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口腔颌面外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
口腔颌面外科学-第二章-口腔颌面外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口腔颌面外科(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是一门以外科治疗为主,以研究口腔器官(牙、牙槽骨、唇、颊、舌、腭、咽等)、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上颌骨、下颌骨、颧骨等)、颞下颌关节、涎腺以及颈部某些相关疾病的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口腔颌面外科学-第2章 口腔颌面外科(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是一门以外科治疗为主,以研究口腔器官(牙、牙槽骨、唇、颊、舌、腭、咽等)、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上颌骨、下颌骨、颧骨等)、颞下颌关节、涎腺以及颈部某些相关疾病的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消化系统常见病
数据结构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第二章 口腔颌面外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
口腔颌面外科病史记录
住院病历
包括
住院病历首页/入院记录/病程记录/手术同意书/麻醉同意书/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特殊治疗同意书/病危通知书/医嘱单/辅助检查报告单/体温单/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病理资料...
目的
详细记录,以准确反应患者病情变化,治疗结果
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证据
医疗保险证据
入院记录
构成
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生长发育史/月经生育史/家族史/体格检查(全身+专科)/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计划/签名..
要求
入院记录,再次或多次入院应于患者入院后24h内完成
24h内入出内院记录应于患者出院后24h内完成
24h内入院死亡记录应于患者死亡后24h内完成
门诊初诊病史记录
主诉/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初步诊断/处理意见/医师完整签名
口腔颌面部临床检查
一般检查
口腔检查,颌面部检查,颈部检查,颞下颌关节检查,唾液腺检查
口腔检查顺序:由外到内,由前到后,由浅入深
辅助检查
化验/穿刺/活组织/涂片/超声/X线/CT/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放射性核素/ECT/PET/关节内镜/唾液腺内镜/手术探查
消毒与灭菌
器械消毒与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
一般器械,布类,纱布,棉花类,橡胶类
煮沸灭菌法
耐热,耐温物品(水沸后开始计算15~20min),加入2%碳酸氢钠时,沸点达105℃,可缩时,效佳,防锈。
干热灭菌法
玻璃,陶瓷
化学灭菌法
乙醛,戊二醇,碘伏(常颌面部),甲醛,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
手术区消毒
方法
无创口:从术区中心开始,逐步向四周环绕涂布。有创口:方向相反
范围
头颈部:至术区外10cm
四肢,躯干:扩大至20cm
消毒颈部皮肤所用的碘酊浓度:2% 消毒口腔浓度:1%
无菌巾单铺放
手术野铺巾法
先用无菌巾包头,然后根据手术部位和大小,进行无菌巾铺放。
常用方法
孔巾铺置法
三角形手术野铺巾法:口腔,鼻,唇颏部手术
四角形手术野铺巾法:腮腺区,下颌下区,颈部手术
术后包扎常用:交叉十字绷带
手术基本操作
组织切开
切口设计,体位,照明
止血
压迫止血,钳夹、结扎止血,药物止血,电凝止血,低温止血,降压止血
药物止血:全身用药止血-主要用于凝血机制的患者或在大量输血时作为辅助性用药,以增强凝血机制。常用药物:氨甲苯酸,酚黄乙胺。
组织分离技术
锐性分离,钝性分离
打结
方结,外科结,防止打滑结,三重结
缝合
原则
在彻底止血的基础上,自深而浅逐层进行严密而正确的对位缝合,以期达到一期愈合的目的
基本要求
缝合皮肤
创缘外翻:皮肤切口两侧进针间距小于皮下间距
创缘内卷:皮肤切口两侧进针间距大于皮下间距
防止目的:减轻瘢痕
外科引流
适应症
止血不全,留有死腔,渗液多,感染或污染的创口
分类
被动引流/主动引流
被动引流:其原理通常是靠吸附作用(r纱条引流)或重力作用(r体位引流)而起到的引流效果。 主动引流:通常指借助外力的作用引流(r负压封闭式引流)
治疗性引流/预防性引流
治疗性引流:对已存在的病变通过引流进行治疗(r脓肿切开引流) 预防性引流:防止液体积聚或感染的引流(r颈淋巴清扫术后的引流),同时有利于术后观察并发症的发生。
常用引流物
片状引流,纱条引流,管状引流,负压引流
负压引流:去除时间一般24h,引流量不超过20~30ml
注意事项
时间,部位,引流物的固定,负压引流的装接
创口处理
创口分类
无菌创口,污染创口,感染创口
同换药顺序
创口愈合方式
一期愈合,二期愈合
一期(初期)愈合:缝合的创口,一般在7~10天内全部愈合者。 二期(延期)愈合:未经缝合的创口,其愈合往往经过肉芽组织增生,再为周围上皮爬行覆盖的过程。(r拔牙创口的愈合)
绷带的种类
卷带,四头带,三角巾
创口引流的适应症
感染或污染创口,死腔,止血不全
创口愈合的过程
炎症反应,细胞增殖,结缔组织形成,伤口收缩
基本知识
1.口腔内手术消毒范围应包括
全部口腔,上(眶上缘),下(颈上线),两侧(耳屏前)
2.对有张力的创口,减张缝合的方法有
潜行分离,辅助减张,附加切口
3.下颌下腺和舌下腺触诊检查时,检查方法为
双手双合诊法
4.两侧创缘薄厚不等时
薄,低侧组织应缝合多而深,厚,高侧组织应缝合少而浅
5.无菌区的范围界定
腰部以上到肩的前缘,袖口到手肘上的1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