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导弹如何作战?
在读博士整理资料,顶尖高校A 学科专业,研究方向为雷达信号处理-波形设计。对导弹预警电子战太空站极为感兴趣,并定期分享学习收获以及世界最新科技研究成果报告总结,多多关注哦~
编辑于2021-03-26 09:57:57这是一篇关于圣经人物关系的思维导图,全网最详细,圣经包含众多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人物图谱能够清晰地展示不同人物之间的血缘、婚姻、师徒等关系,帮助学者和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圣经故事的背景和发展脉络。
GPT优势,本图整理了69个,快来看: 1. 能够自动生成自然语言的连贯句子和段落 2. 具有超大的知识库,可以回答各种问题 3. 可以生成文章、新闻、故事和诗歌等文本 4. 可以理解和使用多种语言 5. 能够进行语义分析和语言情感分析 6. 具有可定制的模型参数和预训练数据集 7. 具有高度可扩展性和可定制性 8. 具有超快的推理和响应时间
GPT详细解说: 1.发展阶段 2. 都能做些什么 3. 未来的发展方向? 4. 什么是多模态? 5. 在那些领域可以发挥作用? 6. 有什么产品模式? 7. 类似的AI机器人有哪些?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圣经人物关系的思维导图,全网最详细,圣经包含众多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人物图谱能够清晰地展示不同人物之间的血缘、婚姻、师徒等关系,帮助学者和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圣经故事的背景和发展脉络。
GPT优势,本图整理了69个,快来看: 1. 能够自动生成自然语言的连贯句子和段落 2. 具有超大的知识库,可以回答各种问题 3. 可以生成文章、新闻、故事和诗歌等文本 4. 可以理解和使用多种语言 5. 能够进行语义分析和语言情感分析 6. 具有可定制的模型参数和预训练数据集 7. 具有高度可扩展性和可定制性 8. 具有超快的推理和响应时间
GPT详细解说: 1.发展阶段 2. 都能做些什么 3. 未来的发展方向? 4. 什么是多模态? 5. 在那些领域可以发挥作用? 6. 有什么产品模式? 7. 类似的AI机器人有哪些?
导弹如何作战?
狭义与广义的导弹作战
狭义的导弹作战是指为达成作战目的,在精确打击体系的支撑和支援下,从发现作战目标开始到导弹命中目标、进行打击效果评估、组织后续导弹打击的一系列导弹作战行动。
广义的导弹作战是指明确导弹作战任务、进行导弹作战部署、制定导弹作战计划、组织导弹作战协同、实施导弹作战运用、开展导弹作战保障的一系列导弹作战准备、导弹作战筹划、导弹作战实施的导弹作战行动。
下面将重点阐释狭义的导弹作战。
导弹进攻作战与导弹防御作战
导弹进攻作战是指对敌方作战体系、作战力量、作战平台、战场设施、潜力目标等实施主动导弹进攻作战的导弹作战行动。
导弹防御作战是指对己方具有威胁的敌方导弹作战体系目标和来袭目标(空中作战平台、临近空间作战平台以及导弹)实施主动\被动导弹防御作战的导弹作战样式。由于威胁作战平台遂行打击任务时,主要依托的也是各种空袭导弹,尤其是随着未来远距离精确打击体系的发展,防御作战面临的来袭目标主要是各类导弹,防御作战的主体和核心是导弹的反导作战(广义的概念,不仅仅指弹道导弹目标)。
导弹作战其他分类
1. 按作战性质,可分为战略导弹作战、战役导弹作战、战术导弹作战等。
2. 按作战形态,可分为导弹突击作战、导弹支援作战等。
3. 按作战任务,可分为导弹进攻作战、导弹防御作战等。
4. 按作战领域,可分为陆上、极地导弹作战、海上 深海导弹作战、空中 临空导弹作战、跨域导弹作战等。
5. 按作战样式,可分为导弹联合作战、导弹合成作战、导弹战斗作战等。
6. 按作战弹种,可分为地地导弹作战、防空导弹作战、巡航导弹作战、空空导弹作战等。
7. 按作战目标,可分为对地导弹作战、反舰、反潜导弹作战、防空 反导导弹作战、制空导弹作战等。
8. 按作战运用,可分为导弹阵地战、导弹游击战、导弹运动战、导弹破袭战、导弹清除战、导弹毁瘫战、导弹失能战等。
任务
1. 突击作战
先期火力打击
在联合战役初期,敌方进行远距离兵力投送和战役准备,尚未形成整体战斗力之时,以联合远程火力有组织有重点地对敌方实施火力突击行动。通过破击敌方作战体系、毁瘫战场设施、杀伤有生力量,达到削弱敌方投送能力、迟滞敌方作战准备、限制敌方作战优势、制造敌方心理恐慌的战役目的。
毁瘫指控节点
目标是敌方的首脑和机关及其与外界相联系的指挥控制系统。消灭敌方的首脑和机关,可使敌方丧失斗志;摧毁敌方的指挥控制系统,可以剥夺和削弱敌指挥控制能力。
毁瘫防御系统
目标是敌方的预警探测系统、雷达火控系统、防御兵力火力系统。摧毁预警探测系统和雷达火控系统,可使敌方丧失“眼睛”和“耳朵”;摧毁防御兵力火力系统,可使敌方丧失防御能力。
毁瘫基础设施
目标是敌方的运输系统、电力系统、生产系统等。摧毁运输系统,如铁路、公路、桥梁、机场、港口等,可使敌方军事和民用物资等的运转速度降低,投送能力下降;摧毁敌方电力系统,可动摇敌方军心、民心;摧毁敌方生产系统,可使敌方丧失战争潜力。
毁瘫兵力火力
目标是敌方作战平台、武器装备和有生力量等。摧毁敌方作战平台,可使敌方丧失机动力;摧毁敌方武器装备,可使敌方丧失进攻和反击能力;杀伤敌方有生力量,可造成敌方心理震撼。
2. 支援作战
支援制权作战
支援网电力量,打击和压制敌方网络信息系统、电子信息系统等目标,夺取制信息权;支援海上作战力量,打击和压制敌方海上、水下、岛礁和港口目标,夺取制海权;支援空中作战力量,打击和压制敌方空中、临近空间和机场目标,夺取制空权;支援陆上作战力量,打击和压制敌方陆上固定、时间敏感和有生力量目标,夺取制陆权。
支援防御作战
以导弹突击作战,以攻助防,主动防御。以导弹为主构建防空导弹防御系统,对己方重要区域、作战编队和作战目标实施被动防御。
支援其他作战
支援和掩护特种作战;支援空降作战,开辟空降场,掩护空降行动和空降作战;支援登陆作战,打击敌方滩头和纵深防御力量;支援封锁作战,以火力封锁敌方陆上、空中、海上交通枢纽和交通线。
3. 体系作战
导弹侦察战
利用导弹飞行距离远、滞空时间长、突防能力强等特点,将战斗部换装成侦察载荷,遂行态势感知、目标侦察、火力引导、效果评估等任务。它是精确打击体系中预警侦察手段的补充和前置,可以弥补预警侦察能力的短板和不足。
导弹通信战
在弹上加载通信载荷,可在导弹与导弹之间、导弹与作战平台之间、导弹与体系之间,建立信息交互和指挥控制能力。可以弥补体系指挥控制能力的不足。
导弹诱扰战
导弹换装电磁脉冲载荷、电子干扰载荷、激光载荷等,可以采用抵近的方式,对敌方作战体系的电子系统实施软毁伤,开辟导弹作战和其他作战的信息压制通道。
4. 威慑作战
示形威慑
通过导弹部队的拉动、导弹作战平台的机动等作战行动,形成导弹作战的态势,对敌方形成威慑和震慑,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试射威慑
开展新型导弹的试射,可展示己方导弹作战的新质战斗力,展现己方进一步提升的区域拒止和非对称作战能力,以达到慑止战争的目的。
警示威慑
精心选择打击目标,进行警示性打击,造成敌方心理震撼和恐慌,以达到慑止战争和阻止战争升级的目的。
5. 防御作战
按照导弹防御的作战对象,防御作战可分为:
作战平台防御
拦截各类作战飞机和高超声速飞行器。
导弹防御
拦截各类进攻导弹。
蜂群防御
拦截敌蜂群目标,破袭敌蜂群数据链,打击敌蜂群释放和控制作战平台。
规律
1. 系统性
导弹作战的系统性是指精确打击体系的完备性和有效性。导弹作战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导弹作战体系是由预警侦察、指挥控制、作战平台、导弹武器、效果评估等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体系各组成系统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2. 对抗性
导弹作战的对抗性是指导弹交战双方的激烈对抗。按OODA 作战环理论,导弹攻防作战是导弹进攻作战环与导弹防御作战环的博弈和较量。一方面,己方要尽可能完成自己作战环的闭合,并开始下一作战环的行动;另一方面,还要想方设法阻断和迟滞敌方 OODA 作战环的闭合,造成两个作战环的时间差。这就是导弹作战以快取胜、唯快不破的制胜机理。
对导弹作战而言,先于敌方发现、先于敌方发射、先于敌方命中、先于敌方脱离形成的时间差和空间差,是决定性的制胜因素。导弹作战的非接触、非线式、非对称特征是时间差和空间差的具体体现。
3. 综合性
导弹作战的综合性体现在导弹作战双方在体系能力、导弹武器装备性能、技战术水平、战斗意志的综合较量。综合性既有物质的力量也有精神的力量,既有固有的素质也有训练的养成。任何一个要素的缺失,都会导致在导弹作战的较量中处于下风。
导弹作战能力的建设是一个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谋划、协调推进。
4. 创造性
导弹作战的创造性是指作战双方斗智斗勇、斗技斗法的针对性、应变性和创新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导弹作战不是机械地力量搏击,而是有灵魂、有思想、有智慧、有勇气的活生生的战争实践。其中,创新性是导弹作战的核心和灵魂。
5. 不确定性
导弹作战的不确定性是指各种随机性因素对导弹作战结果带来的不可预见性。这种随机性,既包括体系能力的不稳定性、导弹性能的概率性、战场环境的变化莫测等客观因素,也包括判断决策的偏差、指挥控制的模糊、作战计划的不完备等主观因素。
导弹作战不确定性是战争不确定性的具体反映。战争的任何一方都没有办法完全消除这种不确定性,但是能够努力把不确定性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作用
1. 导弹作战是现代战争的基本样式
信息化战争的帷幕是由导弹外科手术式的精确打击拉开的。导弹作战成为信息化战争的主角和最基本的手段。导弹作战贯穿信息化战争的全过程。信息化是导弹作战的支撑和保障。
信息化战争的深度发展,为导弹作战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和更加丰富的脚本。导弹作战的基本样式随信息化战争的演进而变化。
智能化战争是信息化战争的高级阶段。智能化战争阶段的导弹作战将呈现智能打击的形态。智能打击是导弹打击链的自主控制,是OODA 作战环的智能闭合。
2. 导弹作战是制权作战的主要手段
导弹作战通过突袭陆上、海上、空中和网电等目标,夺取制陆权、制海权、制空权、制电权和制网权。
导弹作战通过支援其他作战行动,夺取两栖登陆、兵力机动等作战行动的主动权。
夺取制权可以通过其他的手段,但导弹作战是其中最基本、最直接、最高效的作战手段。
3. 导弹作战是夺敌意志的重要方式
导弹作战通过打击敌方指挥中心等节点目标,打击电力设施、道路交通等潜力目标,打击重要人员等首脑目标,动摇敌方继续进行战争较量的意志和决心。
非对称的导弹作战优势,可以提升敌方发动战争的成本代价,能够慑止敌方发动战争或战争升级的企图。
4. 导弹作战是联合作战的制胜抓手
联合作战既是兵力的联合也是火力的联合,都是集中力量和优势的重要方式。兵力的联合是为了火力的集中运用,火力的集中运用离不开兵力的联合展开。
集中火力是现代战争的基础要求,是联合作战的重要抓手。
5. 基于导弹作战是基于作战平台作战的概念创新
无论是战列舰的巨舰大炮,还是航空母舰的全甲板攻击,过去和现在战争的实力都是以作战平台的规模来衡量的。
随着导弹装备能力的跃升,导弹的机动能力已经超出了作战平台机动的范围。导弹作为作战平台,可以完成传统作战平台的大部分作战任务。火力机动的优势将逐步替代兵力机动的优势。
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型综合的作战平台将不再是未来战争的主角。基于导弹的作战将成为未来战争基本的作战概念和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