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牙源性肿瘤
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研思维导图,自己根据书本认真整理,内容非常详细,分享给各位正在备考的同学。
编辑于2020-11-14 22:53:03牙源性
上皮性
成釉细胞瘤
临床表现
好发于青壮年,以下颌骨体及下颌角部为常见
生长缓慢,颌骨膨大,造成畸形,面部不对称
牙松动.移位和脱落,咬合关系紊乱;
可侵入周围软组织,发生病理性骨折
X线表现:颌骨膨隆,有多房性阴影,边缘呈切迹状,受累牙根呈截断样或锯齿状吸收。
治疗原则:手术为主,需将肿瘤周围的骨质至少在0.5cm处切除
实性或多囊型
临床表现
发生率:30-49,下颌磨牙区/下颌升支最常见
临床:1.生长缓慢的无痛性渐进性颌骨膨大,多向唇颊侧发展。造成畸形,面部不对称 2。可侵入周围软组织,发生病理性骨折,压之有乒乓样感。 3,肿瘤区可出现牙松动移位脱落。咬合关系紊乱; 4,疼痛区可见牙根吸收,埋伏牙。
界/质:边界清楚
检查:单房多房性透射影,边界清楚,可见硬化带, 边缘呈切迹状,受累牙根呈截断样或锯齿状吸收
病理
肉眼
大小不一
剖面
色:囊腔液(黄色/褐色)/实性:白/灰白
形:囊性/实性
光镜
细胞
立方或柱状细胞
癌巢周边,核呈栅栏状排列远离基底膜,极性倒置类似成釉C或前成釉C
多角形或星形细胞
癌巢中央,排列疏松,类似星网状层C
分型
滤泡型
孤立性上皮岛(癌巢),中央可囊性变,间质为疏松结缔组织
丛状型
网状相连的上皮条索(癌巢),间质可囊性变
棘皮瘤型
滤泡型上皮岛内鳞状化生,可有角化珠形成
颗粒细胞型
颗粒细胞部分或全部取代星网状细胞
基底细胞型
肿瘤上皮密集成团或呈树枝状,缺乏星网状细胞
角化成釉细胞瘤
肿瘤由多个充满角化物的微小囊肿构成,伴有乳头状增生
生物学行为
浸润性,极易复发
预后差
治疗:较小的下颌齿槽骨边缘性切除,较大的颌骨节段性切除
骨外或外周型
临床表现
发生率:平均年龄显著高于骨内型,好发于牙龈/牙槽黏膜
临床:生长局限于牙龈,可有牙槽嵴压迫性吸收,无痛外生性肿块,表面光滑、凹凸不平或乳头状
病理
镜下同骨内型
肉眼:剖面灰红,实性或海绵状
组织来源:口腔黏膜上皮基底层细胞或牙板上皮剩余
治疗:早期发现手术切除,术后无复发
促结缔组织增生型
临床表现
发生率:上下颌骨发生率相同,好发于颌骨前部
检查:X线:边界不清的毛玻璃样透射阻射混合影
病理
肉眼:实性,质韧,有沙砾感。
光镜
间质成分为主,挤压上皮成分
间质:结缔组织增生,胶原丰富,可见玻变,黏液变,骨化
实质:上皮岛或条索位于纤维束间,周边C呈扁平状排列紧密,中心可呈旋涡状
治疗:同实性多囊型,预后较好
单囊型/囊型
临床表现
发生率:10-29岁,青年,好发于下颌磨牙区
临床:多伴未萌出的牙
检查:界清,单房性放射透光区,可含牙
病理
肉眼:单囊性
光镜
I:单纯囊性型;栅栏状排列的柱状基底细胞,排列松散的基底上皮细胞(VickerGorlin)
II:伴囊腔内瘤结节增殖;丛状型
III:纤维囊壁内有肿瘤浸润岛,囊壁内可有瘤结节
生物学行为
I,II类似牙源性囊肿,单纯刮治后不复发
III类似实性型,局部浸润
治疗:刮治术后复发率低(10%);I II型刮治,III型同实性/多囊型
生物学行为
来源
牙源性上皮或牙源性上皮剩余
成釉器,malassez上皮剩余,serres上皮剩余,缩余釉上皮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衬里上皮
牙源性囊肿衬里上皮
口腔黏膜上皮
性质:牙源性上皮性良性
预后:实性和单囊III型局部浸润,易复发
牙源性鳞状细胞瘤
良性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Pindborg
临床表现
发生率:20-60,下颌>上颌,双尖牙区磨牙区最常见,外周型多发于前牙区
临床,无痛性颌骨逐渐膨胀
界/质:与正常骨分界较清楚,骨硬化带不明显。
检查:不规则透射区内含大小不等的阻射性团块,常与未萌牙牙冠部相邻
病理
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
肉眼
病变区颌骨膨大,可见埋伏牙
切面
色:灰白,灰黄
形:实性
光镜
肿瘤性上皮
多边形上皮细胞,细胞间桥清晰,核多形性明显,核分裂罕见,排列成片状、岛状偶呈筛孔状
淀粉样物质
圆形嗜酸性均质物,硫黄素T或刚果红染色阳性
钙化
淀粉样物质同心圆状钙化
生物学行为
来源:埋伏牙的缩余釉上皮/成釉器的中间层细胞
性质:牙源性上皮性良性
转归:可复发,局部浸润性,少数可恶变
牙源性腺样瘤
临床表现
发生率:10-20,女,上颌,上颌单尖牙区好发常伴阻生牙
临床:无症状膨胀性生长,常伴阻生牙
界/质:界限清楚
检查:X-ray:边界清楚单房透射,常围绕阻生牙牙冠有时可见钙化颗粒
病理
包膜完整厚
肉眼
肿瘤较小,1-3cm
切面
实性:灰白色
囊性:囊腔内含有淡黄色胶冻状物质或血性液体,可含牙,内壁可见灰白颗粒突于腔面
光镜
实质
结节状实性细胞巢:玫瑰花样结构,梭形或立方状上皮细胞
腺管样结构:极性倒置,胞核远离腔面
梁状或筛状结构:见于肿瘤周边部或实性细胞巢之间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区:多边形细胞,核多形性,细胞间桥明显,淀粉样物质和钙化。
间质:较少,可伴有嗜酸性玻璃样物质、淀粉样物质、广泛钙化
生物学行为
来源:成釉器/缩余釉上皮/含牙囊肿的衬里上皮
性质:良性,牙源性上皮性
预后:不易复发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临床表现
发生率:10-29,40-50,男,多累及下颌骨,好发下颌第三磨牙及升支部,上颌着以第一磨牙后区多见
临床:1沿颌骨前后方向生长,2可有颌骨膨大,伴感染时疼痛肿胀牙槽溢脓(窦/瘘),病理性骨折,神经麻木,复视。3多向颊侧膨胀,1/3向舌侧。4表面骨质极薄时,乒乓球样感,羊皮纸样脆裂声。
检查
穿刺:角化物、胆固醇晶体和巨噬细胞
X-ray:界清单房或多房投射影,边缘可见扇形切迹;缺乏特异性
病理
肉眼
囊壁较薄
囊腔内含黄白色发亮片状物/干酪样物质,囊液较稀薄时呈淡黄色/血性液体。
光镜
衬里
衬里上皮为较薄的厚度一致的复层鳞状上皮
角化层呈波浪状/皱褶状,多呈不全角化
棘细胞层薄,常呈细胞内水肿
基底细胞柱状/立方状,极性倒置,栅栏状排列
纤维性囊壁
纤维性囊壁较薄,一般无炎症,伴有炎症时,上皮增生,出现钉突,角化消失,囊壁增厚伴炎C浸润
纤维组织囊壁内有时可见微小子囊和上皮岛
分子病理机制
生物学行为
来源:牙板上皮剩余/serres上皮岛/口腔黏膜基底层
性质:良性,牙源性,上皮性
转归:易复发,可癌变,潜在侵袭性浸润性生长
高复发的原因
壁薄,易碎
手术不易完整摘除
局部浸润性生长
沿骨小梁间隙蔓延
牙源性上皮岛及子囊
未完全摘除可继续生长为囊肿
发源于牙源性上皮剩余
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
可发源于口腔黏膜基底细胞
若未完全摘除与肿瘤相连的黏膜亦可复发
治疗:彻底的手术刮除,刮除囊壁后用苯酚或硝酸银涂抹骨创,或加用冷冻治疗消灭子囊
与骨相关
骨化纤维瘤
临床表现
发生率:10-39,女>男,主要见于下颌后部
临床:早期无症状,肿瘤长大,颌骨膨隆,牙移位,关系紊乱,颌面部变形
检查X-ray界限清楚的,单房性密度减低区,由于伴有硬组织形成在病变的中央区域常见不透光区
转归:良性,一般无复发
病理
肉眼:界限清楚,有包膜,剖面黄白色,实性
光镜:富含成纤维细胞的结缔组织构成;
钙化结构
小梁状编织骨
宽大的板层骨
无细胞的嗜碱性类牙骨质沉积物
来源:牙周韧带
治疗:完整切除
骨结构不良
其他
黑色素神经外胚瘤
恶性
牙源性癌
转移性成釉细胞癌
成釉细胞癌-原发型
成釉细胞癌-继发型
原发性骨内鳞状细胞癌
牙源性透明细胞癌
牙源性影细胞癌
牙源性肉瘤
成釉细胞纤维肉瘤
临床表现
发生率:中青年;下颌
临床:生长快伴疼痛,疼痛发生于肿胀之前
界/质:边界不清
检查:X-ray颌骨边界不清透射区,并伴骨组织破坏
病理
无包膜
肉眼
色:淡粉红色
形:分叶状
质:较软
光镜
上皮:少,分化好,呈团块、条索状
间叶:间变,细胞密集,多形性,核异型核分裂
生物学特性
来源:成釉上皮,牙乳头/牙囊;成釉细胞纤维瘤间叶成分恶变而来
转归:局部高度浸润性生长较少发生远处转移,易复发
成釉细胞纤维-牙肉瘤
间叶性
牙源性纤维瘤
外周性牙源性纤维瘤
中心性牙源性纤维瘤
牙源性黏液瘤/黏液纤维瘤
临床表现
发病率:20-39岁,青壮年,常见于下颌前磨牙区和磨牙区,偶见于髁突
临床:生长缓慢颌骨膨大,可伴疼痛,下唇麻木常见牙松动移位阻生 肿瘤也可生长快,穿破骨皮质进入软组织
界/质:边界不清,质脆
检查:X-ray多房性蜂窝状或肥皂泡样透射影,常见牙根吸收
转归:良性但有局部浸润,易复发,不转移
病理
边界不清,无包膜
肉眼
色:灰白色,半透明
形:囊性,富含黏液
质:脆
光镜
瘤细胞,梭形或星形
黏液基质,淡蓝色
肿瘤内可见牙源性上皮剩余
分型
黏液瘤:纤维占比<20%,易复发
纤维黏液瘤:纤维占比>20%
黏液纤维瘤:含较多纤维成分
生物学特性
来源 :牙源性外胚层间充质
性质:良,牙源性、间叶源性
预后:局部浸润,易种植易复发
成牙骨质细胞瘤
临床表现
发病率:10-29,男,下颌前磨牙区/磨牙区
临床:常与一颗牙的牙根相连,围绕牙根生长,颌骨膨大,常伴疼痛
检查X-ray界限清楚的包绕牙根的一团致密阻射影,带状放射透光区环绕(未矿化组织和细胞丰富区域)牙根吸收变短与肿瘤融合
病理
有包膜
肉眼
包绕牙根的实性肿瘤
质硬
光镜
实质
成牙骨质细胞
成熟的牙骨质团块
圆形卵圆形矿化团块,埋入少量成牙骨质C,可见强嗜碱性反折线
团块周边为放射状类牙骨质和成牙骨质C
间质
血管丰富的疏松纤维组织
生物学特性
特征:形成牙骨质样组织
性质:良性
预后:很少复发
治疗:摘除
混合性
成釉细胞纤维瘤
临床表现
发生率:儿童/青年成人;男性,下颌前磨牙及磨牙区,最常见:下颌磨牙区
临床:生长缓慢无痛性颌骨膨大
界/质:界限清楚
检查:X-ray:单囊或多囊性界限清楚的透射影
病理
包膜:完整或不完整
肉眼
颌骨内膨胀性生长,小于4cm
剖面
灰白色
实性,偶有囊性变
光镜
上皮:条索状或团块状排列,牙板或成釉器样
间充质:类似牙乳头细胞
二者之间可见无细胞带有时为透明带(类似牙发育中牙源性上皮与间叶组织之间的诱导现象)
生物学行为
特征:牙源性上皮和间叶组织同时增殖,不伴牙本质牙釉质形成
性质:良性,混合性
转归:不浸润,较少复发;部分病例见浸润复发癌变
成釉细胞纤维-牙本质瘤和成釉细胞纤维-牙瘤
临床表现
发生率:平均年龄8.1岁,无性别差异,
转归:良性,恶变可能低,不易复发
牙瘤 非真性肿瘤/错构瘤
混合型
临床
发生率:儿童,青年,下颌前磨牙区磨牙区多见
临床:活动性生长期可引起颌骨膨大
界/质:边界清楚
检查:X-ray:界限清楚的放射透光区,其中可见阻射性结节状钙化物
病理
光镜:牙体组织成分排列紊乱,相互混杂,无典型牙结构
组合型
临床
发生率:年龄较小,好发于上颌切牙尖牙区
检查:X-ray:形态数目不一 的牙样物堆积在一起
病理
光镜:牙样结构组成,釉质本质骨质牙髓排列同正常牙。
症状
生长缓慢无症状骨质膨胀,压迫神经-疼痛,穿破黏骨膜-继发感染;常伴阻生牙牙移位
生物学特性
多数有被膜:影像与骨组织之间清晰阴影
来源:牙胚组织异常发育增生
性质:非真性肿瘤
转归:生长有自限性预后良好
治疗
手术摘除:刮除被膜
牙源性钙化囊性瘤
临床表现
发生率:10-30,好发于上颌前磨牙区
症状
生长缓慢的颌面部肿胀,伴牙松动
界/质
界限清楚
检查:X-ray界限清楚的放射透光区,单房或多房,有时可伴牙瘤。
病理
肉眼
囊性:壁厚,内壁不光滑、白色颗粒样物附着、砂砾感,淡黄清亮液
光镜
衬里上皮
类似成釉细胞瘤上皮成分
基底:立方或柱状细胞
浅层:星形细胞
影细胞
圆形卵圆形/细胞界限清,核消失不着色,保留细胞轮廓,胞核位置出现阴影,胞质嗜酸,常伴钙化
退变上皮细胞
纤维囊壁
影细胞、子囊、上皮条索
可伴钙化、不成熟牙本质,广泛牙体硬组织形成
生物学特性
来源:骨内:成釉上皮、牙源性角化囊性瘤衬里上皮 骨外:口腔黏膜上皮
性质:良性,牙源性、混合性,
预后:良好
治疗:手术摘除
牙本质生成性影细胞瘤
临床表现
发生率:老年,男性,尖牙至第一磨牙区常见
检查:X-ray:单房透射/透射阻射混合,界清,邻牙牙根吸收。
转归:易复发,可恶变,良性,局部侵袭性
病理
实性,由成釉细胞瘤样上皮岛+影细胞+类牙本质及成熟的纤维间质构成
生物学特性
性质:良性
预后:局部浸润性,易复发,可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