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隋唐长安城的历史环境-空间逻辑初探
园林 长安城,隋唐长安城的空间范式及其历史环境、隋大兴城的规划与发展等。
这是一篇关于宋代文人园林四大特征的思维导图,包含简远、 疏朗、 雅致、 天然等特点。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私家园林代表的思维导图,总结了北方私家园林、 南方私家园林等。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的变化特征的思维导图,皇家园林较多的受到文人园林的影响,出现了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考研复习知识点之史纲思维导图。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内容整理
隋唐长安城的历史环境-空间逻辑初探
隋唐长安城的空间范式及其历史环境
隋唐长安城所在的关中中部自古就是人类宜 居之地,迄今已发现的数百座新石器时代聚落遗 址,充分说明这里是人类社会“长时段”发展过 程中一个十分稳定的城乡聚居共同体。
生成路径
“城-郊-陵-苑”系统共同构成了都城特有的 空间格局。
都城系统中的各类空间要素都具有很强的政治意义,这种空间的政治性通过礼仪性设施、祭祀活动、皇城宫城布局、空间-环境对位关系等方面明确地表达出来,
空间格局真正体现了古人尊列祖列宗为国脉、融山水环境于一 体的规划理念
从环境选择到环境营造的关中都城
外承秦汉
为其奠定了优良的环境-空间基础,使大兴城从一开 始就拥有宫苑环绕、古迹野处的人文意境
内随邺城
隋大兴城的规划与发展
城址选择
秦汉数百年的经营,关中核心地区不仅 形成了一系列既有的都城环境,也在世人头脑中 留下了一套完整的都城模式。
大兴城东隅
趋近白鹿原台地,多条浐灞支流将用地切分为南北向条带形态,不适宜大规 模建设,再向东则临近秦东陵陵园(芷阳陵区)、始皇陵及汉霸陵等,没有可供建设的整块用地。
大兴城西隅
近郊微地形起伏较大,水系密集,有太平河、檀峪河、涝河、甘河、苍 龙河等,是上林苑的中心地区。
历史悠久、文脉深厚、水网丰富、地势相对低洼,包括秦阿 房宫、西周丰镐二京及昆明池旧址。“秦渡”的渡 口,公元399年,法显一行就从此处西渡沣河,前往天竺取经。
秦至唐末1000余年间,今户县及长安县西北一带一直 是王朝苑囿之所在,缺少地势高亢的大片地块, 不适宜于大规模城市建设。
大兴城南隅
向南地势渐高起伏愈加剧烈
自北向南有乐游原、凤栖原-少陵原(汉以前称鸿固原)、神禾原等,秦二世陵、汉杜 陵及许多前朝离宫别馆旧址。
周秦汉以来既是帝王将相和皇后妃嫔的绝好兆域,也是王公贵族 欣赏自然、观山望城的理想之地。
佛徒僧侣远离尘嚣、静心修道的上佳场所。
发现了数百座周秦汉墓葬,包括秦皇子墓、汉宣帝杜陵及其许皇后陵等。
属上林苑范围,秦汉故事遍布各处。亦非适宜筑城之地。
大兴城北隅
近郊存在大量汉墓群(高铁寨汉墓、薛家寨汉墓群等)
龙首原北坡,龙首原与渭河之间地势明显呈南高北低走向,易受渭河洪水侵袭。
有秦汉离宫存在,是皇家苑囿的理想用地。
跨过渭河则是秦咸阳主城区,还有大量汉墓及其陵邑。因此大兴城北侧亦无法作为都城选址。
大兴城
隋文帝及其近臣们尽力避开这些历史上的建成区或不 宜建设用地。
选址范围内存在丰富的水系和绿化,可以就地取材,有利于城市建设和发展, 因此这里成为新都唯一的选择。
城市空间布局与建设
三个缺陷
过于注重“宏大构图”,导致宫城部分位于地势低洼处
朱雀门向南约二坊之地呈局部北高南低走势,以突显皇城巍峨
宫城就只能屈就于皇城台地北坡与龙首原南坡之间一块看似平坦但相对低洼的地块 上。导致长安地区在618—907年之间共发生水旱灾害119次,平均每2.5年发生一次
结果
大修大明宫并作为居住和朝会中心
防洪能力不足,城市时常遭遇洪水侵袭
南高北低的地形地貌使城市整体防洪排水能力天然不足
城市面积过大,城中里坊疏密不均,城南及城东南许 多里坊因地形复杂、不宜居住而长期空置
城市中、北部密度较高、市井生活氛围浓郁,而南 部里坊因地形地貌关系显得相对空旷,颇具乡野 意味。
形成了隋唐长安特有的“城中山野、都市乡村”景观系统。
适应环境的里坊系统
规模庞大而又具备“城-乡-郊-野”环境多样性的 复杂空间系统。
中部里坊人口众多,住宅密集
愈往城南,居住人口就愈发稀疏,在地形 复杂的城东南则如空旷的都市山林。
里坊制恰是能够适应这种复杂状况的最佳城市管制方式
特点
就是对人口容量及城市功能有较高的适应性,一个里坊既可拥挤如闹市,也可空阔如旷野
长安城是一座相当立体化的城市,是充分利用地形地貌与历史环境的典范。
城市须在整体上以宏大格局来顺遂帝王定位天地之间、号令普天之下的心愿
给了后人以“风水”方式予以解释的机会。
都城外围设施
作为都城礼仪性空间的郊庙系统
祭天地、拜祖宗的郊坛及宗庙
典仪、规制、祝颂、音乐、器具
展现王朝正统和帝王威仪,国家权力的制度性表达,也是都城空间系统的 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帝王权力象征的明堂
明堂是帝王举行祭奠、颁布教化的场所,是象征王朝权力中心的礼制建筑。
郊庙祭祀系统的一部分,但因其十分重要,且隋唐都城的明堂建设过程又十分曲折,故单独加以阐释
“城陵一体”空间结构中的帝陵系统
表达都城空间宏观格局的则是“城”和“陵”两个重要部分,
决定了都城“核心-外围”今世与往生两种不同区域之间的互动关系,
离宫别馆
禁苑的设置无疑为宫城建立了一道牢固的屏障和缓冲之地。
禁苑内驻有神策、羽林等禁军,拱卫京城,其东有浐灞,北有渭水,西为皂河,这几条天然河流如环垣的护城河一般。
隋唐的离宫别馆也主要是为帝王躲避城内的酷热环境而建。
总结
隋唐长安城的规划充分借鉴了前朝都城规划的经验,进一步强化了“天地之间”的空间意象,这突出地表现在山-水-城-坊-苑-陵祀一体的空间大格局的持续完形与改善
对于城市规划历史的理解,只是从城市本身空间形态的角度出发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其历史环境及其构成要素。
隋唐长安城所体现出来的尊重历史、优化环境、延续文脉、合用资源、不断创新的城市规划思想应当被继承发扬,在学习和理解优秀历史传统的过程中,重建符合新时代需求的中国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体系,以创新21世纪的城市规划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