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注册消防工程师,实务,第三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编辑于2020-11-03 16:40:453-9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分类
火灾探测器分类
根据探测火灾特征参数分类
感温...
感烟...
离子感烟、光电感烟、红外感烟、吸气型
感光...
又称火焰探测器,分位紫外、红外、复合式
气体...
复合...
烟温复合、红外紫外复合
根据监视范围分类
点型火灾探测器
线型火灾探测器
根据是否有复位(恢复)功能分类
可复位探测器
不可复位探测器
根据其是否具有可拆卸分类
可拆卸...
不可拆卸...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分类
编码型、非编码型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分类
1、区域报警系统
组成: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火灾声光警报器、火灾报警控制器
2、集中报警系统
组成: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火灾声光警报器、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应急广播、消防专用电话、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消防联动控制器
3、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同上,且包含两个及以上集中报警系统
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
1、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组成
①触发器②火灾报警装置③火灾警报装置④电源
2、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组成
①消防联动控制器②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③消防电气控制装置④消防电动装置⑤消防联动模块⑥消火栓按钮⑦消防应急广播设备⑧消防电话
工作原理
1、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原理
2、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原理
适用范围
1、区域报警系统
适用于仅需要报警,不需要联动自动消防设备的保护对象
包括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声光报警器、火灾报警控制器
2、集中报警系统
适用于具有联动要求的保护对象
3、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适用于建筑群或体量很大的保护对象
系统设计要求
系统形式选择与设计要求
第一任务:保障人身安全
选择:参考↑“适用范围1、2、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
见P326表3-9-1火灾报警、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
①火灾报警控制器应设置在有人值班的场所
②系统为设置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时,应设置火警传输设备。
③当有两个及以上消防控制室时,应确定其中各一个为主消防控制室。
④主消防控制室应能显示所有火灾报警信号和联动信号状态,并应能控制重要的消防设备;各分消防控制室内的消防设备之间可以相互传输并显示状态信息,但不应互相控制。
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的划分
报警区域划分:
①应按防火分区或楼层划分。
②电缆隧道的一个报警区域宜由一个封闭长度区间组成,但不能超过3个。
③道路隧道报警区域不宜超过150m
④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的报警区域应由一个储罐区组成,每个50000m³及以上的外浮顶储罐应单独划分为一个报警区域。
探测区域划分:
①按独立房(套)间划分。
②一个探测区域的面积不宜超过500m²;
③从主页路口能看清内部,其面积不超过1000m²的房间,也可划分为一个探测区域;
④红外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和缆式感温火灾探测器探测区域长度,不宜超过100m;
⑤空气管差温火灾探测器的探测区域长度宜为20-100m;
⑥以下场所应单独划分探测区域:
1、敞开或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
2、各种前室、走道、坡道
3、电气管道井、通信管道井、电缆隧道
4、建筑物闷顶、夹层。
火灾探测器的选择
一般规定
火灾初期有阴燃阶段,且需要早期探测的场所,宜增设CO火灾探测器。
点型火灾探测器的选择
1、不宜选择点型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
①相对湿度经常大于95%
②气流速度大于5m/s
③有大量粉尘、水雾滞留
④可能产生腐蚀性气体
⑤在正常情况下有烟滞留
⑥产出醇类、醚类、酮类等有机物质
2、不宜选择点型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
①有大量粉尘、水雾滞留
②可能产生蒸气和油雾
③高海拔地区
④正常情况下有烟滞留
3、宜选择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①相对湿度经常大于95%
②可能发生无烟火灾
③有大量粉尘
④正常情况下有烟或蒸气滞留的场所
⑤不适合安装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场所(厨房、锅炉房、 发电机房、烘干车间)
⑥需要联动熄灭“安全出口”标志灯的安全出口内侧
⑦其他无人滞留且不适合安装感烟火灾探测器,但发生火灾需及时报警的场所。
4、不宜选择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可能产生阴燃或发生火灾时不及时报警将造成重大损失的场所
5、不宜选择定温探测器:
温度在0℃以下的场所
6、宜选择点型火焰探测器或图像型火焰探测器:
①发生火灾时有强烈的火焰辐射
②可能发生液体燃烧等无阴燃阶段的火灾
③需对火焰做出快速反应
7、不宜选择点型火焰探测器或图像型火焰探测器:
①在火焰出现前有浓烟扩散
②探测器的镜头易被污染
③探测器的“视线”易被油雾、烟雾、水雾和冰雪遮挡
④探测区域内的可燃物时金属和无机物
⑤探测器易受阳光、白炽灯等光源直接或间接照射。
8、不宜选择紫外火焰探测器:
正常情况下有明火作业,探测器易受X射线、弧光和闪电等影响的场所
9、宜选CO火灾探测器:
①火柴初期产生CO
②烟不容易对流或顶棚下方有热屏障的场所
③在顶棚上无法安装其他点型火灾探测器;
④需要多信号复合报警的场所
10、污物比较多且必须安装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场所:选间断吸气的点型采样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或具有过滤网和管路自清洗的管路采样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
线型火灾探测器的选择
1、宜选择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
无遮挡的大空间或有特殊要求的房间
2、不宜选择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
①有大量粉尘、水雾滞留
②可能产生蒸气和油雾
③正常情况下有烟滞留
④固定探测器的建筑结构由于振动等原因产生较大位移的场所
3、宜选择缆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①电缆隧道、电缆竖井、电缆夹层、电缆桥架
②不易安装点型探测器的夹层、闷顶
③各种皮带输送装置
④其他恶劣环境不适合点型探测器安装的场所
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的选择
宜:
①具有高速气流的场所
②点型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不适合的大空间、舞台上方、建筑高度超过12m或有特殊要求的场所
③低温场所
④需要进行隐蔽探测的场所
⑤需要进行火灾早期探测的重要探测
⑥人员不宜进入的场所
不宜选择没有过滤网和管路自清洗的管路采样式吸气感烟火灾探测器:
灰尘比较大
设备的设计及设置
1、火灾报警控制器的设计容量:
任意一台所连接的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模块等设备总数和地址总数,均不应超过3200点,其中每一总线回路连接设备的总数不宜超过200点,且应有不少于10%的余量。
2、消防联动控制器的设计容量:
任意一台所连接的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模块等设备总数和地址总数,均不应超过1600点,其中每一联动总线回路连接设备的总数不宜超过100点,且应有不少于10%的余量。
3、总线短路隔离器的设计参数:
系统总线上应设置总线短路隔离器,每只总线短路隔离器保护的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模块等消防设备的总数不应超过32点;
4、火灾报警控制器和消防联动控制器的设置:
安装在墙上时,其主显示屏高度宜为1.5~1.8m,其靠近门轴侧面距离不应小于0.5m,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1.2m。
5、火灾探测器的设置
1)点型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半径
见表3-9-4
2)点型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的安装间距要求
①在宽度小于3m的内走廊顶棚上设置点型探测器时,宜居中布置。感温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0m;感烟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m;探测器至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其安装间距的1/2.
②点型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
③点型探测器周围0.5m内不应有遮挡物;
④点型探测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并宜接近回风口安装。探测器至多孔送风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
3)点型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的设置数量:
①探测器每个房间应至少设置一只火灾探测器
②表3-9-5 P332
③当梁凸出顶棚的高度小于200mm时,可不计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
④当梁凸出顶棚的高度为200~600mm时,参看图3-9-8和表3-9-6
⑤当梁凸出顶棚的高度超过600mm时,被梁隔断的每个梁间区域应至少设置一只探测器
⑥当梁间距小于1m时,可不计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
⑦锯齿形屋顶和坡度大于15°的人字形屋顶,参看表3-9-5,P333
⑧房间被书架、设备和隔断分隔,其顶部至顶棚或梁的距离小于房间净高度5%时,每个隔区应至少安装一只点型探测器。
4)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的设置:
①光束轴线至顶棚的垂直距离宜为0.3-1.0m,距地面高度不宜超过20m。
②相邻两组探测器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4m,探测器至侧墙不应大于7m,且不应小于0.5m,探测器的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100m。
5)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的设置要求:
①在保护电路、堆垛了类似保护对象时,应采用接触式布置;在各种皮带输送装置上设置时,宜设在过热点附近。
②至顶棚距离宜为0.1m,距墙壁宜为1-1.5m,探测器的保护半径同点型感温(见上)
③光栅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保护半径同点型感温(同上)
④有联动要求时,宜采用两只不同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组合。
⑤与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连接的模块不宜设置在长期潮湿或温度变化较大的场所
6)管路采样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的设置:
①非高灵敏型的采样管安装高度不应超过16m;高灵敏度的可超过16m;(调成高灵敏的应减小采样管长度和采样孔数量。)
②保护面积同点型感温(同上)
③一个探测单元的采样管总长不宜超过200m,单管长度不宜超过100m,同一根采样管不应穿越防火分区。采样孔总数不宜超过100个,单罐上的采样孔数量不宜超过25个。
④当采样管采用毛细管布置方式时,毛细管长度不宜超过4m
⑤当采样管布置形式为垂直采样时,每2℃温差间隔或3m间隔(取最小者)应设置一个采样孔。
7)感烟火灾探测器在格栅吊顶场所的布置:
①镂空面积/总面积 ≤15%时,探测器应设置在吊顶下方。
②镂空面积/总面积 >30%时,探测器应设置在吊顶上方。
③镂空面积/总面积 15%~30%时,根据计算。
④地铁栈台等有活塞风影响的场所,镂空面积/总面积:30%~70%时,宜上下同时设置。
6、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设置
带电话插孔
1)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设置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从一个防火分区任何位置到按钮的不行距离不应大于30m。
2)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设置在疏散通道或出入口处。列车上设置的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设置在每节车厢的出入口和中间部位。
3)安装在墙上时,其底边距离地面高度宜为1.3 ~ 1.5m,且应有明显标志。
7、区域显示器(火灾显示盘)的设置:
每个报警区域宜设一个。安装在墙上时,底边距离地面宜为1.3 ~ 1.5m
8、火灾报警器的设置:
每个报警区域宜设一个。声压级不应小于60dB,嘈杂环境时应高于环境15dB。 安装在墙上时,底边距离地面应大于2.2m。
9、消防应急广播设置:
声压级和安装距离同↑(60dB,2.2m)。每个扬声器应P≥3W,一个防火分区内任意部位到扬声器的直线距离不大于25m,走道末端距扬声器不应大于12.5m。
10、消防专用电话
应为独立的消防通信系统
避难层应每隔20m设置一个消防专用电话分机或电话插孔。
11、模块的设置
每个报警区域内的模块宜相对集中设置在本区的金属模块箱中,严禁将模块设置在配电(控制)柜(箱)内。未集中设置的模块附近应用尺寸不小于100mm×100mm的标志。
12、防火门监控器的设置
电动开门器的手动控制按钮应设置在防火门内侧墙面上,距门不宜超过0.5m,底边距离地面高度宜为0.9~1.3m。
布线设计要求
一般规定
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和50V以下供电的控制线路,应采用电压等级不低于交流300/500V的铜芯绝缘导线或铜芯电缆。
②采用交流220/380V的供电和控制线路,应采用电源等级不低于交流450/750V的铜芯绝缘导线或铜芯电缆。
③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供电线路和传输线路设置在室外时,应埋地;设置在地(水)下隧道时,线路及接线处应做防水处理。
④采用无线通信方式的系统:模块设置间距不应大于额定通信距离的75%,应设在明显位置,有明显标志。
消防联动控制设计要求
1、一般规定:在火灾报警后经逻辑确认(或人工确认)消防联动控制器应在3s内按设定的控制逻辑准确发出联动控制信号。电压输出应采用直流24V。
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联动控制
1)湿式系统和干式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联动控制触发信号:报警阀压力开关动作信号+任一火灾探测器(或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信号),
2)预作用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联动控制触发信号:同一报警区内两只及以上独立的感烟火灾探测器或一只感烟火灾探测器+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信号。
3)雨淋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联动控制的触发信号:同一区两只及以上独立感温,或一只感温+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类上
4)自动控制的水幕系统
水幕用于防火卷帘的保护时,联动的触发信号:防火卷帘下落的动作信号+本区任一火灾探测器(或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信号)。
仅作为防火分隔时,联动的触发信号:同区内两个独立的感温火灾探测器。
3、消火栓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
1)消火栓系统出水干管上的低压压力开关、高位消防水箱出水管上的流量开关或报警阀压力开关等信号作为触发信号。
2)当建筑内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时,消火栓系统的动作信号+同区的火灾探测器(或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信号)作为启动消火栓泵的联动触发信号。
4、气体(泡沫)灭火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
由专用的气体(泡沫)灭火控制器控制。有首个联动触发信号...
5、防烟排烟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
6、防火门及防火卷帘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
看视频和《一本通》更好理解
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
分类及使用场所
7种:点型、独立式、便携式,测量人工煤气的点型、独立式、便携式,线型(保护区域长度不宜大于60m)。
多线制、总线制
组成及工作原理
时火灾报警系统的独立子系统,属于火灾预警系统。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分类
探测器分类
独立式、非独立式, 剩余电流保护式、测温式、故障电弧式;
监控器分类
多线制、总线制。
设计
子主题
消防控制室
建筑防火设计
同前章节。
设备面盘前的操作距离,单列布置时不应小于1.5m,双列布置时不应小于2m; 在值班人员经常工作的一面,设备面盘至墙的距离不应小于3m; 设备面盘后的维修距离不宜小于1m; 设备面盘的排列长度大于4m时,其两端应设宽度不小于1m的通道。
在与建筑其他弱电系统合用的消防控制室内,消防设备应集中设置,并与其他设备之间有明显的间隔。
功能要求
看视频和《一本通》更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