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操作系统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知识点整理
《操作系统》第一章第一节计算机系统概论相关知识点整理,它可以很好的帮助你了解到知识点,相信它一定会帮助到你的!
对变态反应性疾病知识点的整合。外来物质进入人体被识别为有害物质时,机体的免疫系统则立即做出反应,将其驱除或消灭,这就是免疫应答发挥的保护作用。免疫应答是人的防卫体系重要的功能之一,但是如果这种应答超出了正常范围,即免疫系统对无害物质进行攻击时,这种情况称为变态反应。
对过敏性疾病中,过敏引起的疾病、过敏的应急处理流程、造成过敏的因素、过敏的原因、诊断过敏的程序、过敏的脱敏治疗、过敏患者的知情合作、过敏患者的治疗误区的相关知识点做出整理与分析。
《操作系统》第二章指令与处理器模式知识点整理,分享给计算机专业的小伙伴们,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互联网9大思维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组织架构-单商户商城webAPP 思维导图。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一.1.1.1计算机系统概述
电子数字计算机
定义:一种能够自行按照已设定的程序进行数据处理的电子设备
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1946年诞生于美国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时间:1946~1957年
元器件:电子真空管
缺点:速度慢、存储容量小、设备少、体积大
输入方式:纸带、卡片
执行方式:单道串行执行 (一个用户完成计算任务后,下一个用户才可以继续上机执行)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时间:1958~1964年
元器件:晶体管
优点:尺寸小、重量轻、寿命长、效率高、发热少、功耗低 (相对于电子管)
意义:使计算机的处理速度呈指数级提升
I/O例行程序出现、早期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出现、早期批处理控制系统出现
矛盾:手工操作速度与计算机处理速度
存储设备:块存储设备磁带机与磁带文件系统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时间:1965~1977年
集成电路技术:每个电路片有4~100个逻辑门
意义:该技术使得计算能力呈指数级增长、外围设备开始多样化
矛盾:机械操作与电子处理速度的矛盾
存储设备:高速外存储设备磁盘
意义:为多道程序设计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始出现
第四代大规模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时间:1978年至今
时间线
20世纪80年代:微型计算机出现
特点:廉价化与抗恶劣环境
意义:促使计算机应用领域快速膨胀
20世纪90年代:图形化人机交互技术
意义:继续推动应用市场的快速拓展
2000年以后
特点:移动计算出现以及网络带宽快速提高
意义:计算开始无处不在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每个电路片有1000个以上逻辑门
意义:计算能力持续大幅度提高,计算机向快速化、小型化、系统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方面快速发展
计算机系统的视图
操作系统设计者
面向
硬件平台
语言处理程序设计者
操作系统
应用程序员
语言处理程序
一般用户
应用程序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结构层次
计算机硬件
系统软件
支撑软件
应用软件
软件
硬件
相互交织形成的集合体
共同构成一个求解计算问题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