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郑州市十四五规划内容
郑州十四五规划解读,构建“两带一心”文化布局,努力确立郑州“华夏之根、黄河之魂、天地之中、文明之源”古都地位。
编辑于2023-10-20 14:15:05郑州市十四五规划内容
第一篇:两大战略引领、开启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新征程
2016年12月,国家批复《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 划》,明确提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2019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明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城市内涵
“三个在”努力方向
“在全省发挥更大辐射带动作用 在全国同类城市竞争中形成更多比较优势 在国际上赢得更大影响力”
“四个内涵”
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开放门户
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
郑州创造
郑州质量
郑州品牌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以黄河文化为统揽
带动商代王城、黄帝故里、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等保护 开发,全面提升城市气质、城市气派
构建“两带一心”文化布局,努力确立郑州“华夏之根、黄河之魂、天地之中、文明之 源”古都地位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
2035远景目标
郑州将基本实现“两化五强”奋斗目标,建 成具有显著国际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
两化
现代化和国际化
五强
创新强
枢纽强
生态强
文旅强
法制强
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
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五 个新“
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空间结构优化形成新布局
中心城市功能实现新提升
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水平
市域治理能力得到新增强
建设黄河流域极具活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发展布局
“一带引领、两翼驱动、四区支撑、多点联动”
高质量打造中原科技城
功能定位:“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发动机、中原地区科技创新策源地 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聚合龙湖北部、智慧岛、科学谷三大片区
龙湖北部以聚集高端人才和科研机构为主
智慧岛着力发挥好孵化器功能
科学谷以鲲鹏小镇为引领发展高精尖科创产业
产业方向:重点发展数字文创、信息技 术、前沿科技、生命科技、人才教育五大产业
模式:“总部企业+研发基地+成果转移”
目标:“研发在郑州、孵化在周边、转化在全省”的联 动格局,力争达到“一年起步、三年初具雏形、五年基本建成” 的建设目标。
巩固提升国家自创区
目标:以郑州高新区为主体,瞄准“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奋斗目标
定位:“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核心产业领域:围绕北斗5G、智能传感、信息安全、材料科学等重点优势领域
机制:强化郑洛新自创区分片区合作,打造资源共享、联合发展的创新共同体
政策:积极推动创新政策先行先试,探索郑州高新区“一区多园”试点,完善“一区多园”统计机制
推动全市创新联动发展
围绕产业链提升创新链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构建高效科学研发体系
加快关键领域技术突破
加快实施黄河人才计划
围绕产业需求引育人才
加强大院名所平台引进
全方位完善人才服务体系
积极构建一流创新生态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强化金融联动支持
提升广域开放合作
发挥双创带动作用
畅通内外循环、打造内陆高水平开放新高地
完善国际物流枢纽体系
加快建设国际交通枢纽门户
航空枢纽建设:推进郑州机场三期工程,有序建设第三、第四跑道、T3航站楼、南货运区一期、机场综合交通中心等,打造空铁联运枢纽。
铁路枢纽建设
通道建设:建成郑济高铁、郑州至许昌市域铁路,推进郑州都市圈轨道交通建设,统筹;推进郑州至洛阳城际铁路,利用既有高铁开行城际列车,推进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营。
枢纽建设: 客运方面,完善郑州站、郑州东站功能,加快建设郑州南站、小李庄客运站及陇海铁路外绕线工程,构建“一城四站”“四主多辅”客运枢纽格局。 货运方面,开展郑州东北外绕客运环线迁至黄河以北,在新乡市平原新区设置郑州北站规划方案研究。
公路枢纽建设:“两环多放射”高速公路网
擦亮“四路协同”金字招牌
打造多式联运国家样板
建设高水平开放平台
打造郑州航空港区全省链接双循环的先导平台
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开放引领
建设一流口岸通关体系
做强海关特殊监管区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推进招商引资质效提升
推动国际经济贸易发展
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合理扩大有效投资
推动投资结构优化升级
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完善优化投融资体制
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推动消费供给提质
推动消费业态创新
推动消费环境优化
产业提质升级、构建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
加快数字经济赋能
高标准建设新型基础设施
高质量推进数字产业化
高效能推进产业数字化
信息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融合基础设施提速工程
创新基础设施提质工程
数字产业集聚发展工程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强化先进制造业支撑
一号产业
战略新兴产业
前沿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
生活性服务业
做优都市生态农业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工程
农业绿色发展工程
优质粮食工程
农业科技创新支撑重大工程
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产业载体建设工程
金融服务保障工程
品质标准提升工程
优质企业培育工程
转变发展方式、强力推进高品质都市建设
规划引领、优化城市功能布局
优化市域空间布局
推动核心板块高品质建设
打造“轨道上的都市”
宜居宜业、建设时尚花园绿都
提升城市景观品质
构建疏朗休憩空间
完善城市公园体系
持续提升街区活力
加快城市有机更新
固基培元、提升综合承载能力
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市政公用设施现代化
加强空间立体综合利用
城乡融合、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建设美丽郑州、打造黄河生态保护示范窗口
建设沿黄生态保护示范区
高标准建设示范区和起步区
打造节水型城市典范
持续推进森林郑州建设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推进大气污染精准防治
深化水污染综合治理
加快推进净土清废行动
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
推进低碳循环绿色发展
强化能耗“双控”管理
完善资源循环利用
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彰显古都魅力、建设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主题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加强黄河文化考古和遗产保护
实施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工程
讲好新时代黄河文化故事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强化辐射带动、建设引领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都市圈
深度推进郑开同城化发展
规划建设郑开同城化先行示范区
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推进产业协同发展
强化生态环境共保共建
加快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深化推进郑许、郑新、郑焦一体化发展
强化区域协同联动发展
推进郑洛西协作发展
引领沿黄城市群合作发展
深化重点区域合作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打造便捷高效服务型政府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优化提升政府管理效率
深化财税制度改革
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
提高土地要素供给质量
加强其它要素市场化配置
深化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
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
保护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构筑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提升监管执法水平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增进民生福祉、建设人民满意幸福城市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千方百计稳定扩大就业
加大重点群体就业扶持
优化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高质量建设“美好教育”
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
加快职业教育融合发展
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
建设健康郑州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扩大优质健康服务供给
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完善社会保险制度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健全住房保障供应体系
加强人口管理和服务
创新优化人口管理
促进妇女儿童和青年全面发展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完善社会福利网络
和谐公正平安、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城市大脑引领社会“智”理
提升基层治理服务水平
积极发挥社会力量作用
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全面推进依法治市
切实保障公共安全
加强实施保障、凝心聚力向新百年目标奋进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加强规划衔接落实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