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药理【胰岛素及其他降血糖药】
药理【胰岛素及其他降血糖药】,糖尿病的分为1型糖尿病(T1DM)、2型糖尿病(T2DM)、妊娠糖尿病(GDM)、特殊类型糖尿病。
大三临床医学药理学,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手段之一。这些药物主要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系统,特别是多巴胺和5-羟色胺系统,来减轻或消除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药理【作用于血液的药物】,总结抗凝血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纤维蛋白溶解药、促凝血药、血容量扩充药、抗贫血药及血细胞生长因子的知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胰岛素及其他降血糖药
二、口服降血糖药
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
药理作用
1,降低血糖
特点
降低正常人和具有部分胰岛功能患者的血糖
对1型糖尿病或切除胰腺患者无效
机制
刺激胰岛B细胞产生和释放胰岛素
增加胰岛素与靶组织的结合能力
2,对水排泄的影响
即抗利尿作用,但不降低肾小球滤过率,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释放,用于治疗尿崩症
3,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使血小板黏附力减弱,刺激纤溶酶原的合成
临床应用
2型糖尿病
尿崩症(+氢氯噻嗪,疗效更佳)
不良反应
过敏,CNS反应,胃肠道反应
造血系统: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及溶血性贫血
持久的低血糖症
老年人及肝、肾功能不良者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
双胍类
1,对糖尿病有降糖作用,对正常人无效
2,对胰岛功能完全丧失的糖尿病患者仍有效
1,促进脂肪、骨骼肌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2,降低糖吸收,减少糖异生
3,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
与其他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有助于稳定血糖
胃肠道反应,乳酸性酸血症
胰岛素增敏剂
1,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高血糖
2,改善脂肪代谢紊乱
3,对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防治作用
4,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低血糖发生率低,体重增加和水肿
嗜睡,肌肉和骨骼肌痛,头痛,消化道症状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三、其他降血糖药
GLP-1
依可那肽
一、胰岛素
体内过程
口服无效,需注射给药,皮下注射吸收快,作用维持时间短
为了延长作用时间可制成中、长效制剂(加入碱性蛋白质,制成混悬液,不可静脉注射)
1,糖代谢(降血糖)
2,脂肪代谢
促进合成,抑制分解
当脂肪大量消耗使酮体增加时胰岛素可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3,蛋白质代谢
促进合成,抑制分解,促进机体生长
4,对钾离子转运的影响
增加细胞内钾浓度
激活钠-钾-ATP酶,促进钾离子内流,使细胞外钾离子降低,细胞内钾离子浓度升高
5,加快心率,加强心肌收缩力和减少肾血流
1型糖尿病:胰岛素是唯一有效的治疗药物
2型糖尿病:经饮食或口服降糖药未能控制着,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伴有高血糖者
糖尿病发生各种急性或严重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及非酮症高血糖高渗性昏迷等)
糖尿病伴有合并症(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高热等)
细胞内缺钾
1,低血糖症
饥饿感,出汗,心悸等甚至休克死亡
2,过敏反应(抗原性)
可用H1受体阻断药及糖皮质激素治疗
3,胰岛素抵抗
急性耐受
应激时导致
1)血中抗胰岛素物质增多
2)酮症酸中毒时游离脂肪酸和酮体增多,妨碍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3)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减少
治疗上主要是消除诱因,加大胰岛素用量
慢性耐受
1)体内产生抗胰岛素抗体,抗胰岛素受体抗体
2)胰岛素受体水平发生变化,胰岛素与受体亲和力下降
3)葡萄糖转运系统异常,妨碍胰岛素正常发挥作用
选用抗原性小的高纯度胰岛素或人胰岛素
4,脂肪萎缩
糖尿病的分类
1型糖尿病(T1DM)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多发生于儿童、青少年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2型糖尿病(T2DM)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成人发病型糖尿病,体内的胰岛素相对缺乏
妊娠糖尿病(GDM)
妊娠期才出现,多数于产后能恢复正常,但将来患2型糖尿病机会增加
特殊类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