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医学基础知识:医学遗传学
医学基础知识医学遗传学知识总结,红色粗体为主要考点,黑色粗体为必要考点。
编辑于2020-11-17 00:29:43经典好书,精准的可以翻译为电影语言的技法,场面调度 剪辑的经典之作,这本书干货很多,我对每个部分进行了总结,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补充,对语法进行了重点标注,看不懂的朋友辅助例子看,还是很容易理解的。有些朋友说混乱的例子让很多人都读不下去,各种越轴,各种抽象,但是视听语法没问题,其实看不懂就是对重点语法没理解,例子不是重点,只是作者为了帮助我们理解视听语言的中心语法,希望对于喜欢这本干货的朋友有所帮助!
很多人都会觉得年终总结很难,因为要整理很多数据,还要写很多报告。有时候,他们甚至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开始。 不过,好消息来了!我们有一套神奇的“年终总结模板”,可以帮助你们轻松完成这个任务。
机会在哪里?用户痛点在哪?7个来源帮你看清本质.人人都知道创新的重要性,但关键问题是,该如何进行创新呢?随本脑图看看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经典好书,精准的可以翻译为电影语言的技法,场面调度 剪辑的经典之作,这本书干货很多,我对每个部分进行了总结,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补充,对语法进行了重点标注,看不懂的朋友辅助例子看,还是很容易理解的。有些朋友说混乱的例子让很多人都读不下去,各种越轴,各种抽象,但是视听语法没问题,其实看不懂就是对重点语法没理解,例子不是重点,只是作者为了帮助我们理解视听语言的中心语法,希望对于喜欢这本干货的朋友有所帮助!
很多人都会觉得年终总结很难,因为要整理很多数据,还要写很多报告。有时候,他们甚至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开始。 不过,好消息来了!我们有一套神奇的“年终总结模板”,可以帮助你们轻松完成这个任务。
机会在哪里?用户痛点在哪?7个来源帮你看清本质.人人都知道创新的重要性,但关键问题是,该如何进行创新呢?随本脑图看看吧!
医学遗传学
染色体畸变与疾病
遗传率
在多基因遗传中,性状的形成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其中遗传因素所起作用的大小称为遗传率,即遗传因素对性状影响的程度。
造成染色体畸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等。化学因素主要包括药物、农药、工业毒物和食品添加剂,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大量的放射性物质,生物因素包括病毒和真菌毒素等。
携带者
表现型正常且带有一个致病基因的个体
现代医学遗传学将人类遗传病划分为五类:单基因病、多基因病、染色体病、体细胞遗传病、线粒体遗传病。
单基因病又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连锁隐性遗传病、X连锁显性遗传病、线粒体遗传等五种遗传方式
常染色体病(染色体发育不全)
由常染色体(22 对或44 条)的数目异常或结构畸变而引起的疾病。
21-三体综合征
又称唐氏综合征,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染色体病。患者有三种不同的核型:三体、易位型和嵌合型。其中最常见的是三体,其核型为:47,XX,+21 或47,XY,+21。这种核型主要是由于:患者母亲在卵子发生过程中,在减数分裂时,21 号染色体不分离所致,这种不分离的概率随母亲年龄增高而增大。
临床特征: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特殊面容,小头、耳位低、眼距宽、外眼角上斜、鼻梁低平、口常张开、舌大且常伸出口外;通贯掌频率高;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感染,比正常人较易患白血病;该病的男性患者不育,女性患者偶尔能生育。
5p-综合征
因患儿哭声似猫叫,又称为猫叫综合征。主要发病原因是5 号染色体短臂部分缺失。
临床特征:哭声像猫叫,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肌张力低,小头,满月形脸,眼距宽,外眼角下斜,内眦赘皮,斜视,耳位低,下领小,腭弓高,第5 指短且内弯,常伴发有先天性心脏病,主要是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等。
18-三体综合征
患者多出一条18 号染色体,本病在新生儿中,女婴发病率高于男婴(3:1),患者的常见核型为47,XX(XY),+18。
临床特征:生长发育障碍,智力低下,肌张力亢进;眼裂小,眼距宽,有内眦赘皮,眼球小,耳位低,下颌小;后枕骨突出,胸骨短小;特殊握拳姿势,3、4 指紧贴手掌,2、5指压在其上,1/3 为通贯掌。95%患者伴有先天性心脏病,主要是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闭锁不全,这是导致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13-三体综合征
13-三体综合征是多一条13 号染色体,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患者常见核型为47,XX(XY),+13。
13-三体综合征患者的畸形和临床症状比21 三体综合征患者严重。出生时体重轻,生长发育障碍;严重畸形,如小头,前额低斜,前脑发育缺陷(无嗅脑),眼球小,或无眼球;2/3 唇裂、腭裂;耳位低,耳廓畸形,常有耳聋;80%以上伴有先天性心脏病;常有多囊肾、无脾;男性患者多为隐睾,女性患者有阴蒂肥大、卵巢发育不全、双阴道、双角子宫等;指(趾)畸形,多指(趾),足内翻,有与18-三体综合征相同的握拳姿势和摇椅样足、通贯掌;智力发育严重障碍,存活较久的患儿还有癫痫样发作等。
性染色体病
由性染色体(X 或Y)的数目异常或结构畸变而引起的疾病。
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典型核型:47,XXY。主要病因是亲代配子发生减数分裂或受精卵有丝分裂早期,X 染色体不分离所致。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典型核型:45,X。其主要病因是由于其父亲在形成精子过程中,X、Y 染色体发生不分离而形成无性染色体的精子,受精后所导致的。
染色体结构异常的类型是等臂染色体
单基因遗传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D)
致病基因位于1~22 号常染色体上,显性基因存在时(AA 或Aa)即表现为患病。
常见的疾病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亨廷顿舞蹈症,强直性肌营养不良,雄激素性秃顶。
系谱特征
往往代代都有发病患者,即连续遗传。
患者双亲中如果有一方患病,患病基因由亲代传来。如果双亲都无病,这可能是新发生的突变所致。
患者同胞中将有1/2 几率患病,男女发病几率均等。
患者的正常同胞,从亲代中未得到致病基因,其后代将都会正常。
患者子代中将有1/2 几率患病,也可以说患者每生育一次,都有1/2 的风险生出该病患儿。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R)
隐性基因
只能在纯合状态下才表现性状的基因
致病基因位于1~22 号常染色体上,隐性纯合子(aa)表现为患病。
常见疾病有:苯丙酮尿症,白化病,先天性耳聋IA 型。
系谱特征
患者的双亲都无病,但肯定都是携带者。
患者的同胞中将有1/4 的可能发病,而且男女发病机会均等。
父母均为携带者,其后代发病率为1/4
患者与正常人婚配时,其子女中一般无患儿,但肯定都是携带者,所以看不到连续传递,往往是散发的。
近亲婚配时子女中发病风险明显增高
X 连锁隐性遗传病(XR)
致病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且致病基因的性质是隐形的,杂合时并不发病,只有致病基因的女性纯合子(XaXa)和男性半合子(XaY)表现为患病
常见的疾病有:甲型血友病,先天性红绿色盲,Duchenne 肌营养不良(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血友病A是一组先天性凝血因子VIII缺乏
X 连锁隐性遗传
血友病B因凝血因子Ⅸ缺乏,又称遗传性FⅨ因子缺乏症
系谱特征
人群中男性患者远多于女性患者。
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由携带者母亲传来,其母亲再生育,儿子1/2 的几率患病,女儿表型正常,但1/2 的几率是携带者。
由于交叉遗传,患者之间往往是兄弟、姨表兄弟、舅父与外甥、外祖父与外孙等关系。
X 连锁显性遗传病(XD)
致病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显性基因(XAXA、XAXa、XAY)存在即表现为患病。
常见疾病有:抗维生素D 佝偻病。
系谱特征
1.群体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通常为男性患者的两倍,且一般女性患者的病情较轻。
2.患者的双亲中,必有一方是该病患者。
3.由于交叉遗传,男性患者的女儿全部患病,儿子则全部正常;女性患者(杂合子)的子女各有1/2 的几率患病。
家族系谱中可见到连续遗传现象。
Y 连锁遗传
致病基因位于Y 染色体上,患者全为男性。
常见疾病有:外耳道多毛症。
系谱特征
患者全部为男性,所有女性均正常,只能由父传子,子传孙。
多基因遗传病
概述
易感性
多基因病中,若干个作用微小的,但具有累加效应的致病基因构成了个体患病的遗传因素,这种由遗传基础决定一个个体患某种多基因遗传病的风险称为易感性。易感性即个体患病的遗传基础。带有多个致病基因但尚未发病的人群称为易感人群。
易患性
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生是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的,一个个体在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易于患某种病的可能性称为易患性。这是多基因遗传病中的一个特定的概念,个体的易患性低,患病的可能性小;易患性高,患病的可能性大。
发病阈值
当某些个体的易患性达到一定限度时,这些个体就表现出症状而成为患者,此易患性的最低限度称为发病阈值。
易患性变异与群体发病率
如果患病率高,群体中引起该病的基因数量多,说明该群体的易患性高,其平均值距离阈值近;反之,群体患病率低,即群体中引起该病的基因数量少,易患性就低,其平均值距离阈值就远。多基因遗传病的群体发病率越高,易患性阈值距离平均值就越近,其群体易患性平均值就越高;反之,多基因病的群体发病率越低,易患性阈值距离平均值就越远,其群体易患性平均值就越低
特点
发病有家族聚集倾向
患者亲属的发病率高于群体的发病率,但绘成系谱后,不符合任何一种单基因遗传方式,患者同胞中的发病率远低于1/2(AD)或1/4(AR)。
发病率与患者亲属级别
患者的双亲、同胞、子女均为其一级亲属,有相同的发病风险。随亲属级别的降低,患者亲属的发病风险迅速降低,向群体发病率靠近。群体发病率越低的多基因病中,这种下降趋势越明显。
近亲婚配存在发病风险
近亲婚配时,子女的发病风险也增高,但不如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那样显著。
发病率有种族或民族差异
多基因遗传病在不同种族的发病率有明显差异,表现出遗传基础或基因库的差异。
群体发病率有性别差异时的再发风险
当一种多基因遗传病的群体发病率存在两性差异时,即亲属再发风险与性别有关,这表明不同性别的易患性阈值不同。群体发病率高的,性别阈值低,如果患病,其子女的再发风险低;群体发病率低的,性别阈值高,该性别患者的后代发病风险也高。该现象称作Carter效应。群体发病率低的性别患者,必然带有较多的致病基因才能超过阈值而发病。因此,其子女中将会有更多的致病基因,从而有较高的发病风险。群体发病率高的性别患者,必然带有较少的致病基因,其子女有较低的发病风险。
例如,先天性幽门狭窄,某人群在男性的发病率为0.5%,在女性的发病率为0.1%,即男性发病阈值低于女性,女性发病阈值高。男性患者的儿子的发病率为5.5%,女儿的发病率为2.4%;女性患者的儿子的发病率为19.4%,女儿的发病率为7.3%,表明女性带有更多的易患性基因。
常见的人类多基因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涉及多个基因及环境因素复杂的参与和相互作用。多基因遗传病不遵循孟德尔定律,用一般的家系连锁分析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按照目前的研究结果,常见的人类多基因遗传病主要有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支气管哮喘、精神分裂症、先天性唇腭裂。
Edward公式
一级亲属发病率f=根号 人群发生率(百分之转换为小数点)
DNA修复方式主要为
切除修复是细胞内最主要的修复方式,主要依赖的两个重要的酶:DNA聚合酶1和连接酶。
先天性疾病可能由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两方面的原因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