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绩效体系搭建
这是一篇关于绩效体系搭建的思维导图,包含绩效落地、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绩效考核的日常运营等。
编辑于2023-11-22 09:14:23绩效体系搭建
项目筹备
绩效项目的目标确认 (来自于公司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策略并随之改变)
举例:按照“策略(扩张规模)-保障(人员保障)-目标(实现人才甄选)”三段模型
绩效项目的范围确认 (标注并写明本次绩效不能做什么)
绩效项目的人员确认 (将绩效做为公司级别项目)
公司一把手是负责人
HR是教练+组织者+引导员
所有的管理者是参与者
对内容尤其是自己的相关内容负责(设计、规则)
对日常运营结果负责
对相关培训、引导负责
绩效项目的进度确认
影响因素
开展时间轴: 公司年度目标-部门年度目标-部门年度策略-部门年度资源预算-清晰明确的绩效指标和指标预算-绩效项目启动
占据进度的环节: 对于绩效考核指标以及指标额的反复讨论;关注考核指标要与最终结果产出匹配
把进度纳入考核中: 时间进度计划一旦确认,将其纳入对应负责人的考核
绩效项目的资源确认
首要资源:高层参与
财务及信息数据提供支持
管理者的绩效管理能力+后备管理者储备
匹配方案及配套制度
绩效制度体系搭建
体系的组成
绩效前期
绩效项目立项、绩效指标库
绩效考核方案
关键:责任到人(分解至个人对应明确可交付的成果)
两要素:绩效进度、绩效成本
绩效运营
绩效日常运维、绩效改进/沟通、绩效争议处理
绩效保障
管理者绩效履职(将绩效实施作为管理系数,影响最终绩效得分)、管理者绩效赋能
绩效月报/年报
整体绩效达成及变化趋势
管理者绩效履职情况
绩效重点改进指标情况(公司层面)
绩效整体改进总结
绩效风险提示(运营风险、人员风险)
如何设计
设计原则: 最终落地+自主迭代
单一绩效制度
混合绩效制度
后台职能 KPA+前台业务 KPI+中台业务 KPA & KPI
新员工首月绩效考核目标管理;管理者日常考核为双维考核(管理维度+业务维度)
绩效落地
相关动作
解决问题+创造价值+日常维护
绩效与其他制度之间的匹配关联 (补齐制度的不足,让其组合后发挥更大效力)
激励(判断激励有效性)
晋升(绩效作为其依据)
干部管理(观察管理者履职情况)
培训(判断培训效果)
财务指标库的建立
指标名称、取数规则、计算规则、取数逻辑、取数频次、应用部门
公司高层需要对其有足够信心
公司内部绩效文化建立
营造“数据化”沟通与表达氛围
营造信息公开氛围,让大家对绩效有正确的认知
营造管理者的履职氛围
公司的绩效赋能
管理者
认知绩效与其他管理动作协同
学会制定绩效指标与预算
学会通过绩效成果对下属进行评估和管理(晋升、调薪)
员工
学会绩效分值 的计算与取数
掌握绩效对应表格的正确填法
对绩效有正确认知
绩效改进
公司的管理者考核 (确保管理者的管理动作是否规范)
设置对应的绩效执行考核
团队绩效评分规范度(内容规范、反馈及时)
团队绩效沟通规范度(操作规范)
团队绩效改进度(加分项)
步骤操作
启动
推进
三定:考核方式、绩效指标、预算数字
刚性:一旦确定将不能更改
发布与培训
以公司级的绩效项目来发布
发布:1、指明今年与往年的区别 2、鼓舞士气 3、强调重点方向(公司层面)
培训:1、如何正确填写绩效 2、如何正确评价员工
试运营
数据试运营
将历史近期数据代入新绩效指标,根据指标结果判断是否调整
操作试运营
尝试完成一份绩效评分表,并进行判断填写是否正确
关注:①取值难易度 ②取值所用时间 ③分值计算结果员工接受度 ④全部流程所耗时间
操作手册
①制度 ②流程 ③流程中的操作规范 ④填写示范 ⑤奖惩 ⑥补充对应说明、规定、解释条款
查漏补缺
1.不规范问题的解决方式可以通过二次培训解决。 2. 指标失灵(过高或过低)则务必谨慎进行凋整。 3. 绩效运营“卡壳”(迟迟不上报得分、绩效沟通未完成等)则需通过管理者绩效评价(管理者绩效维度推动解决)。 4. 查漏补缺结果及时上报(记录在月报中)
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
薪酬
绩效结果在薪酬中占比为20%-40%,与层级、收入绝对值有关
作为薪酬调整的关键依据
绩效分别作为工资与奖金的区别: 10000月薪中取出2000作为绩效(2000为达标考核); 8000+2000绩效(2000为超标考核)
激励
绩效可以检验激励方案是否有效: 1、(激励后的绩效指标-激励前的绩效指标)/激励前的绩效指标=激励有效度 2、激励有效度低于20%增长或者无序波动,,为无效激励 3、此处的绩效指标,特指某一指标,非整体指标
员工关系
调岗的依据应为绩效考核指标
员工绩效未达到预期,应先对未达成原因分析:指标预算过高?个人能力不足?特殊因素干扰?
《绩效沟通记录表》应该做好沟通记录和双方签字确认;争议则通过绩效委员会解决
培训
绩效指标变化可以检验培训效果是否有效;但是指标有时滞性,需要长期观察
绩效结果可以产生培训需求
晋升
绩效作为晋升主导,可以确保企业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用人观
以绩效阶段水平作为晋升标准: 1、连续6个月绩效分不低于95分 2、连续6个月均分不低于95分 3、连续6个月中,有2次分值不低于100分
企业文化
绩效考核尽量不与企业文化关联;即使关联,也应作为减分项目
企业文化纳入考核,应该将其具体化为行为,对应相应分值;分值有上限
绩效考核的日常运营
组织架构
绩效委员会 (高中基层比例为1:1:1)
绩效执行
绩效方案
绩效仲裁
绩效委员会共同解决争议问题 (公开公平、个人压力小、对抗非正式言论)
争议裁决结果公式
收集每次争议解决案例,供后续参考使用
高层为固定人员,把控方针 中层50%为固定人员,30%为轮值人员 基层人员为轮值人员,自愿参加或随机
绩效改进
一次一个指标 的持续改进
1、找到现阶段可以改进的点 2、甄选企业业务能力强的管理者 3、识别潜力员工
业务部门为主导
HR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和教练: 组织、帮助聚焦、知识管理、管理者业务能力评价、后备人员发掘
注意事项:每次改进目标不宜过高、小目标高频次、长期动态过程、接受失败不断改进
氛围营造:包容错误、对改进成功进行奖励倾斜、重点关注业务提升的改进、宣导改进成功的案例
如何推动:绩效改进与绩效沟通配合、改进成功的要及时奖励、改进成功的经验积累、改进结果的持续跟踪(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