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读书笔记
第二十章:收入不平等与贫困 第二十一章:消费者选择理论 第二十二章:微观经济学前沿
2022年 经济师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第五部分 会计知识梳理,包括会计概论、会计循环、会计报表、财务报表分析、政府会计等内容。
“ 第一章 市场 供给 市第 一场 部需 分 供 经给 济 学与 基 础均 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两因素:①购买欲望②支付能力两者缺一不可 2012 年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重点
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第十八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第十九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二十章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费用结算流程
租赁费仓储费结算
E其它费用
F1开票注意事项
F2结算费用特别注意事项
洛嘉基地文件存档管理类目
法理
刑法总则
第二十章至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
1.收入不平等的衡量
贫困率:家庭收入低于贫困线绝对水平的人口百分比
贫困与种族有关(黑人)
贫困与年龄相关(孩子)
贫困与家庭结构相关(离异女性)
贫困线:政府根据家庭规模确定收入绝对水平,低于被认为是贫困状态 (每年根据价格水平变动调整,并取决于家庭规模)
衡量不平等时的问题
实物转移支付:以物品/服务而不是以现金给予社会最穷的人(住房、医疗补贴) 优点:确保得到生活必需品,不挥霍;缺点:无法了解具体物品和劳务
生命周期:人生中有规律的收入变动形式
暂时性收入:贷款和借款的暂时变动
持久收入:一个人持久稳定的正常收入
经济流通性:在美国,4/5靠自己赚钱、1/5靠继承财产 反贫困计划:收入补贴100%的政策会鼓励穷人不工作
2.收入再分配的政治哲学
功利主义
原则:政治哲学,政府应选择社会所有人总效用最大化政策 政府不能使收入完全平等
目的:追求幸福、快乐、效用、利益作为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效用:衡量幸福或满足(欲望)程度的指标
自由主义
原则:政治哲学,政府应该选择被认为是公正(“无知面纱”)的政策 政府允许收入不平等 “无知面纱”背后的“原始状态”每个人出生状态很大程度上依靠幸运
最大最小准则:政府目标应该是使社会状况最差的人福利最大化
社会保险:保证失去劳动收入后获得一定程度收入补偿的制度 (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
自由至上主义
原则:政府哲学,政府应惩罚犯罪并实行自愿的协议,但不不应收入再分配 政府保护个人权益公正、不关注收入不平等
结论:强调个人观点,机会平等比收入平等更重要
3.减少贫困的政策
最低工资法:帮助有工作的穷人,而政府不用花钱的方法
福利:补贴贫困者收入的政府计划
负所得税:向高收入家庭征税并给低收入家庭补贴 低收入者从政府得到转移支付
反贫困计划和工作激励 反贫困补贴收益随个人收入增加而减少,将提高穷人面临的有效边际税率
理想社会中,最富人的收入不超过穷人收人的四倍
第二十一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
1.预算约束:消费者能买得起什么
预算约束线:消费者可以承受的消费组合限制曲线
相对价格:一种物品与另一种物品的价格之比
2.偏好:消费者想要什么
无差异曲线: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曲线 斜率衡量消费者用一种物品换另一种物品的意愿
边际替代率:消费者愿意以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的比率
完全替代品:无差异曲线为直线的两种物品(边际替代率不变) 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增加的两种物品
完全互补品:始终以固定的比例一起消费的商品(L型) 一种商品使用数量增加,另一种商品的使用数量也必然增加
大多数物品既不是完全替代品(5美分硬币和10美分硬币) 也不是完全互补品(左右脚鞋)
3.最优化:消费者选择什么
正常物品: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低档物品: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
收入效应:由于消费者收入增加,物品价格降低而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提高
替代效应:由于价格变动鼓励消费更多相对便宜物品而引起消费变动
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劳动供给曲线向上方倾斜
4.消费者选择理论
吉芬效应:价格上升引起需求增加的物品(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如:盐
需求定理:物品价格上升,对其购买量减少(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工资与利率
工资提高即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供给量
高利率即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储蓄
第二十二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
1.不对称信息
隐蔽性行为
代理人:为委托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
委托人:让代理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
道德风险:一个没有受到完全监督的人从事不忠诚或不合意行为
隐蔽性特征
逆向选择: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交易中总是趋向于做出利己损人的选择 (如二手车市场)
市场反应
发信息:有信息一方向无信息一方披露自己私人信息
筛选:无信息一方引起有信息一方披露自己私人信息
2.政治经济学 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政府
康多塞饽论 (多数不代表所有)
狭义:当有两种以上选择时会对结果有重大影响
广义:多数原则没有产生可传递的社会偏好 (顺序会影响结果)
阿罗不可能性定理:没有一种方案可以将个人偏好加总为社会偏好 (1+1≠2)
中值选民定理:多数原则将选出中值选民最偏好那个点 (居中选择)
政府政策有时可以改善市场 政府本身也是不完善的制度
3.行为经济学 行为分析理论与经济运行规律、心理学与经济学有机结合起来
人并不总是理性
人过分自信
人过分重视生活中细枝末节
人不愿改变自己观念
人关注公正(对自己不利影响) 最后通牒博弈:人天生的公正观念,即使对自己不利,也关注公正
人是前后不一致的
人可以通过借款和存款方式平缓收入的暂时变动和生命周期变动 导致衡量不平等程度时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