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医学-注射剂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医学-注射剂思维导图,包含基本知识、注射剂的危害、输液反应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消化系统常见病
数据结构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注射制剂
基本知识
什么是注射剂?
注射剂是指药物与适宜的溶剂或分散介质制成的供注入人体内的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及供临床使用前配制或稀释成溶液或混悬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常见的注射剂给药途径
静脉注射iv、肌内注射im、皮下注射sc、皮内注射id、椎管注射ip、其他途径(穴位、腹腔、关节腔等)
优缺点
优点
吸收快、药量准确可控
缺点
未经人体的天然屏障,直接进入体内; 可引起组织损伤、疼痛、感染,甚至严重不良反应
注射剂的危害
内毒素
定义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主要成分为脂多糖 LPS,可诱发热原反应
特点
耐热性、滤过性、水溶性、不挥发性
微粒
药物在生产或应用中经各种途径污染的微小颗粒杂质,粒径约 1-50 μm,肉眼不可见、易动性的非代谢有害粒子,是引起输液反应和不良事件的重要原因。
配伍禁忌及其表现方式
两种以上药物混合使用或药物制成制剂时,发生体外相互作用,出现使药物中和、水解、破坏失效等理化反应,可能发生浑浊、沉淀、产生气体、变色等外观异常的现象
分类
物理性:分离、沉淀、潮解、液化
化学性:变色、产气、沉淀、水解、燃烧或爆炸
药理性:药理作用相反降低或抵消药效、甚至消失
配伍原则
一般原则、配伍注意、操作原则
基本原则
注射剂应视为处方药,患者使用注射剂须持有医生处方。
凡是口服可以收到效果的就不要注射。
在不同途径的选择上,能够肌内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
量减少注射剂联合使用的种类,以避免不良反应和配伍禁忌的出现。
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
安全注射(环境洁净、器械合格、操作规范)
配伍不当的表现形式
pH、溶媒改变、无机离子易难溶沉淀、饱和溶液避免结晶、氧还反应
安全合理使用注射剂策略
什么情况下使用?
患者存在吞咽困难或(和)明显的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胃肠道病变)或潜在的吸收障碍。
口服明显降低生物利用度的药物。
没有合适的口服剂型的药物。
需要很高的组织药物浓度而口服给药不易达到高浓度的情况。
疾病严重、病情进展迅速,需要给予紧急治疗的情况。
患者对口服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
指导原则
中药注射剂使用原则
输液溶媒
0.9%氯化钠注射液(NS):中性溶媒
不宜选择氯化钠注射液或含氯离子的溶液为溶煤的药物
奥沙利铂、福莫司汀、洛铂 两性霉素、甲磺酸培氟沙星、红霉素 丹参酮、参麦、生脉、丹参、复方丹参、葛根素
5%或10 %葡萄糖注射液(GS):酸性溶媒
不宜选择葡萄糖注射液为溶媒的药物
头孢菌素类 呋塞米、布美他尼 赫赛汀(曲妥珠单抗)、依托泊苷、顺铂、羟基喜树碱 苯妥英钠、解磷定
常用注射液的pH值
5%葡萄糖注射液 pH 3.2-6.5
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pH 3.5-5.5
0.9%氯化钠注射液 pH 4.5-7.0
输液速度
用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缓慢注射,每分钟不超过5ml。
输液间隔时间
给药频次
使用合理性判断
输液反应
输液引起的,或与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的总称,系静脉输液时,由致热原、药物、杂质、药液温度过低、药液浓度过高、输液速度过快等因素引起。(分局部和全身反应)
临床表现
发冷、寒颤、面部和四肢发绀,继而发热,体温可达41-42℃,可伴恶心呕吐、头痛头昏、谵妄烦躁等
原因
(1)药物
①大输液
②添加药物:质量不合格、剂量过大、药物与输液发生物化变化、注射液选择不当
③热原、微粒累加
(2)输液器材质量:不合格导致热原污染
(3)输液速度:含K、Ca、Mg离子不能过快
(4)输液环境:夏季微生物污染
(5)患者因素:疾病、年龄、个体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