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管理学原理(周三多)第五章管理的基本方法
管理学原理(周三多)第五章管理的基本方法,管理方法是指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管理目标、保证管理活动顺利进行所采取的具体方案和措施。
编辑于2023-10-15 22:53:45第五章 管理的基本方法
管理的经济方法
内容
经济方法是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各种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 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管理方法。不同的经济手段存在于不同的领域中,可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
价格
在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社会里,价格是计量和评价劳动的社会标准。价格体系合理是社会经济活动能实现良性循环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
税收
税收是国家取得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家管理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
信贷
信贷是银行存款、贷款等信用活动的总称。信贷是最为灵活、有效的经济杠杆。其具体手段主要有贷款条件、贷款额度以及差别利率和贷款期限等
利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润是反映经济组织经济效益的综合指标。利润把企业经济效益与职工的经济利益挂起钩来,促使企业劳动者从关心个人利益的角度更多地关心企业的经营及其成果
工资
这一经济手段直接涉及企业和劳动者个人的物质利益, 正确使用它, 对于调动企业的经营积极性和职工个人的劳动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奖金与罚款
奖金是根据职工对企业所作额外贡献的大小,用货币形式付给职工的奖赏。罚款是对职工违反规章制度和给企业群体造成危害的行为进行的经济惩罚。奖励与惩罚最重要的是严明,该奖即奖, 当罚则罚,激励正气,祛除邪气。
实质
围绕着物质利益,运用各种经济手段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与劳动者个人三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
特点
利益性
经济方法是通过利益机制引导被管理者去追求某种利益, 间接影响被管理者行为的一种管理方法。
关联性
不但各种经济手段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影响面宽,而且每一种经济手段的变化都会造成社会多方面经济关系的连锁反应
灵活性
一方面, 经济方法针对不同的管理对象, 可以采用不同的手段。 另一方面,对于同一管理对象, 在不同情况下, 可以采用不同方式来进行管理, 以适应形势的发展。
平等性
经济方法承认被管理的组织或个人在获取自己的经济利益上是平等的。 社会按照统一的价值尺度来计算和分配经济成果;各种经济手段的运用对相同情况的被管理者起同样的效力,不允许有特殊性。
正确运用
要注意将经济方法和教育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人们除了物质需要以外,还有更多的精神和社会方面的需要。在现代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条件下,物质利益的刺激作用将逐步减弱,人们更需要接受教育, 以提高知识水平和思想修养。如果单纯运用经济方法, 易助长本位主义、个人主义思想,所以必须结合教育方法,搞好精神文明建设
要注意经济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不断完善
既要发挥各种经济杠杆各自的作用,更要重视整体上的协调配合。如果忽视综合运用,孤立地运用单一杠杆,往往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不要迷信重奖重罚的作用,防止以罚代管的倾向
和惩罚的目的都是为了引导企业员工的行为。奖惩的力度越大,对员工产生的激励或威慑作用也就越大。但是根据经济学的边际效用原理,其有效性会随着奖惩力度的不断增加而降低,奖惩措施本身的“成本”却会不断增加。所以,要审慎运用重奖重罚,不能以罚代管
管理的教育方法
实质
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对受教育者从德、智、体诸方面施加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教育的目的是让受教育者的行为符合管理的要求
任务
管理活动中人的因素第一,管理最重要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素质,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
内容
问内容和实质也要答任务
人的素质是在社会实践和教育中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通过教育,不断提高人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专业水平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了人的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建设学习型组织已成为增强组织竞争力的必经之路。因此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对组织成员不断进行培养教育,就必然成为管理者实现管理目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方法
特点
强制性
某些教育内容在组织的规章制度中作了强制性的规定
示范性
领导者的行为对成员具有示范效应
群体性
在管理中施行教育方法时,要注意群体教育,也必须注意对非正式组织的教育与引导
个体性
每个人都有其特殊性,教育工作要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自主性
职工根据自身需要参与教育,组织为其发展创造条件
应用方式
教育方法是管理的最好方法, 因为教育能使人的思想品德、思维方法、知识水平、知识结构、文明程度、劳动态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应用方式不当不仅起不到应有效果,甚至会产生抗拒和反作用
专业式教育
所有强制性教育和专业性教育都应尽可能外包给专业机构,请有资格权威人士来进行
情景式教育
可结合实际的现场情景或模拟现场情景进行教育,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启发式教育
采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启发式教育,让职工听过讲话后会自己受到感染、受到启发、受到鼓舞、受到教育
互动式教育
采取平等的、开放的、讨论的、互动的方式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
管理的技术方法
内涵
管理的技术方法是指组织中各个层次的管理者根据管理活动的需要,自觉运用各类技术,以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的管理方法。它包括信息技术、决策技术、计划技术、组织技术、控制技术等
实质
把技术融进管理中, 利用技术来辅助管理
特点
客观性
技术是客观存在的
技术方法产生的结果是客观的
规律性
技术脱胎于客观规律
技术方法有其规律性
精确性
基础数据的正确性决定技术结果的精确性
动态性
管理技术随时代变化而变化
作用
信息技术的采用可以提高信息获取的速度与信息的质量
决策技术的采用可以提高决策的速度与质量
计划、组织和控制技术的采用可以提高有关职能的执行效率,促进管理过程的良性循环
技术在组织中的运用和被重视为技术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正确运用
技术不是万能的, 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管理者要结合各种管理方法解决管理问题
管理者必须努力学习组织内外的新技术,弥补自身的知识不足
管理的行政方法
定义
行政方法是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 运用命令、规定、指示、 条例等行政手段, 按照行政系统和层次, 以权威和服从为前提,直接指挥下属工作的管理方法。
内容
实质
通过行政组织中的职务和职位来进行管理
它特别强调职责、职权和职位,而不是个人的能力或特权。任何部门、单位总要建立起若干行政机构来进行管理。它们都有着严格的职责和权限范围。由于在任何行政管理系统中,各个层次所掌握的信息绝对是也应当是不对称的,所以,才有了行政的权威。上级指挥下级,完全是由高一级的职位所决定的,下级服从上级是对上级所拥有的管理权限的服从。
特点
权威性
行政方法所依托的基础是管理机关和管理者的权威。管理者权威越高,他所发出指令的接受率就越高。
强制性
行政权力机构和管理者所发出的命令、指示、规定等,对管理对象具有程度不同的强制性。行政方法通过这种强制性来达到指挥与控制的目的。
垂直性
行政方法通过行政系统、行政层次来实施,基本上属于“条条”的纵向垂直管理。行政指令一般都自上而下,通过纵向直线下达
具体性
相对于其他方法而言,行政方法比较具体。不仅行政指令的内容和对象是具体的,而且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方法上也因对象、 目的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无偿性
运用行政方法进行管理,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的人、财、物等的调动和使用不讲等价交换的原则。一切根据行政管理的需要,不考虑价值补偿问题。
作用
行政方法的运用有利于组织内部统一目标、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能够迅速有力地贯彻上级的方针和政策,对全局活动实行有效的控制。
尤其是在需要高度集中和适当保密的领域,更具有独特作用
行政方法是实施其他各种管理方法的必要手段
在管理活动中,经济方法、法律方法、教育方法和技术方法必须经由行政系统的中介, 才能具体地组织与贯彻实施
行政方法可以强化管理作用, 便于发挥管理职能
使全局、 各部门和各单位密切配合,前后衔接, 并不断调整它们之间的进度和相互关系
行政方法便于处理特殊问题
行政方法时效性强,它能及时地针对具体问题发出命令和指示,可以快刀斩乱麻,较好地处理特殊问题和管理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
正确运用
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行政方法的本质是服务
服务是行政的根本目的,这是由管理的实质、生产的社会化以及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决定的
行政方法的管理效果为领导者水平所制约
管理效果基本上取决于领导者的指挥艺术和心理素质,取决于领导者和执行者的知识、能力。
信息在运用行政方法过程中至关重要。
a. 领导者驾驭全局、统一指挥,必须及时获取组织内外部有用的信息,才能作出正确决策,避免指挥失误。
b. 上级要把行政命令、规定或指示迅速而准确地下达,还要把收集到的各种反馈信息和预测信息发送给下级领导层,供下级决策时使用。
行政方法要与其他方法相结合
行政方法的运用由于借助了职位的权力,对行政下属有较强的约束力,较少遇到下属的抵制,这种特点可能使上级在使用行政方法时忽视下属的正确意见和合理要求,从而容易助长官僚主义作风,不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因此要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把行政方法和管理的其他方法、特别是经济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管理的法律方法
定义
法律方法是指国家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条例和司法、仲裁工作,调整社会经济的总体活动和各企业、单位在微观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关系,以保证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方法。
内容
答内容实质时候也要答定义
法律方法的内容,不仅包括建立和健全各种法规,而且包括相应的司法工作和仲裁工作。这两个环节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实质
法律方法的实质是实现全体人民的意志,并维护他们的根本利益,代表他们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实行强制性的、统一的管理。法律方法既要反映广大人民的利益,又要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调动各个企业、单位和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
特点
严肃性
法律和法规的制订必须严格地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规定进行。一旦制定和颁布出来后,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规范性
法律和法规是所有组织和个人行动的统一的准则,对他们具有同等的约束力。
强制性
法律、法规一经制定就要强制执行,各个企业、单位以至每个公民都必须毫无例外地遵守。否则,要受到国家强制力量的惩处
作用
保证必要的管理秩序
管理系统内外部存在着各种社会经济关系,只有通过法律方法才能公正、合理、有效地加以调整,保证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为管理活动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调节管理因素之间的关系
根据对象的不同特点和所给任务的不同,规定不同管理因素在整个管理活动中各自应尽的义务和应起的作用。这是管理的法律方法所具有的一定的自动调节功能。
使管理活动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法律方法的运用,有助于使符合客观规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用法律的形式规范化、条文化、固定化,使人们有章可循。
正确运用
在管理活动中,各种法规要综合运用、相互配合
就企业管理而言,法律方法不仅要求企业掌握和运用“企业法”以及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经济法律,而且也要掌握和运用民法赋予的权利和义务
企业应根据国家、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制定自己的管理规范,保证必要的管理秩序,有效地调节各种管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宏观法规在本单位得以顺利地贯彻执行,避免与法律、法规有悖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管理的方法论
管理方法的重要性
管理方法是指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管理目标、保证管理活动顺利进行所采取的具体方案和措施
管理方法是管理理论、原理的自然延伸和具体化、实际化,是管理原理指导管理活动的必要中介和桥梁,是实现管理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管理哲学
内涵
关于管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管理主客体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
构成
管理辩证法
管理认识论
管理文化
管理的科学价值观
管理方法的分类
管理的法律方法
管理的行政方法
管理的经济方法
管理的教育方法
管理的技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