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软交换
软交换的思维导图,将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传输层)关中分离;是下一代分组网络的核心设备,其功能:呼叫控制和处理、协议~、业务提供~、业务交换~、互通~、资源管理~、计费~、认证/授权~、地址解析~、语音处理~
第5章-模拟信号的数字化的思维导图,模拟信号要实现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传输,必须的基础技术是模拟信号数字化。
第9-10章内容同步与最佳接收的思维导图,同步是指通信系统的收发双方在时间上步调一致,二进制确知信号最佳接收机结构。
第4章-模拟调制的思维导图,调制就是按调制信号(原始基带信号)的变化规律去改变载波某些参数,作用有:进行频率变换,……;实现信道多路复用,提高信道利用率;改善信号传输性能,如提高抗干扰能力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软交换
软交换基本概念
将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传输层)关中分离;是下一代分组网络的核心设备
功能:呼叫控制和处理、协议~、业务提供~、业务交换~、互通~、资源管理~、计费~、认证/授权~、地址解析~、语音处理~
技术特点
支持不同的PSTN、ATM、IP协议等各种网络的可编程呼叫处;方便运行在各种商用计算机和操作系统上;
高效灵活
软交换+TG=长途/汇接交换机;软交换+AG=语音虚拟专用网;软交换+RAS (终端)可利用公用承载中继提供受管的MODEM业务(信号转换); 软交换+TG+本地性能服务器=本地交换机
实现目标:在媒体设备与媒体网关的配合下,通过计算机软件编程方式实现对各种媒体流进行协议转换,并基于分组网络的架构实现IP、ATM、PSTN网等的互连
软交换技术的网络结构
软交换网络分层:边缘接入层(信息格式转换)、核心交换层(分组技术)、网络控制层(核心层;软交换)、业务管理层
软交换系统中的设备
IP终端:SIP终端与H.323终端
软交换控制设备完成呼叫处理控制功能、接入协议适配~、业务接口提供~、互联互通~、应用支持系统
其他支撑设备
业务平台:新业务的生成和提供
网关
媒体网关(MG)
功能:主要作用--媒体信息格式的相互转换
分类:媒体中继网关(TMG)、媒体接入网关(AMG、IAD)、驻地用户媒体网关
信令网关(SG)
功能:完成信令/协议的相互转换
分类:7号信令网关、用户信令网关、IP信令网关
媒体网关控制器(MGC是软交换设备)
软交换体系协议
媒体网关控制协议/承载控制协议=不对等协议
MGCP
IEFT提出,=简单网关控制协议+IP
消息传递依靠承载在IP网络上的UDP
H.248
ITU提出
信令消息基于UDP/TCP/SCTP等多种承载
信令传输协议Sigtran(记住协议图)
M2UA
M3UA
M2UP
适配层
MTP
UDP TCP
SCTP
传输层
IP
呼叫控制协议=对等协议
ISUP INAP STP-T
SIP 会话初始协议
IETF提出,在IP网上进行多媒体通信的应用层控制协议
功能
软交换系统中,主要应用于软交换与SIP终端之间
主要应用于语音和数据相结合的业务,以及多媒体业务之间的呼叫建立与释放
SIP协议以其简单灵活的特点.....
SIP终端与SIP服务器
用户代理UA
用于和用户交付的SIP实体,提供话音、视频和增值业务。
用户代理客户机UAC
用户代理服务器UAS
网络服务器NS
地址解析和用户地位
代理服务器
重定向服务器
注册服务器
H.323
ITU制定的通信控制协议,用于在分组交换网中提供多媒体业务。呼叫控制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建立点到点的媒体会话和多点间媒体会议
H.3UDP模式23中 控制信令采用TCP模式,媒体流采用
H.323定义的实体:网关(G)网守(GK)多点会议控制器(MC)多点处理(MP)多点会议控制单元(MCU)
其他应用层协议:FTP、RADIUS、PARLAY、SNMP
核心交换层协议:Ethernet、MPLS、ATM、TCP/IP、RIP(动态路由协议)、OSPF(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是被最广泛使用的一种动态路由协议,是一种链路状态协议)、BGP(边界网关协议)、RSVP(资源预留协议)
IMS技术
IMS:基于IP核心网提供话音及多媒体业务的网络体系框架
3GPP R4:引入软交换
R5:定义IMS的核心结构,网元功能、接口和流程等内容
R6:增加了部分IMS业务特性、IMS与其他网络的互通规范和无线局域网(WLAN)接入特性
R7:加强对固定、融合的标准化制定
IMS与软交换的比较
相似性:都基于IP分组网、都分为4层:业务层、控制层、承载层、接入层
最大区别
控制层看,IMS的功能进一步细化
IMS源于移动通信网络的应用;NGN固网
IMS全部采用SIP协议作为呼叫控制和业务控制的信令,NGN中SIP可用于呼叫控制的多种协议中的一种
软交换基于主从控制;IMS终端与核心侧采用基于IP承载的SIP协议......
IMS支持移动性管理并且具有一定的QoS保障
IMS特点:接入无关、协议统一、业务与控制分离、用户数据与交换控制分离、归属服务控制、水平体系架构、策略控制和QoS保证、隐形注册
IMS分层体系结构
逻辑实体分五类
会话控制和路由
P-CSCF
I-CSCF
S-CSCF
最核心的网元,进行呼叫会话控制
用户数据管理、认证鉴权:HSS(类临时/本地寄存器)
用户公有标识IMPU/PUI
用户私有标识IMPI/PVI
公共业务标识PSI
用户签约数据库、保存用户的签约属性
媒体资源
业务控制
互通功能
IMS中的协议
SIP、Diameter、COPS、H.248
IMS的优势:移动管理、服务质量、服务控制和开发商界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