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复盘:对过去的事情做思维演练
工作中,经常听到“复盘”一词,复盘可以帮助我们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而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论,什么是复盘呢?复盘有哪些形式?具体如何进行复盘?点击下图就能找到答案。
编辑于2020-12-09 21:44:41复盘:对过去的事情做思维演练
2020/11/22——2020/12/09
什么时候复盘
1 )小事及时复盘
2 )大事阶段性复盘
3 )事后全面复盘
什么是复盘
复盘的关键是推演,通过推演这个动作,复盘就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复制呈现,而是可以对各种可能性进行探讨。正是因为推演这个动作,将复盘与总结从本质上区别开来。
通过对过去的思维和行为进行回顾、反思和探究,实现能力的提升
复盘除了有总结所包含的动作外,它还对未发生的行为进行虚拟探究,探索其他行为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以找到新的方法和出路
回顾:回顾过程
反思:反思原因
探究:探究规律
提升:提升能力
所谓复盘,更多的是一种思维上对事件的重现,可以是真实情境的重来,也可以是一种纸上风暴。通过事后在头脑中和纸面上重现事件的整个过程,重新审视、思考事件中的行为和思维,从而发现问题,吸取经验,找到根源,总结规律,最终实现能力提升
为什么复盘
复盘可以帮助我们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固化流程、,,发现。除了提升能力之外,它还对提升个人品性和组织性格有巨大作用
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将最优的应对之策固定下来,形成规范的流程,共享经验教训
校验方向
不要让手段代替了目标
认清问题背后的问题
外在的不可控因素
主动的可以控制的因素
运气使然
实力的原因
将自己的出发点明确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因为做一件事的时候你的出发点不一样自然考虑到的看到的事情都不一样。很多时候不要过于利益化,反而应当回归到人文本性去,换个角度思考说不定走得更顺畅。
不要被机会所左右,失去机会比做错事更好一些
机会是对做好准备的人而言是良机,但对于没有做好准备的人而言可能是干扰。
发现和产生新的想法与知识
一个人的知识分为三类
基因知识:本能知识
文化知识:潜移默化中得来的知识
原子知识(个体分立的知识):个人努力得来的知识,每个人的知识侧重都不一样
个人实践
总结别人的经验
学习别人总结的经验
认清自我,提升品性
复盘的三种类型
自我复盘
自我复盘因为纯粹依靠自己,缺少外界的监督,只能依靠自己的内心,依靠自己求实求真的愿望。一旦愿望不够强烈,或者内心稍微有点不真诚的念头,复盘的程度不够深入,得出的结论就可能是错的,找到的原因可能并不是根本性的
团队复盘
好的复盘文化,将使得大家不是针对他人,而是针对事情。这样,“他人即地狱”的情况不会出现,相互之间的指责和防备之心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如此才能更好地进行复盘,真正发挥复盘的作用,重新把做过的事情过一遍,从而发现问题,挖掘原因,找到规律。
角色
引导人
设问人
叙述人
流程和步骤
①回顾目标
②结果比对
③叙述过程
④自我剖析
⑤众人设问
⑥总结规律
⑦案例佐证
⑧复盘归档
复盘他人
一种是纯粹复他人的盘
另外一种是对比复盘(对比自己和他人对同一件事的做法)
复盘他人最有效的一种类型是复盘标杆
产生的相应策略
第一种可能出现的竞争策略是跟风
第二种可能出现的策略是借鉴
第三种可能出现的策略是主动出击
最有效的策略,是在复盘他人之后,把握行业的规律,抓住关键成功因素,从而获得最大的市场效益
复盘他人的时候,要避免一种倾向:对他人的细节进行否定,以此否定他人,并进而肯定自己
互惠原理
如果他人对我们作出了让步,我们也有义务作出让步
我们有义务回报我们所得到的恩惠
5 个复盘误区
自己骗自己,不能无情剖析自己
流于形式,走过场
追究责任,变成批斗会
强调客观,推卸责任
太急于得出结论
倡导“5 求”
求真(重在实事求是)
求实(重在内容和找原因)
求学(重在改进和提高)
求内(重在反思和自我剖析)
求道(重在找到本质和规律)
复盘中的三种角色
引导人:保证复盘按照正确的流程进行
引导人这一角色的职能定位,要求他既在复盘中,又在复盘外
所谓在复盘中,是他要能够随时知道复盘中的逻辑发展方向,了解复盘已经到达的阶段,这样也就能知道复盘下一步的去向
所谓在复盘外,是他不受复盘中的任何观点的影响,不关注观点的对错,只关注流程,只关注讨论是否在合适的框架内进行,而不判断讨论是否正确
复盘的过程中,引导人可以利用自己的权威性(程序的权威性,而不是观点的权威性)
①引导一个议题的深入讨论
②结束一个旧的讨论,开始一个新的话题
③宣布复盘结束
是引导,不是主导
不对观点做评判
设问人:通过不停地追问来引发思考,进而得出结论
问问题,而不是给解释
要避免两种倾向
一种倾向是担心自己出丑,怕自己问出的问题在别人看来太幼稚,不是有深度的问题
另外一种倾向是担心别人出丑,怕自己问出的问题太尖锐,让别人没有面子
帮忙给出解释,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老好人,不希望叙述人因为被太多的问题问得难堪
一种是跟叙述人关系不错,想帮忙解释,减少叙述人的责任
制止的办法
罚款制度
哄笑制度,只要有人替叙述人解释,大家就一起哄笑他
要不停地追问
信息层面,或者也可以说是事实层面
思维层面,或者也可以说是逻辑层面
去探讨信息之间的关系
去探讨叙述人当时做事情的思考逻辑
假设层面,或者也可以说是公理层面
对假设层面的认识,会让一个人选择信息,一些信息会在他眼中显得突出,而有的信息,则可能会隐而不见。此外,它也会让人对信息附加自己的理解,对信息产生扭曲或者是强化。
疑问而不是反问
疑问句是请教的属性,将自己摆得比较低,是一种学习和探讨的姿态,表明问问题的人自己有不明白的地方,希望别人能够回答,对自己进行答疑解惑。它暗含着对回答问题人的尊重和感谢,尊重他知识的渊博,感谢他不吝赐教。
用问题来引导逻辑
要求不能直接说出自己的结论,给出评价,而是要让结论在问题和回答的交锋中自然呈现
叙述人:对事情的发展过程进行情境重现,对别人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在解答疑问的过程中去除迷思,接近规律
要超脱,站在自身之外看复盘
要真实,完整呈现复盘事件
真实
全面和完整
细节
要虚心,放空自己进行复盘
复盘的两种方法
情境重现法
情境内容
“场”主要是强调空间状态,“流”主要强调时间变化
信息场
当时现场的外在环境“有什么”
当时是否有太阳
都谁参加了
谁有什么语言动作
工具如何摆放
思维场
当时现场每个人自己“是什么”
大家是如何思考的
社会对于此类场景下的“潜在的共识”(或者说潜规则)是什么
情绪场
当时现场的人员之间“为什么”
他们处于什么样的相互关系之中,为什么会这样
信息流
思维流
情绪流
方式:直接叙述
关键点法
正向关键点法则
对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或者事件内容进行考虑,寻找关键节点
时间跨度大的时候可以用内容作为关键点,也就是里程碑
逆向关键点法则
根据以前的经验,先行确定事件成功必须满足的关键成功因素,然后围绕关键成功因素进行复盘,看看自己和他人所做的事情,哪些因素做得比较好,哪些因素做得不够好,究竟哪些因素最终导致了事情的成功或者失败
疑问法,就是对存疑的地方提出问题,然后针对这些疑问进行提问,挖出逻辑和原因,并找到做得好与坏的地方
复盘的内容
①现在情况如何
帮助我们知晓事情的进展情况
一件事情,是达成了目标,还是只完成了部分
都有谁参加了,做了哪些事情,碰到了什么困难
②当初是怎么决定的
当我们决定做这件事而不是另外一件事情的时候,是什么支撑我们作出这种选择?
当我们决定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的时候,是什么支撑我们作出这种选择
当确定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又是什么支撑我们设定不同的目标?
做事是为了什么
①事情是如何确定的
②事情是根据什么确定的
③执行得如何
复盘时要关注的
事情是上面摊派强压的,还是自己主动思考得出的
有没有考虑其他人的情况,尤其是下属的情况
决定的时候,有没有进行过充分的讨论
讨论的时候是一言堂,还是充分调动了其他人的积极性
自己有没有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
是思考吸取他人意见中有价值的部分,还是极力反驳其中不准确的细节
心态是要将事情做好,还是为了证明自己正确
复盘执行要看与之前的计划相比做了什么或者是哪里做得不够,如果执行都有规定,复盘中则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后面的解决方案也可以很清晰地提出来
③让我们再审视下思考的前提
对前提的复盘,需要追问做事情的动机以及对事情本质的理解
动机要纯粹,不但要“公义”,更要“正义”
动机说的是做事的人的出发点,而对事情本质的理解,则考验的是做事人的认知能力
复盘工具:清单
现在情况如何
现在做到什么程度?
当时定的目标是多少?
现在的结果和目标对比处于什么状态?
有没有当时没预计到的结果出现?
有没有当时预计过但实际没出现的情况?
当初是怎么决定的
当初决定的时候,是大家达成共识的吗?
有没有听取其他人的意见?
有没有让其他人畅所欲言?
我们当时是如何确定执行目标的?
支撑我们当初设置目标的依据有变化吗?
执行过程是怎么样的?
是不是完全按照我们的计划执行的?
为什么×× 部门没有参加?
为什么×× 活动没有做?
我们做对了什么?
我们做错了什么?
还可以采取什么新的做法?
这件事的成功,除了大家努力外,还有什么其他因素吗?
这些外在的因素是偶然的变量,还是我们预计到的事物?
成功是因为我们的行为和观点符合事物的规律吗?
如果是我们来操作,方法上会有不同吗?
我们会比他们做得更好吗?为什么?
大家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突破他们目前的困境?
让我们再审视下思考的前提
我们对事情的理解是对的吗?
我们的动机是符合事物本身规律的吗?
我们有没有想要搞什么公司政治?
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失败的根源在哪里?
复盘的步骤
①回顾目标
做好一件事就要抛弃手段直指目的,也就是说,我要完成的究竟是什么,而不是我要怎么去完成,明确自己的目的。
复盘前将目标展示在显眼的位置
②结果比对
找到实际的结果和希望的目标之间的差别
①结果和目标一致,完成情况达到了所设定的目标
②结果超越目标,完成情况比设定的目标还要好
③结果不如目标,完成情况比设定的目标要差
④结果中出现了目标中没有的项目,是在做事的过程中新添加进来的
⑤目标中有的项目,但是结果中却没有该项目的完成情况,结果为0
试着去提出疑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
③叙述过程
让所有的复盘参与人员都知道事件的过程,了解做的事情,知道细节,拥有共同的共享知识。这样,大家可以在相同的意义上讨论概念和问题。
④自我剖析
自己对做过的事情进行反思和分析,看看有哪些问题,有哪些成绩,并试着去找出原因,发现规律
哪些是偶然的基因、偶然的原因
有多少是自己努力带来的,有多少是外在环境造成的。区分是自己努力还是外在环境的影响,可以通过可控性概念来进行
自我剖析的时候,可以将事情的完成过程,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阶段划分。这个逻辑可以是时间节点,可以是业务流程节点,也可以是业绩节点。在划分了阶段之后,再对每个阶段的具体工作,按照可控性程度进行划分
1 )可控的:是否尽量做到了最好?是否至少不低于计划的目标?
2 )半可控的:是否自己可掌控的部分做好了?是否为别人完成的部分留出了空间?是否为别人完成工作提供了尽可能的帮助?
3 )不可控的:是否提前跟别人沟通?有没有敦促?有没有随时了解事情进展?是否可能部分参与支持?
①自己没有尽力的事情是哪些?②不可控的事情或者不可控部分中,自己出过力的地方是什么?无法着力的是什么?
⑤众人设问
让复盘突破事件本身的局限,突破个人的见识局限
将相关关系当做了因果关系。相关关系并不具有解释作用,只有因果关系才能够说明前后事物之间的逻辑
⑥总结规律
⑦案例佐证
⑧复盘归档
在归档的目录上,应该包括复盘的时间、事件、参与人员、得出的规律等基本信息
如何评判复盘结论是否到位
①复盘结论的落脚点是否在偶发性的因素上
这都是不可控不可预测的因素,将复盘结论归结到它们身上,就相当于归结为不可知上
②复盘结论是指向人还是指向事
③复盘结论的得出,是否有过3 次以上的连续的why 或者whynot 的追问
④是否是经过交叉验证得出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