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犯罪论-违法阻却事由--紧急避险
犯罪论-违法阻却事由--紧急避险的思维导图,A21“不得已损害另一较小或同等法益的行为”体现补充性特点;特点-避免现实危险,保护较大法益或同等法益。
犯罪论-违法阻却事由--正当防卫的思维导图,如A20“不负刑事责任”不是指正当防卫行为违法但不具备有责性,是指作为犯罪法律后果的刑事责任,不是指作为犯罪成立条件的有责性。
关于男同性恋大学生性身份认同的定性研究的思维导图,同性恋是以同性为对象的性爱倾向和行为(李银河《同性恋亚文化》)。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紧急避险
概念和性质
概念
含义A21
“不得已损害另一较小或同等法益的行为”体现补充性特点
特点-避免现实危险,保护较大法益或同等法益
与正当防卫的区别
正当防卫是对不法侵害的防卫,即正对不正
紧急避险是两个法益之间的冲突,即正对正
阻却违法-保护了更大或至少是同等的法益
性质
责任阻却事由说
紧急避险侵害了法益,因而是违法行为,但由于不具备期待可能性,因而排除行为人责任
存在的问题
当行为人为了不存在亲属关系的他人利益进行紧急避险时,不能用缺乏期待可能性说明
当行为人为了保护较小法益而损害较大法益时,也可能没有适法行为的期待可能性
与紧急避险严格的法益衡量并不一致
紧急避险行为具备违法性的话,就可以对此行为进行正当防卫
违法阻却事由说
两种法益产生冲突,没有其他方法可以避免的情况下,通过权衡法益而损害较小法益,阻却实质违法性
二分说
原则上阻却违法的二分说
第一种观点
违法阻却事由保护较大法益损害较小法益
违法阻却事由
保护的法益与损害法益等值
责任阻却事由
第二种观点
原则上是违法阻却事由,但不得已以牺牲生命来保护生命,以牺牲身体来保护身体
后者属于责任阻却事由
原则上阻却责任的二分说
原则上属于阻却责任,但在冲突的利益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时,属于违法阻却事由
楷六性质说
紧急避险作为违法阻却事由处理的正当化根据,基于优越的利益保护原理
紧急避险通常以通过损害较轻小法益保护更大法益(法益衡量-阻却违法性)
不得已情况下保护的法益与损害的法益等值时,没有造成法益损害,阻却违法
不得已通过侵害生命保护其他生命的避险行为(更严格的条件)
既可能成立违法阻却事由
也可能成立责任阻却事由
A21并没有将紧急避险限定为违法阻却事由
对紧急避险原则上采取违法阻却事由说,例外承认责任阻却事由
正当化依据-我国司法
我国刑法并未具体规定紧急避险必要限度的内容
我国刑法对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所规定的法律后果都是“不负刑事责任”
不承担刑法后果
正当防卫-行为不违法因而不负刑事责任
不违法而不负刑事责任
没有责任而不负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A21规定对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权利以外的权利都可以进行紧急避险
“他人”包括亲属和其他亲人
可能包括免责的紧急避险
一个条文表达两个意思(一个条文表达两个事项)
阻却违法的紧急避免和阻却责任的紧急避险的根据不一样
A21未直接表达紧急避险的根据何在
不能断定A21仅限于违法阻却事由
成立条件
必须发生了现实危险(起因条件)
危险种类
自然危险
他人的不法侵害行为
假想避险
有过失,按过失犯处理
无过失,意外事件
必须是正在发生的危险
紧急避险危险的紧迫性不如正当防卫
避免事前防卫的认定
必须出于不得已损害另一法益
补充性要件
受强制的紧急避险
如被强迫从事违法犯罪行为
避险意识
偶然避险
辨认标准--避免危险上没有做到主客观相一致
避险认识不要说
符合紧急避险
避险认识必要说
偶然避险一律不成立紧急避险
找出涉嫌的罪名
是否既遂
既遂结果要求从事实判断和价值评价进行判断
要求出现危害结果(价值评价)
成立未遂
必须没有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保护的法益要求大于等于被损害的法益
生命法益>身体健康>人身自由>财产法益
生命法益不能等于
牺牲少数人拯救多数人案件
单向型
命运不平等(空中客机被劫持乘客命运注定)
双向型
命运平等
避险过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