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理学第五章呼吸
一篇关于生理学第五章呼吸第一节肺通气,包含肺通气的原理、肺通气功能的评价等。有需要的朋友赶紧收藏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消化系统常见病
数据结构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生理学第五章呼吸
第一节肺通气
概论
呼吸的全过程
外呼吸
肺通气
肺换气
气体运输
内呼吸
组织换气
组织细胞内的氧化代谢
过程 —— 外界Û肺泡Û血液Û血液Û组织Û细胞
肺通气的原理
肺通气的动力
直接动力
肺内压和大气压之间的差值
原动力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展所引起的胸廓节律性扩大或缩小
呼吸运动
定义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所引起的胸廓节律性扩大和缩小
相关呼吸肌
吸气肌
膈肌
肋间外肌
呼气肌
腹肌
肋间内肌
辅助吸气肌
斜角肌
胸锁乳突肌
过程
平静呼吸
吸气
主动过程,吸气肌收缩
呼气
被动过程,吸气肌舒展所致
用力呼吸
主动过程,吸气肌和辅助吸气肌收缩
主动过程,吸气肌收缩,呼气肌舒张
形式
腹式呼吸
以膈肌舒缩活动为主,腹部明显起伏
胸式呼吸
以肋间外肌舒缩活动为主,胸部明显起伏
胸腹混合式呼吸
正常成年人
肺内压
指肺泡内气体的压力,在呼吸过程中呈周期性变化
随着呼吸的变化
吸气初
肺内压<大气压
吸气末
肺内压=大气压
呼气初
肺内压>大气压
呼气末
变化
吸气肺内压先下降后升高,末等于大气压
呼气肺内压先升高后下降,末等于大气压
胸膜腔内压(胸内压)
随呼吸变化
平静呼吸时,始终低于大气压(为负压)
用力呼吸时,将大幅增加,关闭声门用力呼气时可高于大气压
胸膜腔负压的形成
前提条件
胸膜腔密闭且含少量浆液
主要原因
肺回缩压
决定胸内压的大小
在吸气末和呼气末,胸内压等于肺回缩压
随呼吸改变
吸气,肺回缩压,胸内压负值
呼气,肺回缩压,胸内压负值
胸膜腔保持负压的意义
扩张肺,使肺能随胸廓的张缩而张缩
作用于胸腔内的腔静脉和胸导管,使之扩张,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
呼吸全过程
吸气® 吸气肌收缩® 胸廓扩大® 肺扩大肺内压< 大气压® 呼气® 吸气肌舒张® 胸廓缩小® 肺缩小® 肺内压> 大气压
肺通气的阻力
弹性阻力(主要,静态阻力,占70%)
肺弹性阻力
衡量指标
顺应性
弹性组织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的难易程度
弹性阻力的大小可用顺应性的高低来度量
数值上与弹性阻力互为倒数,顺应性(C)=DV/DP
影响因素
肺总量
指肺能容纳的最大气体量
肺总量大,肺的顺应性大
比顺应性
肺顺应性除以肺总量(平静呼吸时的肺顺应性/功能余气量)得到比顺应性
用以比较不同肺总量个体的肺弹性阻力
来源
肺的弹性回缩力
肺的弹性成分,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
肺泡表面张力(主要,占2/3)
来源于肺泡内表面液-气界面的能使液体表面积缩小的力
合力方向指向肺泡中央,使肺泡趋于缩小
是吸气的阻力,呼气的动力
肺表面活性物质
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
成分
含脂质和蛋白质的混合物,主要成分为,二棕榈酰卵磷脂(DPPC)
主要作用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小肺泡的回缩力
生理意义
减小吸气阻力,减少吸气做功
维持不同大小肺泡的稳定性
防止肺水肿
病理表现
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时,吸气阻力增大,致发生肺不张,肺水肿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年人
肺炎,肺血栓
始终是吸气的阻力
胸廓弹性阻力
胸廓的弹性成分
胸廓处于自然位置时(平静吸气末),肺容量约为肺总量的67%
胸廓小于自然位置(平静呼气末和深呼气)时,弹性阻力向外,是吸气的动力,呼气的阻力
胸廓大于自然为主(深吸气)时,弹性阻力向内,是吸气的阻力,呼气的动力
胸廓的弹性阻力既可以是吸气或呼气的阻力也可以是动力,由胸廓的位置决定
总弹性阻力等于两者弹性阻力之和 平静呼吸时,肺和胸廓总顺应性为0.1/cmH2O
非弹性阻力(动态阻力)
气道阻力(主要)
气流速度
速度快阻力大
气流形式
层流阻力小
湍流阻力大
气道口径(主要)
与气道半径的四次方呈反比
跨壁压
呼吸道内外的压力差,吸气跨壁压>呼气
肺实质对气道壁的牵引力
吸气,向外拉,口径大
呼气,向内,口径小
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
副交感神经→ACh→M受体→气道平滑肌收缩→口径变小→气道阻力↑
交感神经→NE→β2受体→气道平滑肌舒张→口径变打→气道阻力↓
自主神经末梢释放的共存递质
血管活性肠肽,神经肽Y,速激肽
化学因素的影响
舒张
儿茶酚胺,PGE2
收索
PGF2α,组胺,白三烯,吸入CO2增加,内皮素
前三者均随呼吸过程而发生周期性改变
胸膜腔负压增大→跨壁压增大 肺实质对小气道牵引力增强→气道口径增大 交感兴奋
跨壁压减小 牵引作用减弱 副交感兴奋
惯性阻力
组织的黏滞阻力
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通气不足的分类
限制性通气不足
阻塞性通气不足
肺容积和肺容量
肺容积
潮气量
补吸气量
补呼气量
余气量
互不重叠,全部相加后等于肺总量
肺容量
肺容积中两项或两项以上的联合气体量
包括
深吸气量
潮气量+补吸气量
衡量最大通气潜力的指标之一
功能余气量
余气量+补呼气量
肺气肿患者功能余气量增多 肺实质病变功能余气量减小
缓冲呼吸过程中肺泡气O2分压和CO2分压的变化幅度
肺活量
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肺活量是肺功能测定的常用指标,反应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
为了充分反应肺组织的弹性状态和气通通畅程度
用力肺活量(FVC)
一次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用力呼气量(FEV)
一次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FEV1/FVC
意义
应用价值最大,是临床上鉴别阻塞性肺疾病和限制性肺疾病最常用的指标
哮喘等阻塞性肺疾病患者,FEV1/FVC变小
肺纤维化等限制性肺疾病患者,FEV1/FVC不变
肺活量+余气量
限制性通气不足时肺总量降低
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肺通气量
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潮气量与呼吸频率的乘积
最大随意通气量
在尽力作深快呼吸时,每分钟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它反映单位时间内充分发挥全部通气能力所能达到的通气量,是估计机体能进行最大运动量的生理指标之一
肺或胸廓顺应性降低、呼吸肌收缩力量减弱或气道阻力增大等因素均可使最大随意通气量减小
肺泡通气量
生理无效控=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
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等于(潮气量-无效腔)x 呼吸频率
在一定的呼吸频率范围内,与浅而快的呼吸频率想比,深而慢的呼吸可以增加肺泡通气量,气体更新率更高,呼吸更有效
最大呼气流速—容积曲线
气道反应测定
呼吸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