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曾仕强经典语录-齐家篇
曾仕强经典语录-齐家篇共8节,希望对在迷茫的你有所帮助~该本本是曾仕强教授的毕生心血,全本为【曾仕强经典语录】,本书主要从修身、齐家、处世、治企业等几个方面搜集曾老各地演讲、随记等,揭示出在生活中、在职场上、在个人修养方面会让我们受益终生的人生大智慧~
编辑于2023-10-05 02:29:27 广东道德经没想到这么厉害!!!在世界文化经典文献中,《道德经》有广泛的影响力,就被翻译的次数和语种而言,《道德经》仅次于《圣经》,成为《圣经》以外流传最广的外文著作。至2019年,《道德经》译本的总目共涉及73种语言,1500余种译本。 作为中国人,一生必读的著作,您一定要看看,必有收益!!!
微信短视频这么带货,已经写好抖音如何带货,已经写好很多人都在想带货,但不是仅仅开通橱窗就好,需要直播搭配卖出,如同你开了一家实体店铺一样,有产品库存了,你需要张罗打开门迎接客户一样,需要直播引流下来驻足。希望对你们电商带货有用,这种方式经济,不投资什么,简单好操作,难点在于坚持下去,不断优化自己。
如何直播,相信大家一定会对这个感兴趣,我就汇总了自己从事抖音以来的知识,希望对你有用,其他短视频平台一样的玩法,现在大部分网红都是合作带货为主,前期主要就是起号,达到1千的粉丝,开始选品合作,然后直播,需要个人米很少的投入,成本低,就是卖出去就可以。如果你想做副业或者准备选择该赛道,你一定要看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道德经没想到这么厉害!!!在世界文化经典文献中,《道德经》有广泛的影响力,就被翻译的次数和语种而言,《道德经》仅次于《圣经》,成为《圣经》以外流传最广的外文著作。至2019年,《道德经》译本的总目共涉及73种语言,1500余种译本。 作为中国人,一生必读的著作,您一定要看看,必有收益!!!
微信短视频这么带货,已经写好抖音如何带货,已经写好很多人都在想带货,但不是仅仅开通橱窗就好,需要直播搭配卖出,如同你开了一家实体店铺一样,有产品库存了,你需要张罗打开门迎接客户一样,需要直播引流下来驻足。希望对你们电商带货有用,这种方式经济,不投资什么,简单好操作,难点在于坚持下去,不断优化自己。
如何直播,相信大家一定会对这个感兴趣,我就汇总了自己从事抖音以来的知识,希望对你有用,其他短视频平台一样的玩法,现在大部分网红都是合作带货为主,前期主要就是起号,达到1千的粉丝,开始选品合作,然后直播,需要个人米很少的投入,成本低,就是卖出去就可以。如果你想做副业或者准备选择该赛道,你一定要看看!!
曾仕强
只有会花钱的人,才能赚更多的钱,但会花钱并不等于乱花钱
就像我们要清理水管,是清出水口,不是清入水口。我们现在一天到晚都在清入水口,想的是怎样增加财源,结果是一笔款来了,要拨给你却拨不进去,因为你的出口塞满了。 一个人要先学会花钱,才能去学赚钱。还没有学好怎样花钱就开始去赚钱,就永远塞在那儿。真塞了,刚开始或许没关系,越往后问题越大。 范蠡三次散尽家财。他第一次的钱散尽以后,第二次赚进来的比第一次还多。第二次散尽以后,第三次赚进来的比第二次还多。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你能够有那个度量,把钱花完散尽以后,财神就会把钱补到你这儿来。
05
第七节:好习惯让子女受益一生
三代同堂是最自然的一种环境、最合理的一种单位、最圆满的一种结构。 中国社会之所以充满亲情,就是因为我们有这种三代同堂的观念,尤其在子女养育和教育方面有诸多良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便于向长辈学习养育的经验。 第二,便于为子女提供身教的机会。 第三,利于子女提前适应社会环境。
教养关系,其实就是四个字:自作自受
06
教养关系,其实就是四个字:自作自受。你怎么教他,他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而这个人将来是要跟你互动的,因为你没法换,还要全盘接受。 孩子是会变的,有的小孩很乖,越长大越坏;有的从小很调皮,越大越好。父母接受的同时,还要知道子女为什么变好或者变坏,跟父母多少有点关系,这就叫自作自受。
教养关系,其实就是四个字:自作自受
05
对于孩子,没有人会赞成打骂教育,但是完全不打,恐怕也不现实。比如孩子有的要打,有的可以不打。就好像鼓一样,有的轻轻一敲就很响,有的敲破了也没有用。响鼓是不用重锤的,乖巧的孩子不需要重打,点他一下就通了,他们自己就会管好自己。可是有的孩子,怎么讲都听不进去,只知道皮会痛,其他一概不知道,那打一下作为提点,也未尝不可。
父母管教孩子是要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我们是通过手段,让孩子明白错误
04
父母爱子女最合理的方式是爱限兼施,既要懂得爱护子女,也要明白限制子女。 父母最好让孩子明白:自由是建立在不自由的基础上的,大家都遵守规定,看起来不自由,正是因为这种不自由,大家才能够自由地生活。民主是大家做主,而不是自己做主。自由和民主,都应该力求合理。 孩子在父母的关怀和爱护下,逐渐把外界的限制转变成对自己的限制,把客观的约束转变为自己主观的约束,最后才能成为有作为、有道德、有原则、自主自律的正常人。这才是成功的亲子教育,也才会产生美满的亲子关系。
爱要给予合理的限制,才叫爱
03
子女是父母所生不假,但子女不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不是父母圆梦的材料
很多父母把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寄望于子女,这大错特错,因为子女不是父母圆梦的材料。 我们关心子女,可以有期望,但期望要合理,合理的期望子女会接受,不合理的子女就会反抗。除非子女自己有兴趣,或是子女有某方面的天赋,否则越勉强,子女越苦恼。父母过分勉强子女,这种无形的重压会把他们逼得离父母越来越远。 想想看,为什么子女小时候很喜欢跟父母在一起,可是越大越躲着父母?因为父母容不得子女变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是,这种趋势是谁都无法改变的。所以,父母应该尊重子女,让子女自己决定自己的人生方向。
04
人是会变的,感情也是一样。雷是动的,风也是动的,这就告诉我们,结婚不是要过那种很“稳”的生活,不能有什么变动,而是恰恰要有所变动,才能达到恒久。 我们一定要知道,没有变化,大家就会厌倦,一旦厌倦,就不可能恒久。所以,夫妻致恒之道,就是要有所变,有所不变。
婚姻要想有始有终,长长久久,很简单,就是夫妇二人都要懂得致恒之道
06
“孝”是一种根本,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也是治理公司的根本。大家听起来会觉得很奇怪,怎么会是这样呢? 很简单,如果你要用一个人,而这个人跟你说的、在你面前的表现,都让你觉得不是很可靠。怎么办?你可以打听一下他在家对父母是否孝敬,这个才是根本。 一个人,成绩很好,很多事情都能做,反应也很快,在你面前讲得头头是道,但是对父母不孝敬,你还敢用他吗?一个很厉害的人,如果在父母没犯大错的情况下不能孝敬父母,那他迟早会伤害你的。
一个人在家对父母不孝敬,你千万要提防他。因为这个人的心很可怕
02
我们的教育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子女心目中有父母的存在。这个比法律要好,比跟小孩讲道德要有效。现在的小孩之所以敢在外面七搞八搞、乱七八糟,就是因为他心中没有父母。 我们从小就要养成习惯,每做一件事情,先想一想,这样做爸妈会不会不高兴,会不会让爸妈丢脸。深思熟虑之后,很多事情我们就不敢做了。 因此,家人的观念在中国人脑海里是很深刻的:不是一家人不讲一家话,就表示我们跟家人讲话与跟外人讲话的方式是不太一样的;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就表示既然生活在一起,就是荣辱与共、唇齿相依的关系。
不让父母丢脸,是最根本的孝道
01
第二节:百善孝为先
01
孝,是中国人考核一个人的第一个关卡。因为父母照顾子女是费尽苦心的。大家去看看,自然中除了人类,很多动植物是没有父母照顾的。 一只鸟,它被孵出来以后,能动,能跑,进而能飞,它就可以独立生活了。动物都是出生以后,自己就挣扎着开始生活了,而人最起码要得到父母十年的照顾,否则是很难生存的。 所以,有没有孝心,对父母怎么样,会成为外界观察一个人非常重要的一点。
懂得孝道的人都知道:任何事情都可以变成好事情,因为孝了,你就顺了
04
不义之财是魔鬼给你的钱,一旦要了,魔鬼就会控制你,你心里就会有贼,那叫心中之贼
生活中,我们应该懂得随时“刹车”。很多人开车走下坡路时有个坏习惯,就是踩空挡,因为省油。但如果你临时需要刹车,却刹不住。很多事情都跟车子一样,要先看看刹车灵不灵。 刹车一定要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轻轻踩刹车;第二个阶段,用力一踩,就刹住了。分两个阶段就要有足够的时间。一脚刹下去,刹不住,那就闯祸了。这个道理大家应该都懂。
03
当用不省,当省不用
当用不能省,该用的,就算没有钱,想办法也要用。当省不能用,不该用的,哪怕一块钱也不能乱用。有些事情一旦形成习惯,以后就很难改了,花钱也一样。所以,我们要慎始。《大学》里面讲,“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否则你不过是在偏道的路上越走越远,最后自作自受罢了。 不要小看一块钱,不要认为一块钱不重要,觉得用了再说,这是完全错误的。因为钱没有大小之分,只有可与不可、当与不当之别。这样的观念才正确,这样的人才是会花钱的人,也才会财源滚滚来。
02
人不能乱花钱,乱花钱是罪恶
人一方面要懂得赚钱,一方面要懂得花钱。花钱不能只限于自己和家人,做利于公众的事情才叫花钱,这就是平常所讲的“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 钱最要紧的是怎么来怎么去,通路很重要。钱的英文叫作currency,就是通货的意思。如果塞在自己的口袋里老天就会拿回去了,因为不通。但是人不能乱花钱,乱花钱也是罪恶。所以要在学赚钱之前先学怎么花钱,因为花钱比赚钱难多了。 花钱难,赚钱反而容易,什么时候想通了这点你就知道,钱要花在真正有用的事情上,而不是花在你想花的那一方面。
01
一生不为物役,即不要做物的奴隶
现代社会,人们从衣食住行到实现理想,都离不开金钱。所以没钱的人,时时刻刻想赚钱;有钱的人,心心念念赚更多的钱。金钱为什么那么重要?有一句话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一分钱就可以憋到英雄汉,不管你有多大本事,只要少一毛钱,买不到就是买不到。为了生存,为了改善生活,我们不得不和钱打交道。 但要记住,钱永远是工具,永远是手段,绝对不是目的。所以,人活着要先过金钱关。金钱关过不了,其他的关都免谈。现在太多人一辈子都过不了这一关。
第八节:乱花钱是罪恶
06
教育就是帮助孩子打好品行的基础,先做一个好人,再来学习其他技能
人的品德并非生来就圆满,所以必须妥善教导,才能改善原来的缺陷。品德的培养必须趁早为之,孩子愈大愈不容易培养。现在的人很喜欢谈权利、讲义务,这跟《易经》的说法是有出入的。《易经》告诉我们,人活着只有责任,不要计较权利和义务。人为万物之灵,这是周武王告诉我们的,他认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赞天地之化育”,帮助天地来让这个世界运行得越来越顺畅。 我们必须重申,孩子这辈子是来做人的,教育最大的责任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万物之灵的人。才能是做事的本领,品德才是做人的基础,通过做事来把人做好,才是人生的真正目的。
05
不要用固定的标准做判断,因为标准是变动的,不是固定的
我的孩子小的时候,我就告诉他们,不要用固定的标准做判断,因为标准是变动的,不是固定的。明明是对的,它会变错;明明是错的,忽然间又变对了,因为阴会变阳,阳会变阴。 所以,我告诉孩子,你现在年纪还小,不要用固定的方法,要多听话。但是有一天你慢慢长大了,就不能老听人家的话,而要靠你自己。这样就对了,我们要做阶段性的调整,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未来要变怎样,我们自己要有一个前瞻性的看法。
04
要从小培养子女做事情有始有终的习惯,不但果敢坚忍,而且坚毅有恒心,不能虎头蛇尾
我们看到一些父母,对于子女的教导只能够维持五分钟热度,甚至随着自己的情绪时宽时严,时紧时松,这种一曝十寒的态度,使子女无所适从,也很难养成良好的习惯。 所以,父母一定要持之以恒,帮助子女在家庭中养成有始有终的基本习惯,其他的自然触类旁通。记住,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把家庭打造成为孩子真正的“名校”,这样的父母真的难能可贵,也必将让孩子受益终生。
03
父母一定要培养子女有耐力,使他将来比较有弹性
一个人从小过惯锦衣玉食的生活,长大后就没有办法吃苦,正所谓“由奢入俭难”。我们宁可让子女一开始过穷日子,让他们经历生活越来越好的过程,这样他们才会觉得人生是美好的。 父母一定要培养子女的耐力,使他们将来比较有弹性。孔子所讲的“随遇而安”,就是说你把我丢在哪里,我都能过得很愉快。这种人弹性很大,适应性很强。父母要让子女养成好习惯,让子女学习一些生活技能,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不要认为生小孩就要让他过好日子,我们尽力而为就行,要让子女跟我们同甘共苦,因为这是我们家共同的命运。
02
我不喜欢的东西,我不敢给你,因为可能你也不喜欢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己所欲,施于人”。己所欲怎么可以施于人?圣贤是怎么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只能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绝对不能讲“己所欲,施于人”,它们完全是两码事。 中国人说,我不喜欢的东西,我不敢给你,因为可能你也不喜欢;至于你喜欢什么,你自己来拿,我不勉强,也不反对。说实话,喜欢不喜欢只有自己知道。他可以为了巴结你,讨好你,装得很喜欢,可他明明晚上回去会睡不着。他陪得你很高兴,这个罪他受了,这个果要谁去承受?当然是你承受。
01
二、齐家篇
贰
人生最可贵、最基本的习惯,很多人可能没有想到,那就是凭良心
人生最可贵、最基本的习惯,很多人可能没有想到,那就是凭良心。现在的很多人都不凭良心,他们不凭良心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那是很难改的。他们认为只要有市场,能赚钱,好卖,加薪,就可以全家人都由此而光彩。怎么可能这样呢? 凭良心是无形资产,是最可贵的,是我们从小就要养成的习惯。
02
在中国的家庭中,母亲大多是一家人的灵魂枢纽,母亲才是子女心心念念的那个最动容的人
实际上,在中国人的家庭中,上上下下都是以女性为主的,就像妻子才是一家人的灵魂枢纽,母亲才是子女心心念念的那个最动容的人。 不过,中国的女性很聪明,什么事都让丈夫和孩子扬名,自己却甘居幕后。
01
中国人向来最重视母教,我们一直在讲“孟母三迁”的典故,提起“精忠报国”就想到岳母刺字的故事,却从来不曾说过他们的爸爸如何如何。 小孩子几天看不着爸爸无所谓,可是一会儿见不到妈妈就哭哭啼啼。正因为母亲付出得更多,所以在子女的心目当中,母亲远比父亲更加重要。 成功的男人背后少不了一个出色的女人,不是妈妈,就是妻子。
天底下最可贵的就是母亲对子女的教养,父亲的价值远不如母亲的贡献
第六节:教养子女是母亲的天赋
06
子女做对了事情,一定要给他奖励;子女做错了事情,绝对不能放过
让子女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还美其名曰爱,这是破坏亲子关系的最大杀手。有些父母,子女做错了事情不但不加以教导,还给予奖励,这就是恶有善报。父母自己都把这个因果关系扭曲了,叫孩子怎么树立自己的价值观呢?他迟早会怨恨你。 孩子犯了错误绝对不能轻易放过,这是做父母的共同责任。任何事情刚开始就加以注意,还比较容易解决,等到问题很严重了,结果积重难返。种种例子都告诉我们:父母溺爱子女,固然使子女在家里逍遥自在,可一旦离开家庭,子女就会寸步难行,处处碰壁,最后受苦受难的仍然是子女。
05
为人父母者,最好自己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子女是什么样就让他保持什么样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父母只需要以正常的态度、良好的方式、有效的方法给予适当的启发就可以了。至于子女将来如何发展,会有哪些成就,那是子女自己的福分,最好顺其自然。不要总想着把子女教育成最优秀的。 社会需要形形色色的人,才能协调发展。如果每个人都成了博士去搞科研,那谁来打扫卫生呢?世界上不是只有一条路可走,父母启蒙子女找到一个方向之后,要让他自己去选择发展的道路。
03
启蒙不是灌输,不是非听父母的不可,而是启发子女本来就有的潜能
生下来就有缺陷的,是先天的命运;生下来很强壮的,是先天的命运;生下来反应很快的,也是先天的命运。每个人的潜能是不一样的。 每个人都有一个先天带来的人生规划,但一生下来就忘光了,要从头开始摸索,叫作启蒙。启蒙不是灌输,而是启发子女本来就有的潜能。
02
子女是上天托付给父母的宝贝,父母对其没有所有权,也没有选择权
“孩子是父母所生的,也必然是父母所有”,这一观点不仅很多做父母的深信不疑,就是子女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 其实,你的子女是你生的没有错,却不是你所有的,而是老天所有的,大家都属于老天,也就是自然,这是很科学的。再进一步来讲,子女有权利选择父母,父母却没有权利选择子女,如果父母可以选择子女,那么选男的就会生男的,选女的就会生女的,想要双胞胎就来一对,事实上却并无此种情况。这就证明父母没有权利选择子女。
我们应该把子女当作人来教养。父母不要把自己看得太神了,也不要变成鬼
中国的父母有着不同的形态,有一种叫“神父母”。很多父母把自己当成神一样,法力无边,要小孩怎么样小孩就得怎么样。 还有一种父母比较可怕,叫“鬼父母”。“鬼父母”不择手段,子女不听话,就很严厉地惩罚,非逼子女就范不可,使子女生活在恐惧中。 “神父母”有爱心,却要求子女百依百顺。“鬼父母”缺乏爱心,也要求子女绝对服从。这两种父母,都不可能培养出和谐的亲子关系。为使子女安心生活,我们要规规矩矩做“人父母”。什么叫人?人自己能够做主。所以我们既要给小孩自主权,也要帮助小孩能做到自主。
01
第五节:要做“人父母”
二、齐家篇
贰
10
用敬来养爱,爱情才不会枯萎
夫妻一定要做到四个字:用敬养爱。不能说我们是夫妻,就什么都无所谓了。什么叫敬?敬就是看得起。你要看得起你的另一半,你的另一半才会看得起你。大家彼此都看得起,都很有尊严,都很自爱自重,做事情之前先想一想,我这件事情跟他讲合适吗?我这个时候讲可以吗?这样大家长期都很快乐。 所以,婚后要保持恋爱中的感情,就要做到这四个字:用敬养爱。不然的话,爱情很快就流失了。爱情是要培养的,不然它会枯萎。我们的爱情付出以后,要不断灌溉,不断加温,不断让它增加,这也是一种经营。
09
夫妇相敬如宾,才会谨慎地约束自己
一般人的心理,是看不起自己的丈夫或妻子:当丈夫的总认为儿子是自己的好,妻子是别人的好;当妻子的总会抱怨,人家的丈夫那么会赚钱,自己的丈夫却碌碌无为。 一般来说,夫妻天天在一起,关系很亲昵,最容易放松自我约束,久而不敬是常见的情况。因此夫妻必须时时约束自己,爱对方就不要惹对方生气,否则,对子女也是一种不良的示范。
08
夫妻和谐,孩子才会安定,一家人才能和睦,家和万事兴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平等的,而是亲疏有别。那最亲的人是谁?很多人会想到父子,其实人际关系是从夫妻关系开始的,夫妻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中国人把确立夫妻关系叫作“定乾坤”。只有中国人会说“家为国之本”,只要家庭不稳定,国家就会遭遇很大的挑战。 夫妻关系是整个家庭安定、进步的基础,夫妻处不好,最倒霉的是他们的子女。夫妻吵架经常会连累孩子,使他们处于不安定的状态。人不安的时候是最痛苦的,人一生就是求心安而已。
07
婚姻是两个人的修行,只要用心,终能获致长久与圆满
《易经》经常讲终始,但很少讲始终。因为始只有一次,过去了大家就都忘光了。当年在结婚典礼上是怎么承诺的,有多少人还记得呢? 我们比较了解的是终,现在两个人没有话说,看着就生气,谁也不会想到当初那个原始的、甜蜜的、无话不谈的蜜月期。这样终了,以后会不会始呢?不会,因为那不合乎自然。 所以,当两个人吵架闹矛盾的时候,就要回想一下当初结婚的那一幕是人家导演的,是做给别人看的,还是发自内心的。如果是真心的,怎么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呢?这样想的话,状况就会有所改变。
05
在爱情与婚姻面前,每个人总是想找最好的。其实,最好的永远是大家的,而不是属于哪一个人的。世界上最珍贵的宝贝,都放在国家博物馆里。因为只要是私人收藏,就会成为别人觊觎的目标,迟早会被偷走。 想找最好的可以,但要先看看自己的条件:凭我的长相我找什么样的人,凭我的学历我找什么样的人,凭我的能力我找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不设想一下,两个人学历相差太大,将来怎么相处?两个人身高太过悬殊,出门会觉得自在吗?
找对象不是找最好的,而是要找适合的。因为人对了,你的世界才会对
04
婚姻不是这辈子的事,而是累世你负他的债、他负你的债,才会造成今生在一起的姻缘
人有男有女,如果各走各的,便无法繁衍生息。因此男人一定要找女人,女人一定要找男人。所以就有一种社会制度,使男女可以结合在一起,并延续自己的生命,这种制度就叫“婚姻”。 很多人都在追寻婚姻的终极意义,其实明白人都知道,婚姻不是这辈子的事情,而是累世你负他的债、他负你的债,才会造成今生在一起的姻缘。世间那么多男男女女,怎么偏偏就你们两个人结婚?这其中总有一些说不出来的道理,中国人把它叫“缘分”。另一方面,婚姻是生命的延续,更是传承。既然结了婚,就要一起将生命延续下去,让好的传承绵延不绝。
03
恋爱结婚的目的是为了长长久久,一步一步去走,将来才会通达
爱情和婚姻最好按照正当的婚配程序进行,才会有美满的结果。心心相印是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的,不是像闪电一样快速。 感情是来得很快的。可是中国人说,来得很快的就要特别小心,因为来得快去得也快。你们两个人来电了,然后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毫无程序可言。最终的结果就是可以随便不负责任,尤其是对女生,这种伤害是很大的,一定要慎重。 恋爱结婚的目的是为了长长久久,一步一步去走,将来才会通达。谈恋爱的时候就要想,你要一辈子跟这个人相守,这样你的态度就完全不一样了。
02
自重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才能获得真爱
男生在追求女生的时候,要谦恭居下,最起码你要认为她比较尊贵,才值得!随随便便,算什么男女朋友呢?那只不过是一般的朋友而已。 特别是女生要想清楚,结婚之前,如果男的都不把你当作比较尊贵的对象,那你以后日子怎么过?所以,我常常跟很多年轻的女生讲要保持适当的矜持,矜持就是虽然你心里很热情,但是表面要冷一点。 要知道,自重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才能获得真爱。
01
什么样的爱情是真爱呢?怎样才能收获美好的爱情呢?《易经》中有专门讲感情的“咸”。“咸”就是“感”字把“心”去掉,一个人把心去掉,感情才是纯真的,这叫无心之感。 无心之感告诉我们,恋爱的时候,不要用心去计较,去衡量利害关系,而是要诚心,要专心,要没有杂念。 男生去追求女生的时候,要像山一样笃实、谨慎、诚心,还要适可而止。不是说你喜欢一个女生就可以穷追猛打。你喜欢她是一回事,人家喜不喜欢你是另一回事,所以你只能表现出自己的诚意是不会改变的,却不能说自己的力量是无止境的。
有用心的感情,决不是真爱,更加不会持久
第四节:婚姻是一辈子,不是一阵子
二、齐家篇
贰
07
祭祀就是不忘根本
祭祀是什么?祭祀就是,你不忘根本,如此而已。 你看皇帝敢不祭祀吗?那时候没有汽车,没有飞机,也没有通信器材,皇帝都要一步一步地登泰山,去祭祀天地。为什么?他就是要告诉所有百姓,他是崇尚孝道的。他所有事情都要谢天谢地,会秉持天地良心来照顾百姓。 可是,每年到泰山祭祀太过劳民伤财了,所以后来就在京城修建了一座天坛。很多人只知道天坛,却不知道天坛是干什么用的。天坛就是“北京的泰山”。
06
只有祖先活在你的心中,你才可能活在你子子孙孙的心中
一个人死了,如果没有子孙祭祀他,他就真的死了;如果子孙每年清明、春节的时候还记得他,祭祀他,他就活着。他活在哪里?就活在他家子孙的心中。 中国人想得永生有三种方法:立功、立德、立言。你说这个要求太高了,你要我一辈子就立功、立德、立言,我做不到。那我做些什么呢?生养抚育子孙,让他们记住我——这是最实际的途径。
05
无论何时何地,父母在,家就在;只要心中有父母,他们就在你身边
现在很多子女忙于事业,与父母天各一方。虽说事业很重要,但我们也要做到承上启下。当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应该把自己的事业暂时放一放,拿出更多的时间照顾父母。因为等你功成名就,父母可能已经不在了。 子女长大了,对父母的年龄应时刻放在心上。随着父母年龄的增加,要加倍关注父母的健康。一方面多了解老年人的保健知识,调节父母的饮食和劳逸,另一方面实时对父母提出劝告,使父母保持健康的身心。父母生病时,子女更应该用心照顾。无论何时何地,父母在,家就在;只要心中有父母,他们就在你身边。
04
想要孩子将来怎么对待你,你现在就要怎么对待自己的父母
我小的时候,碰到什么好吃的,父母都要说先送给祖父母尝尝。父母平常的对话,正是在教育小孩子。因为小孩最喜欢偷听父母说话,而不喜欢你当面对他说教。 碰到好东西,爸爸要对妈妈说:“这么好吃的东西,我们要留一份,带给爸爸吃。”妈妈说:“有,我已经准备一份了。”绝不能说,自己先吃,吃剩了再带回去,这就是言传身教。可惜现在的父母,多反其道而行之,自己不孝顺,反而希望自己的儿女以后会孝顺自己,这怎么可能呢?
03
我们常说一句话,“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并不是说父母永远是对的,而是说身为子女,没有资格议论父母,更不应该顶撞或教训父母。 现在有很多人,受了教育就开始看不起自己的父母:这样不对,那样会惹人笑话。这样的子女真的是不孝至极。
父母的话不合理,也不可以讲一大堆道理驳斥他们,因为你没有资格这样做
第三节:心中有父母,凡事有制衡
06
行孝要及时,最好时时躬身力行
作为儿女,年轻的时候,虽然想表达孝心,可是没有经济能力;等到有能力表达孝心的时候,却可能已经来不及了。这就叫作命,这就叫作无奈,是没有办法的事。 所以,凡事你要做就赶快做,不然很可能来不及了。
05
孝敬父母,是子女以实际行动表现出来的,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你要做到孝敬父母,有五个要求:第一,居则致其敬;第二,养则致其乐;第三,病则致其忧;第四,丧则致其哀;第五,祭则致其严。 孝敬父母,是子女以实际行动表现出来的,不是做给别人看,也不是做给父母看,应该是从内心发出来,做给自己看。看什么?看看是不是尽心尽力,有没有需要改善的地方。
二、齐家篇
贰
04
敬是孝的根本,如果不敬,就谈不上孝
我们光有孝还不够,还要加上一个“敬”。如果一个人对父母不恭敬,那就是不孝了。子女长大以后,孝都来不及,还要让父母感觉到很惭愧,感觉到他们很不如你,感觉到他们不长进,那要这种子女干吗?有的子女一有钱,就开始看不起父母:“你们怎么总是这么寒酸?给你们钱,缺什么买什么。”如果以这种态度对父母的话,就算你为他们提供锦衣玉食的生活,也是不孝。 敬是孝的根本,如果不敬,就谈不上孝。爱是感情的表现,敬才是理智的态度。爱而不敬,很容易怠慢。子女对父母怠慢,便是心中没有父母的存在,根本就是把父母当外人看待。
03
什么叫孝?孝就是要让你的孩子养成心里有你的习惯,但前提是你心中要有他
什么叫孝?用一句话讲,就是要让你的孩子养成心里有你的习惯,但前提是你心中要有他。
02
如果没有父母,就没有你自己。我们可以不怕警察,可以不怕法律,但是不能不怕父母难过,不能不怕丢父母的脸。 中华文化是情的文化,我们最重视的是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只要父母心中有子女,子女心中有父母,孝敬和慈爱都会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只要父母心中有子女,子女心中有父母,孝敬和慈爱都会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第二节:百善孝为先
06
家庭环境再好,也不如家庭和谐重要
心理学家认为,父母在生气时的所作所为,也许一转眼就忘记了,但是子女会记在心里,久久不能忘怀,造成不安或不幸的感觉。因此,父母有什么问题,最好避开子女商量解决,在子女面前,尽量维持和谐的气氛。
05
唯有把福气做大,家族才能一代旺过一代
少年惜福。我们的家庭教育从小就教小孩子要惜福,也就是要爱成年造福。在中国人看来,最有价值的工作,是可以造福他人。我们对一个人工作的最高赞美,是说他能造福乡里,造福社会,甚至造福全人类。其实,造福别人就是造福自己。 成年造福。在中国人看来,最有价值的工作,是可以造福他人。我们对一个人工作的最高赞美,是说他能造福乡里,造福社会,甚至造福全人类。其实,造福别人就是造福自己。 晚年享福。一个人年轻力壮的时候多多参与工作,多多造福社会,然后把福气存起来,到年老的时候,就可以享用了。但是我也劝你,福气最好不要享光,还要留一点给子孙。
04
要把国家治理好,必须先把自己的家安顿好。要安顿好自己的家,必须先把自己的身修好
要把国家治理好,必须先把自己的家安顿好。要安顿好自己的家,必须先把自己的身修好。我国的伦理,以孝为中心。人的一举一动,凡是不合伦理的,都成了不孝;合于伦理,则为孝。 孝包括了一切善德。所以在“齐家”方面,我们一方面要求家长尽责,注重家庭教育,另一方面则要求子女尽孝。 孟子说:“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在家庭中的修己,我们比较注重在子女这一方面,是有道理的。
03
以道德为家人共同的信仰,这样的家才是人人羡慕和期待的
思前想后,心只有以道德来齐,能共同遵循天道而合乎易理,自然可以长久齐心。因为一切的一切都会变,唯有对道德的要求,应该是恒久不变的。 所以,以道德为家人共同的信仰,既安全又不必担心会落伍,这样的家是人人期待的。
礼是合理的情,情是合理的爱,唯如此,才能使家成为人们安全可靠的基石
《易经》指出:“夷者,伤也;伤于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大自然通过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循环作用,得以生生不息。人类如果只知道以大欺小、恃强凌弱,凭什么成为“万物之灵”?又有什么资格“赞天地之化育”呢? 人类为了求生存,必须与外界接触,但由于资源有限而需索无穷,难免遭受挫折或伤害。这时候,家庭的温暖、家人的亲情,自然就会成为最安全可靠的保障与慰藉。骨肉至亲,毕竟比其他各种关系都更为温情。
02
维护一个和美的家,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只有每个人都牢记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好好爱护家庭,家才是甜蜜的、安全的。我们的一切与家人息息相关,不可能分割。任何人的成败,实际上都和家庭教育有密切关系,我们自幼受家人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作用一辈子。 换句话说,我们特别重视个人对家庭的责任,希望在家庭中实现个人,而不是为了实现个人而忽略甚至伤害家庭。如果你连家人都伤害,外人还敢信任你吗?尊重家人其实是尊重自己的具体表现,一个人若是不尊重家人,又怎么可能无缘无故地尊重其他人?
第一节:家庭是人生幸福的根本
01
二、齐家篇
贰
每个人都牢记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好好爱护家庭,家才是甜蜜的、安全的
曾仕强经典语录 - 齐家 篇
在百家讲坛讲《易经》《胡雪岩的启示》深受观众欢迎。 人生只做三件事,知道此生为何而来,这是目标,知道如何完成,这是方法,知道如何做得更好,这是改善。三件事听起来简单,真正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需要付出一生的时间和精力。 曾仕强曾任台湾交通大学教授,美国东西方大学管理学教授,成功杂志的首席顾问,专研中、美、日管理比较,易经管理,中、西管理思想比较,人际关系与沟通,中国人的民族性与管理。
百家讲坛
英国牛津大学管理哲学荣誉博士 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 美国杜鲁门大学行政管理硕士 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
学历
毕业院校 台湾师范大学、英国莱斯特大学、美国杜鲁门州立大学
主要成就 荣登2010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
逝世日期 2018年11月11日
出生日期 1935年10月20日(一说1934年)
出生地 福建
民 族 汉族
国 籍 中国
中文名 曾仕强
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
中国台湾著名学者、国学大师、中国式管理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