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漏洞模板
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总结历年真题各类漏洞。
编辑于2020-12-21 11:53:38论证有效性分析
连推模板
漏洞特征:a越…,b就越…,c就越…
解法:(材料定位)a,b,c…者的概念内涵不一致,也不存在充分的推理关系。b(还取决于)……(其他条件/因素);c(还取决于)…。据此认为…,其结论有失偏颇。
措施不可行
漏洞特征:“为解决……的问题,”(提出办法/措施)
解法:(材料定位):“为解决……的问题,材料提出的方法未必行之有效”
偷换概念
漏洞特征:a…是…b,既然如此,那么a…是…c。
模板:尽管a…是…b,也未必是…c。因为b是…(解读概念),c是…(解读概念),两者概念内涵并非一致,材料有偷换误导之嫌。
示例
材料:生产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见现象。既然如此,那么生产过剩就是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示例模板:尽管生产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见现象,也未必是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因为,常见现象是外在表现,客观规律是本质体现,两者概念内涵并非一致,材料有偷换误导之嫌。
措施观点型:必要非充分
漏洞特征:“只要”…(措施a),就能达到……(效果c)
模板:采取……(措施a),未必能达到……(效果c)。因为…(措施a)并非…(效果c)的充分条件。要想达到…(效果c),还取决于…、…、等其他因素。
示例
材料:只要生产企业开拓市场、刺激需求,就能扩大销售,生产过剩就会马上化解。
示例模板:生产企业开拓市场、刺激需求,未必就能扩大销售。因为“开拓市场、刺激需求”可并非“扩大销售”的充分条件,要想“扩大销售”可能还取决于消费者心理、社会购买力、市场饱和度等其他因素。因此,难以说明生产过剩就能化解了。
非黑即白
漏洞特征:不是a…,就是b。
模板:尽管不是…a,也未必是…b,还可能是…c,材料犯了非黑即白的逻辑错误。
示例
材料:生产过剩总比生产不足好。如果政府的干预使生产过剩变成了生产不足,问题就会更大。
示例模板:尽管政府干预会调节生产过剩,也未必使其变成生产不足。因为,政府干预也可能使经济运行达到动态平衡,材料犯了“非黑即白”的逻辑错误。
措施观点型:有利-说有害(考虑反面)
漏洞特征:……(措施a),能……(有利面A),进而能……(论点b)
模板:尽管……(措施a),能……(有利面A),但可能也会导致……(有害面B),从而……(论点b不成立)
示例
材料: 同时,以制衡与监督为原则所设计的企业管理制度还有一个固定特点,即能保证其实施的有效性,因为环环相扣的监督机制能确保企业内部各级管理者无法敷衍塞责。
示例模板: 其次,以制衡和监督为原则所设计的企业管理制度,未必能保证其实施的有效性。尽管环环相扣的监督机制能确保企业内部各级管理者无法敷衍塞责,但这种机制也可能导致某个部门在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其他部门也接连出现问题,从而影响企业整个的运营管理过程。因此,也就很难保持其实施的有效性。
有害-说有利(考虑反面)
漏洞特征:论据a……,导致……(有害面),因此……(论点b)
攻击方式:论据a……,有可能导致……(有利面)……,因此……(论点b可能不成立)
示例
材料: 人们做出某一个选择后可能会觉得自己的选择并非最优而产生懊悔。
示例: 选择越多未必会产生更多的后悔。尽管人们做出某一选择之后可能会觉得自己的选择并非最优,但也可能因此获益颇多,比如:汲取教训、积累经验、优化决策方式。因此,未必就会产生更多的痛苦。
只给论点,不给论据
漏洞特征:能(根据结构关键词)找到论点,但找不到支持论点的论据(只给论点,不给论据)
模板:……(论点)未必成立。/因为题干中并没有给出充足的论据来说明此结论的成立。所以其结论有待商榷。
示例:
材料: 目前,中国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但相对于网络商业,人们更青睐直接体验式的商业模态。
示例模板:相对网络商业,人们未必会青睐直接体验式的商业模态。因为题干中并没有给出充足的论据来说明此结论的成立。因此,其结论有待商榷。
考虑隐含假设
示例:
材料:世界是无穷的,所以选择是无穷的
隐含假设是:选择不受其他因素影响
攻击方法:否定隐含假设:选择可能会受所处环境、认知局限、经济状况等其他因素影响,进而受到限制。因此,选择未必是无穷的。
因果关系-找他因
漏洞特征:是因为……(原因/论据a),导致……(结果c),论据a是原因(论点b)。
攻击方式:也可能是因为………(其他因素/论据d),导致……(结果c),论据d是才是原因。(论点b成立)
示例
材料:很多股民懊悔自己没有选好股票而赚到更多的钱,从而痛苦不已,无疑是可选择的股票太多造成的。
示例模板: 材料中股民懊悔自己没有选好股票而赚到更多的钱,未必就是可选购的股票太多造成的,还可能是受市场行情、经济形势等其他因素影响。
因果关系-不充分
漏洞特征:因为a……所以b
攻击方式:由于其他因素,未必能充分推出b
示例
材料:世界上的事物是无穷的,所以选择是无穷的
示例模板: 尽管世界上的事物是无穷的,选择未必就是无穷的。因为由于个人认知局限、能力限制等影响因素,选择往往是有限的,而并非无穷。
未必“首先”、“首要”
漏洞特征:要……(说明论点b成立),首先……(论据a)
攻击方式:要……(说明论点b成立),首先……(论据d),而非……(论据a)
示例
材料: 在做出每一次选择时,首先需要我们对各个选项进行考查分析,然后再进行判断决策。
示例: 我们在考察分析选项时未必会付出更多的精力,以及带来更多的痛苦。因为在做选择分析时,首先需要的可能是对事情本身的分析,未必是对各个选项进行考察分析。正如材料中做卷子选择题时,如果我们首先对题目本身进行分析,找到解决方法,那么即便选项再多,也能轻易排除。因此,在做选择时也就未必会花费更多的精力,带来更多的痛苦的说法更谈不上了。
调查分析
漏洞特征:关于……的调查分析
考虑方向
1.调查对象(人群)选取是否全面
2.调查的时间范围是否具有时效性,是否足够广
3.调查样本的选取量是否充足
示例
材料:最近一项对某高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表明……
模板:仅仅对……(材料内容)的抽样调查结果进行论证,有失偏颇。因为此次调查只针对……(人群),而未涉及到其他人群,如:…、…、…。所以,其调查结果未必具有代表性。
示例模板:仅仅对某校大学生的抽样结果进行论证,有失偏颇。因为此次调查只针对大学生,而未涉及到其他人群,如中年人群、老年人群等。所以,文中的社会调查样本未必具有代表性。此外,调查样本的数量是否足够,文章也没有加以说明。
材料: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2011年减少了345万,这说明我国的劳动力供应从过剩变成了短缺。
示例模板:示例模板:我国劳动力的供应未必从过剩变得短缺。因为材料运用2011年到2012年的调查数据,年代久远,调查结果未必具有时效性。况且市场的供应关系是由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的。仅仅知道作为供应方劳动力年龄人口的减少,而不说明同时期市场需求方的变化情况,,其结论有失偏颇。
局部推整体
漏洞特征:使用某种局部信息,推出关于整体的结论。
材料: 论据:近年长江三角峰地区频频出现“用工荒”现象 结论:我国的大学生未必是供不应求的
攻击方法:由于存在其他因素,局部推不出整体
示例:我国的大学生未必是供不应求的。由于不同地域之间的用工情况可能存在差异。材料仅通过长三角等地区“用工荒”现象,难以说明整个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