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四章:泪器病
眼科之泪器病笔记,包括它的主要症状、泪液分泌系统的病、泪液排出系统的病等内容,复习必备资料!
编辑于2022-04-11 23:08:32总结九版内科学和考研教辅资料胃炎部分内容,红色部分为近20年考点、十二指肠-胃反流: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肠道动力异常、肝胆道疾病及远端消化道梗阻有关。长期反流,可导致胃黏膜慢性炎症。
当食管下2/3部的肌间神经丛受损时,食管下括约肌不能松弛,导致食团入胃受阻,出现吞咽困难、胸骨下疼痛、食物反流等症状
肺动脉高压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由多种已知或未知原因引起的肺动脉压异常升高的-种病理生理状态,血流动力学诊断标准为: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测量平均肺动脉压。(meanpulmonary arterypressure, mPAP)≥25mmHg (1 mmHg=0.133kPa)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总结九版内科学和考研教辅资料胃炎部分内容,红色部分为近20年考点、十二指肠-胃反流: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肠道动力异常、肝胆道疾病及远端消化道梗阻有关。长期反流,可导致胃黏膜慢性炎症。
当食管下2/3部的肌间神经丛受损时,食管下括约肌不能松弛,导致食团入胃受阻,出现吞咽困难、胸骨下疼痛、食物反流等症状
肺动脉高压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由多种已知或未知原因引起的肺动脉压异常升高的-种病理生理状态,血流动力学诊断标准为: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测量平均肺动脉压。(meanpulmonary arterypressure, mPAP)≥25mmHg (1 mmHg=0.133kPa)
泪器病
概述
解剖
泪器(lacrimal apparatus)
泪液排出器(泪道)(excretory apparatus)
1. 上下泪小点
2. 上下泪小管
3. 泪总管
4. 泪囊
5. 鼻泪管
泪液分泌器(secretory apparatus)
1. 泪腺
反射性分泌腺
2. 副泪腺
基础分泌腺
3. 睑板腺
4. 结膜杯状细胞
主要症状
流眼泪
1. 泪溢:泪道受阻→鼻腔排出受阻→不能排出
2. 流泪:刺激→分泌多
泪液分泌系统的病
一、 泪腺炎
1. 急性泪腺炎 (acute dacryoadenitis)
特点
临床少见,单侧多,儿童、青少年多
病因
病原体感染(金葡菌\肺炎链球菌)
病程
常短、1~2周消退,可转慢性,形成脓肿
临床表现
1. 单侧急性,泪腺部疼痛、流泪/脓性分泌物
2. 常有全身不适和发热
3. 眶外上方局部肿痛,上睑呈典型“S”形弯曲,表面皮肤红肿,伴炎性上睑下垂
4. 泪腺导管开口处颞侧上穹隆球结膜充血伴分泌物
5. 眼球向下内方移位且运动受限
6. 耳前淋巴结肿大
治疗
1. 抗生素、抗病毒
2. 脓肿→切开
睑部泪腺炎→上睑外侧皮肤切口
眶部泪腺炎→上穹隆外侧结膜切口
2. 慢性泪腺炎 (chronic dacryoadenitis)
特点
慢、增殖性炎症、双侧性
病因
1. 急性迁延而来,但多原发(见于良性淋巴细胞浸润、白血病、淋巴瘤、结核)
2. 伴腮腺肿大称:Mikulicz综合征
临床表现
1. 双侧慢性起病,眼睑外上方分叶状无痛性包块,质软
2. 眼球向外上方转动不能而产生复视(但眼球突出少见)
3. 无痛性肿块、轻度上睑下垂
4. 少见:流泪、眼球突出
治疗
1. 病因、原发病治疗
2. 糖皮质激素:炎性假瘤、肉瘤样病、良性淋巴上皮病
3. 免疫抑制、抗炎+人工泪液:Sjogren综合征
4. 手术切除+活检:激素等无效
二、 泪腺肿瘤
【特点】
50%为炎性假瘤或淋巴样瘤
50%为上皮源性肿瘤(多形性腺瘤占 50%)
腺样囊性癌是最常见的泪腺恶性肿瘤
三、 泪腺脱垂
发病机制
泪腺的悬韧带 原本连接泪腺和眶壁骨膜 松了→脱出
病因
1. 悬韧带松弛
2. 常伴眼睑松弛症
临床表现
肿块 软、易推动、粉红色(外上方球结膜上)
治疗
泪腺复位术+悬韧带修补术
泪液排出系统的病
一、 泪道阻塞或狭窄
病因
1. 泪小点异常
2. 泪道异常
泪小管阻塞\狭窄
鼻泪管阻塞\狭窄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泪溢
1. 先天性
新生儿泪囊炎:覆盖于鼻泪管鼻侧末端的 Hasner 瓣发生膜性阻塞→出生/出生后不久即有溢泪,继发感染(多为流感嗜血杆菌)时有脓性分泌物,不及时处理时易变为眶蜂窝织炎
先天性泪囊膨出
2. 成人
最常见的原因是肿瘤或泪道中存在泪石
患者感到内眦处有压力感,随后出现泪液分泌物和泪囊隆起,最终形成泪囊炎
并发症
慢性刺激性结膜炎
下睑\面部湿疹性皮炎
长期擦拭→下睑松弛\外翻
症状鉴别
功能性泪溢: 眼轮匝肌松弛→泵功能↓→排出障碍
特点
好发部位
1. 泪小管
2. 泪囊、鼻泪管交界处
3. 鼻泪管下口
解剖学狭窄段:鼻泪管开口和下端(易受鼻腔病变而阻塞)
检查方法
1. 染料试验
结膜囊内滴2%荧光素钠溶液,5min后
观察消退情况:→褪的慢:阻塞\狭窄
湿棉棒拭鼻道:→黄绿色:通畅\未完全堵
2. 泪道冲洗
方法
注入部位:泪小点
注入东西:生理盐水
出现情况
1. 原路返回:泪小管阻塞
2. 下打上返:泪总管阻塞
3. 大部分返回(没有完全堵住!):鼻泪管狭窄
4. 有脓:鼻泪管阻塞+慢性泪囊炎
3. 泪道探通
明确阻塞部位(泪小点、泪小管、泪囊)
治疗性泪道探通:主于婴幼儿泪道阻塞,成人不能根治
4. 影像学检查
X线碘造影、CT泪囊造影 显示部位、泪囊大小、程度
治疗
1. 婴儿泪道阻塞\狭窄
(1) 局部按摩
部位:泪囊区 次数:3~4次/天 促使鼻泪管下端开放
(2) 泪道探查术:保守无效
2. 泪小点狭窄、闭塞、缺如
(1) 泪小点狭窄:泪小点扩张器\泪道探通
(2) 泪小点闭塞\部分缺如:泪小点成形术(puncta plasty ),术后留置硅胶管
(3) 泪小点完全缺如:结膜泪囊鼻腔吻合术
3. 泪小点位置异常
泪小点外翻:切除椭圆形结膜和结膜下组织(泪小点下睑缘)
眼睑松弛\眼睑外翻:眼睑松弛或外翻术
4. 泪小管狭窄\阻塞
狭窄置管:3~6月
阻塞再通:术后置管3~6月
5. 鼻泪管狭窄\阻塞
狭窄:泪道探通加置管术
阻塞: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endoscopic dacryocystorhinostomy)
二、 泪小管炎(canaliculitis)
病因
1. 由沙眼衣原体、放线菌、白色念珠菌、曲霉菌感染所致
2. 常见于儿童,多为下泪小管感染,常继发于眼部化脓性结膜炎
检查
泪囊摘除术后仍能从泪小点挤压出黏液脓性分泌物是泪小管炎的间接证据
治疗
可用抗生素冲洗,严重时手术
三、 泪囊炎
急性泪囊炎(acute dacryocystitis)
病因
多为慢性泪囊炎的急性发作,由毒力强的致病菌(如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
临床表现
泪囊区:红肿热痛
眼结膜:充血、流泪、脓性分泌物
蔓延:眼睑、鼻根、面颊、眶蜂窝织炎性、全身
形成瘘管+长期瘘管溢出
治疗
早期:热敷+抗生素
炎症期:切忌泪道探通、冲洗→炎症会扩散!
脓肿形成:切开皮肤排脓、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
慢性泪囊炎(chronic dacryocystitis)
病因
在鼻泪管下端阻塞、泪囊内有分泌物滞留的基础上,发生感染
常见致病菌:肺炎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特点
常单侧
好发年龄:中老年女性
致病菌:肺炎链球菌\白色念珠菌
鉴别
沙眼、泪道外伤、鼻炎、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等
避免炎症扩散! +眼外伤\内眼手术可致细菌性角膜炎\化脓性眼内炎
临床表现
症状:泪溢
体征:挤压泪囊,黏液\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排出
治疗
目的:通畅泪道
手术方式
1. 经皮泪囊鼻腔吻合术
2. 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
四、 泪囊肿瘤 恶性多见、常因泪溢就诊
泪囊乳头状瘤 (papilloma)
最常见的泪囊良性肿瘤
特点
膨胀性生长
常发生于: 长期慢性泪囊炎\黏膜外伤后
临床表现
症状:泪溢、泪道阻塞症状
泪道造影:肿块、边界清楚,无骨质破坏、可压迫周围
治疗
1. 切开泪囊,摘除肿瘤
2. 切除泪囊
泪囊鳞状细胞癌 (squamous carcinoma)
最常见的泪囊恶性肿瘤
临床表现
肿块、生长迅速、脆→易出血
转移: 向外→破溃 向内→眼球突出 向鼻腔
治疗
扩大切除+术后放疗(转移者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