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价值》读书笔记
《价值》一书的读书笔记,学习投资大佬的投资哲学。《价值》就是用人的故事讲道理,前者是西方审美的“奇谈”,后者是东方传统的“立论”。
编辑于2020-11-22 07:44:24价值
第一章:价值的底色
属于一个人的“三把火”:知识、能力和价值观
作者坚持的长期主义:追求事业和梦想,必须对自己有所承诺,着眼于长远,全神贯注并全力以赴。在不同的际遇中,学习所有能学到最高标准,从而获得理解与洞察的能力。
作者对投资的思考:
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框架,是塑造投资能力的起点。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寻得洞见,不仅需要掌握金融理论和商业规律,还要全面回顾历史的曲折演进,通晓时事的来龙去脉,更要东西人们的内心诉求。
价值投资不是数学推理,不能纸上谈兵,必须像社会学的田野调查一样,理解真实的生产生活场景,才能真正掌握什么样的产品是消费者所需要的、什么样的服务真正有意义。
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找一帮你喜欢的、真正靠谱的人,一起做有意思的事。
第二章:价值投资启蒙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很长,不能做任何对帮助过你的人有损害的事情,否则那可能会困扰你的一生。
作者对投资的思考:
对于“风险”这个在金融学中被谈到令人麻木的概念,大多数的人的评估标准是看投资收益的波动方差,而我从入行第一天起就被要求看出数字背后的本质并忽略那些从“后视镜”中观测到的标准方差:到底是什么样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基本面在驱动收益的产生及波动?又有哪些因素会使预期的资本收益发生偏差?而这些基本面因素在本质上有哪些相关性及联动性?
尽管投资人没有要求归还投资款,我们仍然坚持“这些钱一定要还”。我们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来感谢他们的信任和支持。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很长,不能做任何对帮助过你的人有损害的事情,否则那可能会困扰你的一生。
投资的目标是盈利还是实现某种社会理想,期间的平衡必须把握。
方法和策略能够战胜市场,但对长期主义的信仰却能够赢得未来。
第三章:价值投资初试炼
Michael Porter在《国家竞争优势》(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里提出国家竞争力的四阶段理论:
1. 生产要素导向阶段(依靠资源、廉价劳动力)
2. 投资导向阶段(依靠政府主导的投资)
3. 创新导向阶段(依靠科技创新)
4. 财富导向阶段(依靠金融资本运作)
作者对投资的思考:
对于一名投资人而言,理解潜藏在巨大势能中的关键行业和企业,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一旦善于理解变化,投资人将极大拓展其可理解的范畴。
投资人一旦懒惰,一旦失去追求真理的精神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就可能失去了某种向上生长的本能。
有些事情不能做,从一开始就不做。有些钱不能要,如果出资人不理解我们的坚持,我们从一开始就无法与之磨合。
只要是为社会疯狂创造价值的企业, 它的收入、利润早晚会兑现,社会最终会给予它长远的奖励。
真正穿越周期的投资机构,往往做到了既看到眼下,时刻做好打算,又目光长远,不为一时一地而自乱阵脚。
解决方案的提出,不是看价值投资机构有什么,而是看产业变革规律以及公司创业过程中需要什么。
我们未必能帮助创业者走的最快,打我们希望能够与创业者一起走的更远
第四章:价值投资方法与哲学
投资一般可从行业、公司、管理层这三个层面来分析,但仅看这些似乎还不够
看行业就要关注商业模式,这个生意的本质是什么、赚钱逻辑是什么;关注 竞争格局,是寡头垄断还是充分竞争;关注成长空间,警惕那种已经寅吃卯粮的夕阳行业;关注进入门槛,是不是谁都可以模仿;等等。
看公司就要关注业务模式、运营模式和流程机制,管理半径有多大,规模效应如何,有没有核心竞争力。
看管理层就要关注创始人有没有格局,执行力如何,有没有创建高效组织的 思维和能力,有没有企业家精神。
还要看到行业的发展、公司的演进和管理层的潜力,包括这个生意如何诞生、如何变化、如何消亡,以及这些结果背后的驱动因素,看成因和结果。
在研究过程中,不仅要思考管理层的创造性、企业的商业模式演进,还要思考组织基因的表达、系统生态环境的变化等,用第一性原理思考问题,在无常 中寻找有常,在有常中等待无常, 探究五步之外,投资于变化,投资于品质。
以零售为例
零售即服务,内容即商品,所见即所得。
挖掘行业的生态体系
寻找 独特“ 物种”
Walmart
美国最早运用高科技,将计算机、数据引用到零售业的公司之一,早在1987年沃尔玛就做了全美最大的私人卫星通信系统(即商务情报系统,简称BI)。这个商务情报系统能够使沃尔玛每家店的理论成本比周边竞争对手的都要低。
店长没有涨价权,只有降价权。
坚持每日低价
Costco
公司营收主要来源于会员费。
部分营收来源于零售差价
ALDI
所有的店长既是资本方,也是运营者。店长自己决定店里该卖什么,总部只是提供采购清单。
以终为始,是研究的不变法则
价值投资最重要的标志就是研究驱动。
最好的分析方法未必是使用估值理论、资产定价模型、投资组合策略,而是坚持第一性原理,即追本溯源,这个“源”包括基本的公理、处世的哲学、人类的本性、万物的规律。
深入研究=研究深+研究透
研究深是指做的研究必须基础和根本。
研究透是指做的研究必须全面透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更多地研究是为了更少地决策,更久地研究是为了更准地决策。
长期研究=关键时点+关键变化
关键时点:就是在大家都看不懂的时候,少数创业者能够在这个时点敏锐察觉产业的变化,为消费者和整个价值链输入新的模式和价值。
关键变化:就是环境的结构性变化,包括产业的生态位置调整、基础设施完善、需求的升级或转移等。
独立研究=独特视角+数据洞察
独立研究的最大价值是让投资人敢于面对质疑,坚信自己的判断,敢于投重注、下重仓。
精确的数据无法代替大方向上的判断,战术上的勤奋。
理解时间的价值
正确理解时间的跨度
真正有效的研究往往是长期的,需要时间的沉淀。
时间创造复利的价值
时间是好生意与好创业者的朋友
每一个投资人都要搞清楚的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加深护城河的,才是“资产”,时间越久对生意越不利的,则是“费用”。
时间创造复利的价值并不意味着一定要长期持有,长期持有是有前提的,即好的企业能够随着时间不断创造新的价值。
把时间作为选择
把时间分配给能够带来价值的事情,复利才会发生作用。
时间是最好的复盘
如果在投资企业5年、10年之后尚不退出,看起来似乎是“长期投资”,但如果不去复盘和迭代,“长期投资”就成了思维和行动懒惰的借口,就变得毫无意义。
时间是创新者的朋友,是守成者的敌人。
对于投资人而言,底层思维中必须包含经过时间检验的价值观。
世界上只有一条护城河
没有静态的护城河
世界上只有一条护城河,就是企业家们不断创新,不断地疯狂地创造长期价值。
打造动态与开放生态的护城河
理解动态的护城河的第一个视角,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理解企业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态环境。
理解动态的护城河的第二个视角,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法论,就是在不同领域之间创造联系,以不同的视角看问题,形成全新的思维角度。
商业竞争本质上要看格局,要看价值,要升维思考,从更大的框架、更广阔的视角去看给消费者创造怎样的价值。
理解动态的护城河的第三个视角是开放性。开放性是与封闭性相对的,真正伟大的公司敢于打破自身的垄断地位,从内部打破边界,构建一个资源开放、互利共赢的生态系统。
在未来的商业逻辑中,企业从求赢变成不断追求新的生长空间,从线性思考变成立体思维,从静态博弈变成动态共生。
持续不断疯狂创造价值的企业家精神,才是永远不会消失的护城河。
投资的生态模型
人、生意、环境和组织
看人, 就是看拥有伟大格局观的创业者,看他的内心操守和价值追求,看他对商业模式本质的理解与投资人是否 一致。
对于投资人来说,看人就是在做最大的风控,这比财务上的风控更加重要,只要把人选对了,风险自然就小了。
看生意,就是看这个生意的本质属性,看它解决了客户的哪些本质需求,看生意的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市场壁垒以及拓展性,看它有没有动态的护城河。
判断一个生意是不是时间的朋友,可以看它在整个市场不好的时候,能不能变得更强大;看它的规模优势能不能根本性地改变成本和运营结构;看技术创新对行业是颠覆性的还是完善性的;诸如此类。
看环境,就是看生意所处的时空和生态,看政策环境、监管环境、供给环境、需求环境,看资源、市场、人口结构甚至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等在更长时间内发挥效力的因素。
看组织,就是看创业者所创立的组织基因,是否能够把每个细胞的能量充分释放;看组织的内在生命力能否适应当时的经济周期、产业周期。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人、生意、环境和组织的分析框架是开放的、动态的,在不同的市场、不同的投资项目分析中,不同的底层要素发挥不同权重的作用。所以,理解这个分析框架最重要的是思考其内涵,而不是一味地简单套用。
在变化的系统中理解投资
人、生意、环境和组织这个分析框架的关键点在于,要在变化的系统中理解投资,高维思考,低维行动。
首先强调变化。
其次强调思考的层次性。
最后强调行动的可执行性。
从发现价值到创造价值
便宜的公司已经消失了
坚持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持续创造价值
如果说价值投资的出发点是发现价值的话,其落脚点应该是创造价值。
价值投资由单纯的静态价值发现转而拓展出两个新的阶段:
其一是发现动态价值
其二是持续创造价值
所谓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是相对于周期性思维和机会主义而言的,核心是反套利、反投机、反零和游戏、反博弈思维。
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的核心是格局观,不断颠覆自身,重塑产业,为社会持续创造价值。
坚守三个投资哲学
守正用奇
弱水三千,但取一瓢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作者对投资的思考:
最好的分析方法未必是使用估值理论、资产定价模型、投资组合策略,而是坚持第一性原理,即追本溯源,这个“源”包括基本的公理、处世的哲学、人类的本性、万物的规律。
独立研究的最大价值是让投资人敢于面对质疑,坚信自己的判断,敢于投重注、下重仓。
世界上只有一条护城河,就是企业家们不断创新,不断地疯狂地创造长期价值。
商业竞争本质上要看格局,要看价值,要升维思考,从更大的框架、更广阔的视角去看给消费者创造怎样的价值。
对于投资人来说,看人就是在做最大的风控,这比财务上的风控更加重要,只要把人选对了,风险自然就小了。
如果说价值投资的出发点是发现价值的话,其落脚点应该是创造价值。
所谓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是相对于周期性思维和机会主义而言的,核心是反套利、反投机、反零和游戏、反博弈思维。
在多数人都醉心于“即时满足”的世界里时,懂得“延迟满足”道理的人,已经先胜一筹了。
第五章:价值投资者的自我修养
坚持第一性原理
投资系统的第一性原理
价值投资不必依靠天才,只需依靠正确的思维模式,并控制自己的情绪。
投资系统的第一性原理不是投资策略、方法或者理论,而是在变化的环境中,识别生意的本质属性,把好的资本、好的资源配置给最有能力的企业,帮助社会创造长期的价值。资本市场必须脱虚入实,将资本聚焦于最有能力、最需要帮助的企业。具体到价值投资层面,其出发点就是基于对基本面的理解,寻找价值被低估的公司并长期持有,从企业持续创造的价值中获得投资回报。
第一性原理的最大价值在于两点
其一是能够看清楚事物的本质
其二是能够在理解本质的基础上自由地创新
对于投资人而言,就是在回归投资的基本定义的基础上,理解商业的底层逻辑
回归投资的基本定义
本杰明·格雷厄姆与戴维·多德在《证券分析》中写道
投资就是通过透彻的分析,保障本金安全并获得令人满意的回报率
沃伦·巴菲特曾说
在投资时,我们要用企业分析师的眼光,而不是市场分析师、宏观经济分析师,更不是股票分析师的眼光
我们推崇研究驱动,做时间的朋友,就是在发现真相之后一点一点往上走,让每一次投资决策都有逻辑起点,把可理解的范畴拓展到最大,而把依靠运气的范畴缩至最小;同时,兼顾风险和收益,在尽可能小的风险中获取尽可能大的收益,尽量做确定性的、少而精的投资。
理解商业的底层逻辑
从现象出发,抓住可以把握的关键要素,理解商业的底层逻辑。
我们非常强调长期、独立的研究:一是每天研究行业的小环境、公司的小环境,把生意与生态、竞争与合作、创新与适应这些要素想清楚、看清楚,了解环境的真实变化;二是研究商业物种如何适应环境,就像达尔文研究进化论一样,不抛弃细节,善于寻找支离破碎但又能相互证明的关键证据,看这个物种如何自然地进化和创新,如何跳到第二增长曲线。
强调理性的好奇、诚实与独立
理性的好奇能够驱使人们探究事物的本源,为前瞻性推演奠定基础;
理性的诚实能够保证人们在探索时不误入歧途;理性的独立能够保证人们做出理智的判断。
理性的独立能够保证人们做出理智的判断。
拒绝投机
信念有时比处境更加重要,你的格局观决定了你的生存环境,也决定了你的投资机会。
拒绝零和游戏,做正和游戏
价值投资不是击鼓传花的游戏,不是投资人之间的零和游戏,不应该从同伴手中赚钱,而应通过企业持续不断创造价值来获取收益,共同把蛋糕做大,是正和游戏。
当幸福来敲门时,你要在家
“储铁宜急,勘路宜缓,开工宜迟,竣工宜速”
等待也是一种主动,等待不是什么都不做,保持耐心等待的最好做法就是对无关的事情连想都不要想,一直清楚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警惕机械的价值投资
没有教科书式的价值投资
不能言必谈理论和原则。
首先,长期持有只是结果,而不是目的。
其次,购买低估值的股票并不是价值投资回报的持续来源,企业持续创造价值才是。
与市场和解,与自己和解
怎样才能避免做机械的价值投资
第一,学会与市场和解,及时看看市场的反馈。
第二,学会与自己和解,保持平常心,及时接受自我反馈。
避开价值投资中的陷阱
陷阱一:价值陷阱
避开它的要义是不要只图便宜,投了再便宜也不能投的项目。
投资这个游戏的第一条规则就是得能够玩下去(The No. 1 rule of the game is to stay in the game)。
陷阱二:成长陷阱
避开它的要义是不要有错判。
菲利普·费雪是成长股投资策略的开创者。他的核心投资理念在于,投资目标应该处于持续成长中,增长率至少应该高于整体经济,否则就不能持有。
陷阱三:风险陷阱
避开它的要义是不要错估风险。
“管理好风险,收益自然就有了”(Focus on the downside and the upside will take care of itself)。
陷阱四:信息陷阱
避开它的要义是不要迷信信息。
规避信息陷阱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不断去学习和思考,不断重复,形成惯性直觉和本能反应。
价值投资无关对错,只是选择
格局观不仅仅意味着长期谋略和精准洞察,其本质是你信守的投资哲学。
底层思维决定投资方式
选择让你有幸福感的投资
方法论本质上并无高低之分,只是天性的自知、自省与自洽。
选择投资方式就是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出发点是你自己的内心,选择的是能够让你有幸福感的东西。
价值投资者的自我修养,就是在长期追求内心宁静的过程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道德自律和纪律约束中,重复反思,尊重常识,认知自我。所谓“初有决定不移之志,中有勇猛精进之心,末有坚贞永固之力”,正是长期主义的写照。
作者对投资的思考:
价值投资不必依靠天才,只需依靠正确的思维模式,并控制自己的情绪。
好奇心不受好胜心或者战胜他人的成就感所驱动,不是为了当第一把别人比下去,也不是为了战胜市场。
信念有时比处境更加重要,你的格局观决定了你的生存环境,也决定了你的投资机会。
方法论本质上并无高低之分,只是天性的自知、自省与自洽。
选择投资方式就是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出发点是你自己的内心,选择的是能够让你有幸福感的东西。
我宁愿丢掉客户,也不愿丢掉客户的钱。
第六章:与伟大格局观者同行
拥有长期主义理念
把价值观放在利润的前面,坚信价值观是这个企业真正核心的东西,那么利润将只是做正确的事情后自然而然产生的结果。
坚持初心
保持进化
保持进化最大的价值在于竞争对手会消失,而自己才是真正的竞争对手
没有“终局”
以终为始
凡涉及一定运气的事情,只有在长期看,好过程才会有好结果。
拥有对行业的深刻洞察力
从大局到细节,从转瞬看趋势
拥抱变化、推动变化、享受变化,愿意打破既有的理所当然的规则去思考新的角度
真正的企业家精神能够在时代的进化中看到未被满足的消费需求,这是把握住了大趋势中的定式
对变化与不变的洞察
创业者既要尊重行业的常识,找到不变,又不能被现有的法则所禁锢,找到变化。这其中,善于从战略层面寻找答案尤为关键。战略的核心是对变与不变的判断,只有更深刻的洞察才能形成更好的战略。
把对行业的洞察转化为战略并将之分解成行动,是创业者的重要功课。
拥有专注的执行力
义无反顾地投入
义无反顾的企业家精神,反而能够打破迂腐的行业惯例,成就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的行业新准则。
把小事做到极致
兴衰有期,生死有度,企业亦有生命周期。1988年,伊查克·爱迪思(Ichak Adizes)写了《企业生命周期》(Managing Corporate Lifecycles)一书,揭示了企业难以摆脱的“宿命”。但是,创业者的果敢和专注,却恰恰是企业“延缓衰老”,甚至“涅槃重生”的基因。对于他们来说,创业过程中最有成就感的就是义无反顾、追求极致。这种积极的、乐观的状态,正是塑造常青基业的秘诀。
拥有超强的同理心
同理心¹同情心
对于创业者而言,同理心帮助他们站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做沟通的桥梁,站在竞争对手的角度思考共赢的可能。
做第一名顾客和第一名员工
创业者往往是公司的第一名员工,所以他的工作态度和精神面貌非常重要。一名好的创业者可以时时启发和鼓舞他人,打造有战斗力和人文精神的组织,这同样是凭借同理心。这个组织的格局观要大,要能把人才的生态通过更好的组织方式营造起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这需要让组织成员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同时,创业者的想法能与时俱进也很重要,这个很考验创业者能不能和年轻人打成一片,企业家精神加上21世纪新型组织的打造方式,就是超越雇佣关系的新型合伙关系。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本质还在于格局观,在于是不是在心里相信。
全方位沟通的中心
没有一定要做的生意,但有一定要帮的朋友
任何时候,都不要让处境、金钱、教育背景以及其他东西成为你的负担,让你与现实和他人产生隔阂。
同理心会带给你一种宽容的力量,对他人和自己的宽容,免于过度气馁或者对他人苛责,这会让你更好地成就自己。
选择与谁同行,必要去的远方更重要
我们是创业者,恰巧是投资人
第一,价值投资和许多别的生意本质上并无不同,只是我们选择用投资来表达创业的过程。
第二,我们以“创业者、企业家的思维”来做投资,把价值投资者看作长期的创业者。价值投资是做时间的朋友,许多结果从长期来看才有意义。
第三,价值投资者恰好可以参与许多创业的过程,与许多创业者共同面对创业的风险和收获。创业是勇敢者的游戏,从某种角度来说,投资人天天跟各种企业打交道,恰好能看到不同的创业者如何思考、决策和实践,并发现其中许多共性的问题。
做创业者、企业家的超长期合作伙伴
相信原有管理层的潜能,以增量的方式力所能及地帮助这家公司打造新的能力,进一步强化根基、拓展外延。这也需要投资人和创业者价值观契合、利益一致,不要额外产生风险点。
让创业者和企业家做企业的控制人,做关于控制权的设计,坐在企业的主驾驶位上。这既是对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尊重,也是对企业经营和产业发展规律的尊重。
创业活动本身最大的风险其实就是保持不变、不敢去冒险,如果创业者不去冒险的话,投资人就在冒最大的风险。
投资人不应该只提供资本,在企业有需要的时候,还要能够参与企业创新研究、快速发展的整个过程,提供针对不确定性的预判和行动方案,根据外部环境生态的变化,与企业一同成长。投资人不仅仅要用实际行动支持创业者,还要善于问问题,帮助创业者把许多零散的思考串起来,把许多零散的行动点串起来,形成思想和行动互相验证的闭环。
只要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就能够赢得长期而关键的信任。
价值投资已然不是一种单纯的投资策略,而是一种价值观。
在科技创新和新商业革命的浪潮中,人的因素不应被遗忘,企业家精神不应被忽视。长期主义者们可以把自己的经验、感受与彼此分享,获得对生意、
作者对投资的思考:
想干大事、具有伟大格局观的创业者、企业家是最佳合作伙伴,“格局观”就是我们与企业的接头暗号。
把价值观放在利润的前面,坚信价值观是这个企业真正核心的东西,那么利润将只是做正确的事情后自然而然产生的结果。
真正的企业家精神能够在时代的进化中看到未被满足的消费需求,这是把握住了大趋势中的定式。
企业家精神加上21世纪新型组织的打造方式,就是超越雇佣关系的新型合伙关系。
没有一定要做的生意,但有一定要帮的朋友
任何时候,都不要让处境、金钱、教育背景以及其他东西成为你的负担,让你与现实和他人产生隔阂。
创业活动本身最大的风险其实就是保持不变、不敢去冒险,如果创业者不去冒险的话,投资人就在冒最大的风险。
第七章:持续创造价值的卓越组织
重视学习和挑战,把学习作为终身的乐趣和成就
实践价值管理:做一名超级CEO
保持自由思考
一旦超级CEO们能够保持自由思考,就将拥有超级工具箱。
真正理解并实践价值管理
每一位企业家都应该是价值投资的天然实践者。
打造文化:追求内心的宁静
企业文化必须在创业一开始时就建立起来,不能出问题,也无法推倒重来。
坚持追求真理
把追求真理当作一项长期承诺,将一个人的智慧、精力和激情投入创造价值的过程中,这样的文化能够保证企业不走捷径,不会错失真正的好机会。
敢拼想赢不怕输
拥有运动队文化的公司具有的特质
有运动员的运动精神和拼搏态度,敢拼想赢不怕输。
有运动队的协作精神,有同理心,相信团队是取胜的基石。
可以做陪练,又不甘于一直做陪练。
用成绩说话。
坦诚沟通和交流
一种好的创业企业文化,不仅仅强调员工个体和团队的积极向上,关键还在于建立一套透明的规则,提倡基于同样的价值观、同一套话语体系的坦诚沟通和交流,建立最直接、最高效的反馈机制,保持信息通畅。
对于一家创业公司而言,最不应该出现的现象就是:
眼睛紧盯着矛盾,而不是在更大的格局上思考问题;
高压文化,团队成员不协作;
不仅不协作,内部还互相拆台,导致组织涣散,没有凝聚力。
长期来看,围绕共同目标,团队成员动态均衡地高效协作,是一种带来内心宁静的配合方式。
“绽放”人才:和靠谱的人做有意思的事
寻找靠谱的人
吸引和尊重人才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创业公司保持活力的重要选择。
工作带来的最大的幸福感应该是和靠谱的人做有意思的事,把同事当成你的事业合伙人。
如何定义“靠谱的人才”
自驱动型的人
时间敏感的人
有同理心的人
终身学习者
赋予长期使命感和成就感
史蒂夫·乔布斯:真正顶级人才的自尊心不需要呵护,每个人都知道工作表现和贡献是最重要的。
换句话说,准确的评价比善意的评价更为重要,要相信优秀的员工能够以开放的心态和足够的睿智识别什么是对的,接受批评并且努力改正,这比忽视或“顺水人情”更为善意,因为优秀的人都是极纯粹的人,没有杂念,有长期使命感和成就感。
在创业公司中,更好的方式是把培养和“绽放”人才作为中心工作,开发每个人和团队的能力。
激活组织:创建好的小生态系统
世界上本没有最优秀的组织,只有最适合自身和环境发展的组织,随着新经济、新商业模式的发展,创业公司的组织方式也一直在变化。
从雇佣关系进化到合作伙伴关系
不是老板给你一张网,让你捕几条鱼,而是你主动去寻找一片海、一个更好的捕鱼方式,甚至一个更好的养鱼方式,等等。
把每一位员工变成创业的合作伙伴,发挥出每一个人的企业家精神,是组织持续升级的驱动力。
组织生态系统的四层含义
要以学习为基础、以学习为取向,而不是为了最大化短时收益。
要具有赋能型的机制或载体。
打造一个去中心化的组织。
不断进化
彼得·德鲁克说:“管理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如何对抗熵增。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生命力才会增加,而不是默默走向死亡。”
一个卓越的创业组织最好的状态就是年轻的状态,依靠内生的组织力,没有包袱、满是憧憬,不假思索、以终为始;在长期主义的范畴中,把组织的基因、商业的逻辑、外界的环境和创业者的个人禀赋贯通融合,实现组织对环境的瞬时响应和对生意的长期助力。
作者对投资的思考:
每一位企业家都应该是价值投资的天然实践者。
企业文化必须在创业一开始时就建立起来,不能出问题,也无法推倒重来。
一个卓越的创业组织最好的状态就是年轻的状态,依靠内生的组织力,没有包袱、满是憧憬,不假思索、以终为始。
吸引和尊重人才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创业公司保持活力的重要选择。
在创业公司中,更好的方式是把培养和“绽放”人才作为中心工作,开发每个人和团队的能力。
不是老板给你一张网,让你捕几条鱼,而是你主动去寻找一片海、一个更好的捕鱼方式,甚至一个更好的养鱼方式,等等。
让最聪明的人待在一起,谁知道会碰撞出什么改变世界的好主意!
第八章:产业变革中的价值投资
哑铃理论:让科技成为和谐再造的力量
从创新1.0进入创新2.0
哑铃的两端,创新的渗透与转型
科技不是颠覆的力量,而是一种和谐再造的力量
突破生命科学:研发与创新
持续创新的全产业链医疗
百济神州,中国医药的“从仿到创”
拥抱消费转型:升级与细分
零售即服务,内容即商品,所见即所得
在新消费的概念中,产品及其品牌包含了在服务过程中与消费者沟通的全方位要求,换句话说,零售即服务,内容即商品,所见即所得,物质组成的产品力和文化组成的品牌力共同成为理解消费新趋势的复合视角。
“Retail is detail”—— 零售在于细节
新零售的实现方式,就是用更加细分的场景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好的消费场景是打造品牌力的关键。
闯入智能时代:产业互联网
消费互联网是物理的,产业互联网是化学的
传统产业升级=传统产业+“ABC”
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传统行业+‘ABC’”,“ABC”指人工智能(AI)、大数据(Big Data)、云计算(Cloud)
价值创造赋能路线图
数字化转型实现科技赋能
数据是生产资料,有流程才能运营,有算法才能升华。数据、算法和流程,应形成相互促进的正向循环,对业务产生价值。
精益管理重构运营效率
精益管理核心指导原则: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准时、节约、高效地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为消费者提供新产品和及时服务。
精益管理的价值,在于为企业提供了超脱于各种资本运作和金融较量以外的真正创造价值的方法,并且这种创造是无止境的。
精益管理负责的是从客户需求的输入到客户需求被满足的完整流程,包括了客户识别、价值分析、研发设计、制造生产、物流交付、售后服务全过程。
作者对投资的思考:
在新消费的概念中,产品及其品牌包含了在服务过程中与消费者沟通的全方位要求,换句话说,零售即服务,内容即商品,所见即所得,物质组成的产品力和文化组成的品牌力共同成为理解消费新趋势的复合视角。
新零售的实现方式,就是用更加细分的场景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好的消费场景是打造品牌力的关键。
数字科技化赋能是在飞行中换发动机,不会改变传统企业的行业属性,不是“停业整顿”,也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必须直接为业务带来增量。
世界上本没有科技企业和传统企业的分野,优秀的企业总会及时、有效地使用一切先进生产要素来提高运营效率,从而实现可持续增长。
第九章:价值投资的实践探索
创造新起点:实体经济巨头的价值重估
百丽国际私有化,重塑“鞋王”
一个商业物种的产生起源于它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其积累的生产能力、供应链效率和品牌价值,是对那个年代最完美的诠释,堪称经典,而经典的价值不可能瞬间土崩瓦解,也不会凭空消失。
普洛斯私有化,释放物流巨头新势能
并购投资的出发点并不是追求投资规模或者单纯的投资收益,更关键的,是在原有商业模式创新进入阶段性瓶颈的情况下,判断科技赋能能否成为驱动产业升级的新价值所在,能否通过科技创新对现有商业模式进行精细化打磨,通过引入新的资源改善被并购公司的长远状况。
激发新动能:重仓中国制造
格力电器,打造中国制造业新名片
制造时代,基础性领域的创新潜能
开拓新世界:think big,think long
中国创新商业模式的全球拓展
海外商业实践的中国化重构
作者对投资的思考:
价值投资者只有在长远问题上想清楚,在行业塑造、价值创造的维度上想清楚,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一个商业物种的产生起源于它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其积累的生产能力、供应链效率和品牌价值,是对那个年代最完美的诠释,堪称经典,而经典的价值不可能瞬间土崩瓦解,也不会凭空消失。
科技不是科技企业的专利,传统制造业加上科技,将从产业端改造整个商业系统,适应不断进化的商业环境。
并购投资的出发点并不是追求投资规模或者单纯的投资收益,更关键的,是在原有商业模式创新进入阶段性瓶颈的情况下,判断科技赋能能否成为驱动产业升级的新价值所在,能否通过科技创新对现有商业模式进行精细化打磨,通过引入新的资源改善被并购公司的长远状况。
真正的“重仓中国”,就是要帮助中国制造业更好更快地实现转型升级,真正地在产业中提升数字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帮助中国制造业占据价值链的最高端。
第十章:永远追求丰富而有益的人生
教育是对人生最重要、最明智的投资
长期主义的人才观
花大量时间在员工培养上
一定可以“走得更远”
成长型的人才培养机制
拥有多学科思维的多栖明星
共创、共享的“知识大脑”
在时间中彼此合作、学习和收获
教育和人才是永不退出的投资
教育,最重要、最明智的投资
科学精神,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础力量
作者对投资的思考:
对于有潜质、价值观一致的员工,我们奉行长期主义,不着急,慢慢来,给予其充足的成长时间。
教育是一个很讲究情感关怀和激励的领域,越是处于一个“机器横行”的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就越是呼唤人性中独特的同理心和情感互动等真正有温度的东西。
未来的构建需要无尽的想象力和踏实的执行力,这两种力量汇聚在一起就是创新,而创新的核心正是人才。
高瓴公式
时间回报公式
这就是一笔投资、多笔回报,在不同的维度上获得动态的、长期的收益。
选择与努力公式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选择的定义公式
选择的核心是让人与 事相匹配,合适的人在合适的事业上,一定能够取得非凡的、指数级的成功。
人比事更重要
组织人才观公式
把最聪明、最靠谱的人聚合在一起,一定能够产生巨大的化学反应。
组织文化与价值观公式
在所有维度或坐标中,最关键的是要形成多位一体的价值观坐标。
价值观对齐的基础是有吸引力的组织文化。
哑铃理论公式
这场化学反应的关键是找到最具活力的催化剂,而价值投资机构一旦成为提供解决方案的资本,就可以瞬间激活哑铃的两端,成为传统与创新的组织者、协调者。
价值投资创新公式
运用第一性原理意味着追本溯源、回归本质,并在此基础上升维思考,从更大的框架、更高的视角去考虑问题。
每次危机出现,都为我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压力测试和投资复盘的机会,而最终是价值观决定了你将如何应对和自处
真正的投资,有且只有一条标准,那就是是否在创造真正的价值,这个价值是否有益于社会的整体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