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外伤,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损伤复合存在。其分类根据颅脑解剖部位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与脑损伤,三者可合并存在。头皮损伤包括头皮血肿、头皮裂伤、头皮撕脱伤。颅骨骨折包括颅盖骨线状骨折、颅底骨折、凹陷性骨折。下图为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相关笔记总结。
编辑于2020-12-22 20:48:06颈部损伤病人的护理包括甲状腺癌甲亢单纯性甲状腺肿,下图给大家参考。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外伤,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损伤复合存在。其分类根据颅脑解剖部位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与脑损伤,三者可合并存在。头皮损伤包括头皮血肿、头皮裂伤、头皮撕脱伤。颅骨骨折包括颅盖骨线状骨折、颅底骨折、凹陷性骨折。下图为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相关笔记总结。
颅内压增高(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是神经外科常见临床病理综合征,是颅脑损伤、脑肿瘤、脑出血、脑积水和颅内炎症等所共有征象,由于上述疾病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导致颅内压持续在2.0kPa (200mmH20)以上,从而引起的相应的综合征,称为颅内压增高。下图为颅内压增高及脑疝病人的护理相关导图笔记。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颈部损伤病人的护理包括甲状腺癌甲亢单纯性甲状腺肿,下图给大家参考。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外伤,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损伤复合存在。其分类根据颅脑解剖部位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与脑损伤,三者可合并存在。头皮损伤包括头皮血肿、头皮裂伤、头皮撕脱伤。颅骨骨折包括颅盖骨线状骨折、颅底骨折、凹陷性骨折。下图为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相关笔记总结。
颅内压增高(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是神经外科常见临床病理综合征,是颅脑损伤、脑肿瘤、脑出血、脑积水和颅内炎症等所共有征象,由于上述疾病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导致颅内压持续在2.0kPa (200mmH20)以上,从而引起的相应的综合征,称为颅内压增高。下图为颅内压增高及脑疝病人的护理相关导图笔记。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头皮损伤(直接外力)
头皮血肿
临床表现
皮下血肿
产伤或撞击伤
血肿比较局限,无波动
帽状腱膜下血肿
斜向暴力
血肿易扩展,有波动感
骨膜下血肿
颅骨骨折或产伤
血肿易局限,有波动感
辅助检查
头颅X线-有无颅骨骨折
处理原则
皮下血肿
一般不需要处理,可局部冷敷
帽状腱膜下血肿
血肿较小
加压包扎,待其自行吸收
血肿较大
穿刺抽吸后加压包扎
有感染者
切开引流
骨膜下血肿
血肿较小
加压包扎,待其自行吸收
血肿较大
穿刺抽吸后加压包扎
有感染者
切开引流
伴颅骨骨折者
不可强力加压包扎→以防血液经骨折缝流入颅内,引起硬脑膜外血肿
护理措施
减轻疼痛
早期冷敷,24-48小时后热敷
并发症的护理
加压包扎,勿揉搓
健康教育
头皮裂伤
开放性损伤,钝器或锐器打击
临床表现
出血较多
锐器所致,颅骨常完整
钝器所致,颅骨骨折或脑损伤
辅助检查
头颅X线-有无颅骨骨折
处理原则
局部压迫止血,24小时内清创缝合,常规应用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素(TAT)
护理措施
伤口护理
病情观察
预防感染
其他 同“损伤”
头皮撕脱伤(最严重)
分类
不完全撕脱
完全撕脱
临床表现
疼痛→神经性休克
大量出血→低血容量性休克
辅助检查
头颅X线-有无颅骨骨折
处理原则
不完全撕脱者
伤后6-8小时内清创后缝回原处
完全撕脱者
清创后行头皮血管吻合或将撕脱的头皮切成皮片植回
撕脱的皮片不能再利用,在裸露颅骨作多处钻孔至板障层,待钻孔长出肉芽后植皮
用无菌辅料或干净补包裹撕脱头皮,避免污染,隔水放置于有冰块的容器内
护理措施
伤口和皮瓣护理
抗休克护理
其他 同”头皮裂伤
颅骨损伤
颅骨骨折是指颅骨受暴力作用致颅骨结构的改变
分类
按部位
颅盖骨折
颅底骨折
按骨折形态
线性骨折
裂了个缝
凹陷骨折
粉碎骨折
按骨折部位是否与外界相通
闭合性骨折
开放性骨折
颅盖骨折
线性骨折
临床表现
局部压痛,肿胀,病人可伴有局部骨膜下血肿
处理原则
本身不需要处理
凹陷骨折
临床表现
好发于额,顶部
骨折片陷入颅内→局部脑组织受压或产生挫裂伤→局限性癫痫
并发颅脑血肿→产生颅内压增高症状
刺破静脉窦→致命大出血
处理原则
手术指征
凹陷深度>1cm
位于重要功能区
骨折片刺入脑内
骨折引起瘫痪,失语等功能障碍或局限性癫痫者
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
并发症的护理
骨膜下血肿
癫痫
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健康教育
颅底骨折(大多数为线性骨折)
骨折时易撕裂硬脑膜,产生脑脊液外漏而成为开放性骨折
临床表现
处理原则
重点是预防颅内感染
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
脑脊液漏的护理(一抗二要三避免四禁)
鉴别脑脊液
体位
半坐卧位,头偏向患侧
一抗: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二要:要保持头高脚底斜坡卧位
三避免:避免用力打喷嚏、咳嗽、擤鼻涕,避免抠耳,抠鼻,避免屏气排便
四禁:禁忌堵塞、冲洗、滴药入鼻道和耳道,禁忌行腰椎穿刺
颅内低压综合征的护理
原因:脑脊液外漏过多
表现:直立性头痛,常合并恶心、呕吐、头昏或眩晕
护理
头低足高位,多饮水或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脑损伤
分类
根据脑损伤发生的时间和机制分类
原发性脑损伤
脑震荡,脑挫裂伤
继发性脑损伤
脑水肿,颅内血肿
按伤后脑组织与外界是否想通
闭合性脑损伤
开放性脑损伤
脑震荡
特点:伤后即刻发生短暂的意识障碍和近事遗忘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立即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一般持续数分钟至十余分钟,不超过半小时
逆行性遗忘
处理原则
无须特殊治疗
护理措施
镇静镇痛
心理护理
病情观察
健康教育
脑挫裂伤
分类
脑挫伤
脑裂伤
软脑膜、血管和脑组织同时有破裂,伴有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
病理生理
轻者
局部软脑膜下皮质散在点片状出血
脑挫裂伤的继发性改变脑水肿和血肿形成具有更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临床表现
最突出:意识障碍
最常见:头痛,恶心,呕吐
生命体征的变化
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局灶症状与体征
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
CT
腰椎穿刺
颅内压明显增高者慎用
处理原则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护理措施
急救护理
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头部抬高,禁用吗啡止痛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呼吸道异物
开放气道,维持呼吸功能
加强呼吸道管理
一般护理
体位
意识清醒者采取床头抬高,昏迷或者吞咽功能障碍采取侧卧位或测俯卧位
营养支持
降低体温
物理降温,无效时可采用药物降温
躁动的护理
不可强加约束
病情观察
生命体征
先测呼吸,脉搏 血压
意识状态
伤后立即昏迷-原发性脑损伤
伤后清醒后转为昏迷或意识障碍不断加深-颅内压增高形成脑疝
躁动病人突然昏睡-病情恶化
瞳孔
伤后立即出现一侧瞳孔散大-原发性动眼神经损伤
伤后瞳孔正常,以后一侧瞳孔先缩小继之进行性增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小脑幕切迹疝
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伴深昏迷或去皮质强直-原发性脑干损伤或临终表现
双侧瞳孔大小形态多变,对光反射消失,伴眼球分离或异位-中脑损伤
眼球不能外展且有复视者-展神经受损
眼球震颤-小脑或脑干损伤
药物
阿托品,麻黄碱-瞳孔散大
吗啡,氯丙嗪-瞳孔缩小
神经系统体征
其他:剧烈头痛,频繁呕吐
用药护理
降低颅内压药物
保护脑组织和促进脑苏醒药物
并发症的护理
手术前后的护理
手术前
2小时内剃净头发,洗净头皮
手术后
体位
小脑幕上开颅术
健侧或仰卧位
小脑幕下开颅术
侧卧或测俯卧位
病情观察
引流管护理
搬运病人时动作要轻稳防止头部转动
康复护理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康复训练
控制癫痫
生活指导
出院指导
颅内血肿(最常见,最严重,可逆性的继发病变)
分类
按症状出现的时间
急性血肿(三日内)
亚急性血肿(伤后3日到3周)
慢性血肿(三周以上)
按血肿所在部位
硬脑膜外血肿
硬脑膜下血肿
脑内血肿
临床表现
硬脑膜外血肿
意识障碍
中间清醒期
清醒→昏迷
颅内压增高及脑疝表现
神经系统体征
硬脑膜下血肿
急性或亚急性
伤后持续昏迷,少有中间清醒期
慢性
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
偏瘫,失语,局限性癫痫
头昏,记忆力减退,精神失常
脑内血肿
进行性意识障碍
辅助检查
CT
处理原则
硬脑膜外血肿
非手术治疗
脱水降颅压
手术治疗
24-48小时内手术
硬脑膜下血肿
护理措施
先做好原发性脑损伤的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
引流管的护理
平卧位或头低足高患侧卧位
引流袋低于创腔30cm
保持无菌,预防逆行感染
观察引流液颜色形状和量
尽早拔管,术后三日行Ct,血肿消失后方可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