、玫瑰疹、外周血白细胞下降,严重者出血、肠穿孔
最常见,水样腹泻,内毒素是主因
败血症
主要是细胞免疫
标本
第1周
外周血
第2周
粪便
第3周
尿液
第1~3周
骨髓液
粪便、可疑食物
血液
分离鉴定
玻片凝集试验确定
肠热症的血清学诊断
肥达实验
抗O抗原抗体(IgM)、抗H抗原抗体(IgG)
结果
O高H高
O低H低
不是病人
O低H高
预防接种后、非特异性回忆反应
O高H低
感染早期、交叉反应(副伤寒)
检查伤寒带菌者
初筛
检测Vi抗原,效价≥1:10
确定
分离培养
防治原则
伤寒Vi荚膜多糖疫苗
环丙沙星
共同特点
革兰阴性杆菌,不产生芽孢,抵抗力不强
氧化酶阴性
鉴别肠道杆菌与其他革兰阴性杆菌
都有I型菌毛
乳糖发酵试验
发酵乳糖,产酸,红色
致病肠道杆菌(志贺菌、沙门菌)
不发酵乳糖,不产酸,黄色
非致病肠道杆菌(大肠埃希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