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通史第77集
公元前 14 世纪,商王盘庚从奄(今山东曲阜)迁都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开启了商朝此后二百多年的灿烂文明;公元前 350 年,秦孝公从栎阳迁都咸阳,加快了秦国崛起的步伐;公元 494 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赢得了中原文化的认同;公元 1272 年,元世祖忽必烈从上都开平府(在北京以北约三百公里处)迁都燕京(今北京),并改称大都,从此绘就了中国历史上空前广阔的版图。
提起“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你知道的肯定是他诗文写得好。但有件事你八成不知道,他曾经主张过焚毁书籍。这就有点奇怪了,身为儒家士大夫,秦始皇焚书坑儒被骂了千年的事肯定是知道的,欧阳修怎么敢提出焚书的主意呢?
一提到欧洲中世纪,很多人都觉得那是个黑暗时代。还会下意识认为,这黑暗是罗马教会造成的。可事实是,在西罗马帝国崩溃后的漫长黑暗乱世里,罗马教会却成了保留亮光的地方。比如招兵买马跟蛮族人干,拿出财产解决罗马城的粮食短缺问题,甚至有权力的人也愿意保护他们。这就怪了,在我们一般印象里制造黑暗的罗马教会,怎么反倒成了黑暗中的那点 “亮光” 呢?
053年,辽朝皇帝跟大宋提出,想要一张宋仁宗的画像来看看。但大宋根本没接这个茬。往后几年,辽朝皇帝三番五次想要仁宗的画像,但大宋却推三阻四,犹犹豫豫。你会不会觉得有点奇怪?不就是一张画像的事儿吗?在我们今天的人看来,人家找你要一张画像,这就像粉丝找明星要一张签名照片,这不是联系感情的好办法吗?宋仁宗为什么就是不给呢?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二十大报告知识地图(完整版)
小学语数外教学设计(含模板)
中国通史第一集
中国通史第2集
中国通史第3集
中国通史第4集
中国通史第5集
中国通史第6集
中国通史第7集
中国通史第8集
永
乐
迁
都
朱棣登基
靖难 之役
公元 1399 年,建文帝即位后即着手削藩,引起燕王朱棣的反抗
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从北平起兵,公元 1402 年,攻下都城南京,建文帝在一场大火中不知所踪。
公元 1403 年,43岁的朱棣即位,为明成祖,年号更改为永乐
迁都 原因
大明王朝最初的几十年时间里,一直没解决都城定在哪里的问题。
建文旧臣认为朱棣大逆不道,逃匿不仕,甚至图谋行刺,朱棣恼怒,大肆屠戮建文旧臣。迁都与逃避心灵自责有一定关系。
帝师方孝孺,因拒绝为朱棣写即位诏书而被株杀十族,比“九族”多了学生。
控制北方边界,树立了天子狩边的气概。北京可以控制广大黄河两岸,广大江南江北,还可以控制长城以北,大漠以北。
迁都准备
第二 国都
改北平为北京,并改北平府为顺天府
设置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北京行部,北京国子监,成为第二国都
大移民
公元1403年,一批被流放的犯人移往北京地区垦荒,直隶、苏州等十郡,浙江等九省富民总共近四千户落籍北京
公元1404~1405年,将山西太原等地二万户居民迁至北京地区,南京、浙江富民三千户被迁至北京的宛平、大兴两县。
物资 运输
朱棣北巡
公元 1406年,以营建皇帝北巡宫殿为名,北京开始修建
公元1409年,朱棣第一次北巡,朱棣感觉到物资运输的困难
疏通运河
公元1411年,重修京杭大运河,疏浚会通河,开凿清江浦,一年后京杭大运河全线畅通
大运河也成为营建北京城大量物料的运输通道
带动了周边一系列的经济文化的繁荣,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二次 北巡
公元1413,朱棣再次北巡,一呆就是三年。
将徐皇后安葬于北京长陵,迁都行动全面开始。
原料 采办
木材
长江上游的横断山脉崇山峻岭的珍贵楠木,顺着运河一路北上。
石材
北京周边的汉白玉色调浑白,质地均匀,体积较大,开采艰辛。
地砖
运河边的苏州御窑,敲之若金属般铿然有声,被称为金砖。
木、石、砖、瓦等建筑材料的准备,花费了整整10年的时间。
内容来源|纪录片《中国通史》第77集 工具|Mindmaster 制作|絮起
营建北京
紫禁城
整个天空有三大星垣,居中的叫紫薇垣,就是紫宫,紫就是此的意思,宫就是中的意思,紫薇紫宫,就是此中,这个中心就称为紫宫,是天帝住的地方。南北朝的时候,把那个皇宫称为禁城,进而称为紫禁城。
四周城墙高筑,墙外有护城河环绕,宫中有8000多间房屋
建筑 格局
按前殿后寝的礼制规范建设
前三殿
奉天殿
华盖殿
谨身殿
朝廷大典及重要朝会
后三殿
乾清宫
交泰宫
坤宁宫
皇帝处理政务 及生活
列左右
文华殿
武英殿
东六宫
西六宫
严格对称
宫殿设计所蕴含的礼制规范,从台阶数量到大殿的尺寸,甚至小到一颗门钉,都不是随意安放
建设 者们
修建皇城动用了十万夫匠,百万工役
总指挥
泰宁侯陈珪,没等到紫禁城落成便去世
设计师
蔡信
木匠
蒯祥、郭文英、徐杲
瓦匠
杨青
石匠
陆祥
获得了皇帝的褒奖,甚至授官。更多的工匠们默默无闻终其一生
迁都北京
正式 迁都
公元1420年,紫禁城工程竣工,朱棣带领大臣入居新落成的都城
公元1421年正月初一,举行迁都大典,朱棣在奉天殿接受群臣的朝贺。
“九夷八蛮,莫不来廷,山呼之声,远迩欢动。”
迁都后
南京变成了旧都,虽保留整套的中央机构,但各部门的名称前都要加上“南京”二字。
紫禁城里三大殿遭到雷击,化为灰烬
朱棣认为天降灾难,一定是自己的执政出了问题,下令减免赋税,惩治失职官员,取消生日庆祝活动
下诏求让大臣直言上书,批评自己的不妥言行,迁都再一次饱受诟病
“新都营建劳民伤财,强拆民房给百姓带来疾苦”
“永乐皇帝,弃绝南京皇脉与孝陵有违天意”
户部尚书夏原吉便主动将责任揽到自己的身上
深远 影响
加强了对北方的控制,西北地区,派使者出西域
加强对西藏的控制,迁都是走向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重要一步
缓和了宋、元以来中国经济南强北弱的趋势
给北方注入了实实在在地发展动力,给中国地域 经济结构布局带来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