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病理学——肿瘤
整理了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对机体的影响及分期,分类和命名原则,病理学改变和形态特征,环境致瘤因素等知识点。为备考的同学们提供复习思路,化繁为简,框架简单明了,希望能帮助大家理清知识脉络、提高学习效率。
编辑于2021-05-14 19:14:21肿瘤
肿瘤的概念
概念:在致瘤因素作用下,机体的细胞生长调控发生严重紊乱,异常增殖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异常组织团块(肿块)
对比
肿瘤性增殖
良性或恶性
异常形态代谢和功能
机体不需要、有害
去除原因后继续增生
克隆性
非肿瘤性增殖
生理性、修复性、炎症性
为原组织形态结构代谢,或纤维肉芽组织
适应需要、有利
去除原因后不再增生
多克隆
肿瘤的形态
大体形态
数目:多为一个,也有两个以上
大小:小到肉眼见不到,大到数十公斤
形状:结节状,分页状,息肉状,乳头状,菜花状,囊状,树根状,溃疡状等
颜色:切面多呈灰白色,毛细血管瘤呈暗红色,坏死呈灰黄色,黑色素瘤呈灰黑色,脂肪瘤呈黄色
质地:脂肪瘤质软,骨瘤硬
包膜:良性瘤多有包膜,恶性瘤没有包膜或包膜不完整
组织形态
实质:肿瘤细胞的总称,决定肿瘤组织的来源及良恶性
间质:由结缔组织、血管构成,对肿瘤起营养和支持作用
肿瘤概述
肿瘤的分化
概念:肿瘤组织在形态和功能上与某种正常组织的相似之处
恶性程度越低,分化越高/好
恶性程度越高,分化越低/差
肿瘤异型性
概念:肿瘤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与其相应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的程度的差异
结构异型性
空间排列上(包括细胞的极性、排列的结构及其与间质的关系等方面)与正常组织的差异
细胞异型性
细胞大;细胞大小、形态不一致,有瘤巨细胞;核大,核浆比近1;核大小形态不一致,核染色深,染色质常积在核膜下;核仁大;有病理性核分裂
异型性是区分良恶性肿瘤的重要组织学依据
良性肿瘤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小,反之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命名原则
良性肿瘤:起源组织或细胞+瘤,有时结合形状特点+瘤
恶性肿瘤
上皮源性:起源组织+癌
间叶组织源性:起源组织+肉瘤
特殊命名法
母细胞瘤
恶性:神经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
良性:骨母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
恶性瘤:恶性黑色素瘤
人名命名:尤文瘤,霍奇金淋巴瘤
习惯命名:白血病,精原细胞瘤
畸胎瘤:来源于两个胚层或三个胚层的成熟或不成熟的细胞或组织
分类
通常以组织发生为依据,每一类又按其分化成熟程度及对机体的影响的不同可分为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两大类
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肿瘤的生长方式
膨胀性生长
良性肿瘤主要为膨胀性生长
外生性生长
浸润性生长
恶性肿瘤主要为浸润性生长
血管瘤为良性肿瘤,但也是浸润性生长
肿瘤的生长特点
肿瘤的生长速度
倍增时间
生长分数
肿瘤细胞生成和死亡的比例
肿瘤的血管生成
肿瘤的演进与异质化
演进:恶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富有侵袭性的现象
异质化:由一个克隆来源的肿瘤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形成侵袭能力、生长速度、对激素的反应、对抗癌药的敏感性等方面有所不同的亚克隆的过程
肿瘤扩散
局部浸润
直接蔓延:瘤细胞沿着组织间隙、脉管壁或神经束衣浸润,破坏邻近正常器官或组织,并继续生长
转移途径
淋巴道转移
瘤细胞→淋巴管→边缘窦→局部淋巴结肿大(癌多见)
血道转移
瘤细胞→静脉→肺和肝等(最多见),形成边界清楚、散在、多发的球形结节,多接近脏器表面。如中央发生坏死,形成“癌脐”
种植性转移
体腔内器官的恶性肿瘤,侵及器官表面时,瘤细胞可以脱落,像播种一样种植在体腔其他器官的表面,形成多个的转移瘤
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分级
是按肿瘤的形态表现(瘤细胞分化程度、异型性、核分裂数目)来表明肿瘤的恶性程度,分Ⅰ、Ⅱ、Ⅲ级(或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及未分化)
分期
是表明恶性瘤的生长范围和播散程
TNM分期
T——示肿瘤的原发灶大小 Tis,原位癌;T1-T4表示肿瘤依次增大
N——示局部淋巴结受累情况 N0,无受累;N1-N3,受累程度及范围依次增大
M——示血行转移情况 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良性肿瘤
体表
腔道或重要器官:局部的压迫及阻塞作用
继发改变
激素增多症状
恶性肿瘤
破坏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局部的压迫及阻塞作用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穿孔、病理性骨折、疼痛及感染。
恶病质是指机体严重消瘦、无力、贫血、全身衰竭的状态
异位内分泌综合征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常考的肿瘤举例
上皮组织肿瘤
上皮组织良性肿瘤
乳头状瘤:发生于被覆上皮部位:皮肤、膀胱、肾盂等。上皮及其下血管、纤维组织向表面呈乳头状增生
腺瘤:来源于腺上皮的良性肿瘤。胃肠、肝、乳腺发生的良性瘤也称腺瘤
管状腺瘤与绒毛状腺瘤:在空腔器官内的腺瘤,呈息肉状或菜花状
囊腺瘤:有的腺瘤上皮分泌亢进,分泌物(浆液或粘液)潴留,腺腔高度扩张,称囊腺瘤(浆液性、粘液性、单房、多房)
上皮组织恶性肿瘤
鳞状细胞癌
好发部位:皮肤、唇、舌、咽、食管以及子宫颈管、支气管等
肉眼:常向表面生长呈菜花状,或坏死脱落形成溃疡,其下浸润性生长
镜下:癌组织呈条索状或团块状(癌巢),浸润于上皮下结缔组织。分化好的鳞癌,可见角化珠和细胞间桥
腺癌
来源:腺泡、导管或粘膜表面的腺上皮
组织结构
高分化腺癌
粘液癌:多见于胃、结肠。 粘液大量分泌,形成粘液湖;或粘液聚集于细胞内形成印戒细胞→印戒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
常见于脸部、眼和鼻附近。老年多发。开始呈乳头状,以后溃烂形成侵蚀状溃疡。肿瘤生长缓慢,癌细胞与皮肤的基底细胞相似。很少发生转移
尿路上皮癌
来源:泌尿系统的移行上皮。呈乳头状或非乳头状生长,多或单发,基底有浸润。癌细胞多层排列
间叶组织肿瘤
间叶组织良性肿瘤
纤维瘤
实性结节、有包膜、切面灰白色、编织状。镜下:瘤细胞相似于纤维细胞,间质为血管
脂肪瘤
好发于皮下组织,有包膜,似成熟脂肪组织。与正常脂肪组织的主要区别在于有包膜和纤维间隔
血管瘤
多为先天性发生,常见于儿童。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以皮肤为多见
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静脉血管瘤等类型。无被摸,界限不清
平滑肌瘤
多见于子宫,圆形有包膜,质实、灰白色。瘤细胞似平滑肌细胞,呈束状排列,交错呈编织状
间叶组织恶性肿瘤
纤维肉瘤
好发部位:四肢皮下组织
肉眼:切面灰白色,鱼肉状,分化好者,瘤细胞与纤维瘤相似,分化差者显著异型性
脂肪肉瘤
好发部位:大腿及腹膜后。多见于成人
肉眼:结节状或分叶状,有假包膜,呈黏液样或鱼肉样
光镜:分化差的星形、梭形、小圆形和多形性的脂肪母细胞
平滑肌肉瘤
多见于子宫及胃肠,偶见于腹膜后、肠系膜、大网膜及皮下软组织。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
神经外胚叶肿瘤
黑色素瘤是黑色素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
多发生于足底部、外阴及肛门周围皮肤
可以开始即为恶性,也可以由黑痣恶变而来。黑痣色素加深、体积增大、生长加快、溃疡、出血等常是恶变的征象
其他肿瘤
癌前病变:具有癌变潜能的良性病变
大肠腺瘤
乳腺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
慢性胃炎与肠上皮化生
溃疡性结肠炎
皮肤慢性溃疡
粘膜白斑
异形增生
细胞增生并呈现一定程度异型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癌
异常增生的细胞大小不一,形态不一,核深染,核分裂像增多,排列紊乱
异型增生又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重度异型增生接近原位癌
原位癌
当异型增生的细胞累及上皮全层,但没有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