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病理学 炎症
病理学学习笔记分享!这是份(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第五章炎症学习笔记思维导图。这份思维导图讲解了炎症的炎症的概述、慢性炎症和急性炎症的内容,能让你更方便更快速的学习!
医学免疫学第九章B淋巴细胞,知识点有B细胞的分化发育、B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B细胞的分类、B细胞的功能等。
人卫第七版医学免疫学第十章T淋巴细胞,知识点有T细胞的分化发育、T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T细胞的分类和功能。
人卫第七版医学免疫学第五章补体系统,讲述了补体的组成与生物学特性、补体激活途径、补体激活的调节、补体的生物学意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炎症
炎症的概述
概念
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炎症因子的刺激所发生的复杂的防御为主的病理过程(血管反应是中心环节)
意义
损伤和抗损伤矛盾斗争;机体重要的保护反应, 又能引起机体不同程度损伤
原因
生物因素
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组织坏死
变态反应
异物
病理变化
变质
定义
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实质、间质细胞均可发生)
原因和机制
直接作用:致炎因子
间接作用:血液循环障碍、免疫机制、炎症反应产物
形态
实质细胞:水变性、脂肪变性、凝固性坏死和液化性坏死
间质细胞:结缔组织的粘液变性、纤维素性坏死
变质性炎
急性普通型肝炎、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结核病、乙型脑炎等
渗出(特征性变化)
是指炎症局部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素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体表和粘膜表面的过程(具有防御作用)
渗出物
浆液
纤维素
脓液
血液
渗出液:蛋白含量高、浊
漏出液:蛋白含量低、清
有利
稀释毒素、带走代谢产物
渗出物含抗体、补体及备解素,利于清除、杀灭病原体
渗出的纤维素成网状,网罗限制细胞利于吞噬和修复
有害
压迫器官
纤维素渗出过多造成机化、粘连
增生
指局部炎症细胞增殖,数目增多 (一般慢性炎症以增生为主)
增生细胞
实质细胞:肾小球系膜细胞、肠黏上皮和腺体
间质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增生
作用:修复损伤组织、限制炎症蔓延;破坏组织结构、影响正常功能
局部反应和全身性反应
局部反应
红
血管扩张充血
肿
充血、渗出和增生
热
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局部代谢增强
痛
渗出物的压迫和炎症介质的直接作用
功能障碍
实质损伤和压迫
全身性反应
发热
末梢白细胞计数多
急性炎症
血管反应
血流动力学改变
细动脉短暂收缩
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
血流速度缓慢
血管通透性改变
血管内皮收缩
血管内皮损伤
穿胞作用
新生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
白细胞反应
白细胞渗出:各种白细胞通过血管壁渗出到血管外的过程
渗出机制
边集和滚动
粘附
游出
阿米巴运动:白细胞伸出伪足——深入内皮细胞间隙—游出
穿过内皮细胞的白细胞分泌胶原酶降解血管基底膜后游出
趋化
游出的白细胞向某些化学物质作定向运动称为趋化作用
吸引白细胞作定向运动的化学性物质称为趋化因子(具有特异性)
激活作用
吞噬作用
定义:指白细胞游出到炎症灶,聚集,吞噬病原体、组织碎片的过程
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免疫作用
主要参与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
病理学类型
以变性和坏死为主要改变
病毒性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肠阿米巴病
渗出性炎
浆液性炎
特点:炎症局部以浆液渗出为主,包含3%-5%的白蛋白以及混有少量白细胞和纤维素
好发部位
粘膜:浆液性卡他
浆膜:炎性积液
皮肤:水疱、水肿
影响
通过血管、淋巴管吸收
局部压迫
水肿
纤维素性炎
特点:以纤维蛋白渗出为主,继而形成纤维素
黏膜
浆膜
肺
大叶性肺炎
肉眼:在粘膜面(咽、喉、气管)形成一层污灰色膜,称假膜/伪膜(如:白喉、细菌性痢疾);如在心包浆膜面则称“绒毛心”
镜下:红染、相互交织的网状、条状或颗粒状,网格中常混有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坏死细胞的碎片
假膜性炎:发生在黏膜表面的纤维素性炎,假膜由纤维素、炎症细胞、脱落坏死的黏膜上皮及病原微生物组成
绒毛心:发生在心外膜的纤维素性炎,渗出的纤维素随心脏搏动,呈绒毛状
纤维素渗出较少时,通过酶、细胞吞噬、管道排出,病变组织可以愈复
纤维素渗出过多、中性粒细胞少、组织内抗胰蛋白酶含量大时,组织发生机化、粘连或肉质变
化脓性炎
特点: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
脓液:混浊凝乳状液体,呈灰黄或黄绿色。由中性粒细胞、脓细胞、液化坏死的组织、渗出液和细菌等构成
原因:由化脓菌感染或坏死组织继发性感染
分类
表皮化脓和积脓
发生于浆膜或黏膜的化脓性炎症
脓液在粘膜表面排出,称脓性卡他
脓液在浆膜腔或管腔内积存,称积脓,如胆囊、输卵管、体腔积脓
蜂窝组织性炎
定义:发生于疏松结缔组织中的弥漫性化脓性炎
致病菌:常由链球菌引起
透明质酸酶——降解结缔组织的透明质酸
链激酶——溶解纤维素
好发部位:皮下、肌肉间隙、阑尾
特点:病灶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其中坏死较不明显,但严重的也可局部形成脓肿
脓肿
定义:器官或组织局限性化脓性炎症
原因:金黄色葡萄球菌,组织坏死,中性粒细胞浸润,脓腔血浆凝固酶----病变较局限
特征:组织坏死溶解,并形成充满脓液的腔(脓腔),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
特殊表现:疖、痈、溃疡、窦道、瘘管
出血性炎
定义:炎症病灶内血管严重损伤,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红细胞
常见于:登革热、出血热、钩端螺旋体、鼠疫等
增生性炎
结局
痊愈
完全
不完全
迁延为慢性
蔓延扩散:慢性肝炎
局部蔓延
炎症局部的病原微生物通过组织间隙或自然管道向周围组织和器官扩散和蔓延
糜烂、溃疡、瘘管、窦道、空洞
淋巴道蔓延
血道蔓延
毒血症:细菌毒素或毒性产物入血,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菌血症:血中有菌,而无中毒症状
败血症:菌入血,并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和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脓毒败血症:除败血症外,同时在一些器官形成多个脓肿
慢性炎症
一般性炎症
特点
炎细胞浸润: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
组织损伤:主要由炎症细胞产物引起
修复反应:多伴有肉芽组织增生,部分伴有实质细胞的增生
炎性息肉
致炎因子长期刺激下,局部粘膜上皮、腺体和肉芽组织增生形成突出于粘膜表面的肿块,常有蒂
炎性假瘤
肉芽组织、炎细胞、增生的实质细胞和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境界清楚的瘤样病变
肉芽肿性炎症
以炎症局部巨噬细胞及其衍生细胞增生为主,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为特征
感染性肉芽肿
细菌:结核、麻风、伤寒
螺旋体:梅毒
真菌和寄生虫:血吸虫
异物肉芽肿
手术缝线 石棉 滑石粉 隆乳术填充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