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秦汉政治制度
自秦以降,皇帝成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然相权分割皇权,武帝时逐步形成内外朝,丞相由百官之首退居为外朝之首。以尚书令为代表的内朝势力崛起,常代表皇帝行事,丞相府退居为最高执行机构。
孔庙崇圣祠主祀孔子五代先祖,配享颜曾思孟四配之父和孔子之兄孟皮,从祀周辅成、程珦、蔡元定、张迪、朱松五位先儒。
孔庙大成殿主祀至圣先师孔子,配享颜曾思孟,配祀闵子骞等12哲,共计17位圣贤。
此科三月殿试,中进士者皆为南方士子。明太祖将试官治罪,亲自阅卷,取中六十一人,皆为北方人,并于六月廷试,取韩克忠为状元。故此科共发两榜,世称“春夏榜”或“南北榜”。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秦汉政治制度
秦朝
中央
皇帝
嬴政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故以“皇帝”为号,自称“始皇帝”
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三公九卿
三公
丞相
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始皇帝时设左右丞相(两人)
秦二世拜赵高为中丞相(一人)
太尉
名义负责军务,实权在皇帝
御史大夫
掌管律令图籍,监察百官
九卿
奉常:掌宗庙礼仪
郎中令:掌皇帝亲兵
卫尉:掌宫门卫屯兵
太仆:掌皇帝车马
廷尉:掌刑狱
典客:掌归顺蛮夷及诸侯
宗正:掌皇帝亲属
治粟内史:掌钱谷金帛
少府:掌租税以供皇室用度
中尉:掌皇宫外巡视防卫
内史:分左右内史,掌京师畿内
主爵都尉:掌列侯
所谓九卿,并非实数,实乃“诸卿”
三种特殊势力
宗室
外戚
宦官
皇位继承
秦始皇生前未预立太子
秦始皇驾崩后,丞相赵高立嬴政之子胡亥为皇帝,是为“秦二世”
地方
郡县制
全国始设36郡,一郡之内分若干县
郡守、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汉朝
汉武帝于公元前140年始建年号,史称“建元”
武帝之后,年号被历代皇帝所沿用
内外朝
背景:汉初,丞相位高权重。自武帝始,形成中朝制度,削弱相权
内朝
尚书令:原为少府小吏,在殿中主发书,接近皇帝,职权渐大,常代表皇帝行事
武帝还让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担任大司马、大将军、左右前后将军、侍中、给事中等参与军国大事,形成中朝(内朝)制度
外朝
丞相以下诸卿、诸令丞为“外朝”
丞相:由全朝领袖退居外朝领袖。丞相府退居为最高执行机关
汉初置废频繁,武帝建元二年罢太尉官
御史大夫:专设御史府,长官为御史大夫,负责检查和弹劾百官
太常:掌宗庙礼仪及教育学术
光禄勋:皇帝的侍卫长,也称“内卿”
卫尉:掌宫门卫屯兵。景帝时更名中大夫令。
太仆:掌天子车马及国家马政
廷尉:掌司法刑狱。景帝时更名大理
大鸿胪:秦典客,景帝时更名太行令,武帝时更名大鸿胪
大司农:秦治粟内史,景帝时更名大农令,武帝时更名大司农
少府:大司农供军国之用,少府掌租税以供皇室用度
执金吾:宫外长安城,由执金吾防卫
三辅
京兆尹:秦之右内史
左冯翊:秦之左内史
右扶风:秦之主爵都尉
通常预立嫡长子为太子
太后
对皇帝母亲的尊称
太子即位后年幼,则太后乘机揽权。如西汉吕太后、窦太后
汉初:郡县和封国并存制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封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加强
汉武帝时设置刺史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魏晋南北朝
逐步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
制图:明凡泊阳 参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日期:2021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