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
编辑于2021-05-17 16:10:00心律失常
不同心律失常的ECG均不同,局有特征性
总论
左右心房肥厚
1. 右心房肥大:P波高耸尖锐,电压≥15mV(肺心病)
2. 左心房肥大:P波增宽,双峰P波,时间>0.11s;常伴有明显切迹(二狭)
3. 左右心房肥大:P波高耸且增宽
肺心病表现
右心房和右心室肥大
1. 电轴右偏,重度顺钟向转位
2. RV1+SV5≥1.05mV及肺型P波
3. 在V1、V3甚至V3,可见酷似陈旧性心肌梗死图形的QS波
4. 可见右束支传导阻滞及低电压图形
左右心室器质性改变
1. 左心室肥厚:电轴左偏;QRS波增宽
2. 右心室肥厚:电轴右偏;V1导联R/S≥1
3. 心内膜缺血坏死:T波高尖
4. 心外膜缺血坏死:对称性倒置T波
5. 心内膜心肌缺血:ST段压低;心外膜心肌缺血:ST段抬高
6. 心肌血供疾病扩展
缺血:T波倒置
损伤区:ST段弓背向上抬高
坏死区:病理性Q波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P波:P-R>0.12;60-100次/分
窦性过速:频率>100次/分,见于发热,甲亢,贫血,心肌炎
窦性过缓:频率<60次/分,见于睡眠和运动员等
ECG:P波规律出现,无提前或异常P波;QRS波正常
治疗
对因治疗
β受体拮抗剂或地尔硫卓
抗快速心律失常药物
期前收缩
概念
也称过早搏动,简称早搏。发生率高,包括房早、室早及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最多见为室早
房早
ECG
1. 提前出现P波
2. 房性P’波,无窦性P波,PR延长
3. 不完全代偿间歇(影响窦房结)、QRS波正常或宽大或无QRS波
治疗
通常无需治疗
严重者考虑II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普罗帕酮等
房室交界性早搏
逆行P’波,PR缩短,出现在QRS前后或重叠
室早
ECG
1. 提早QRS波及QRS波宽大,几乎无窦性P波
2. T波的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3. 完全代偿间歇(不影响窦房结)
治疗
一般室早,有明显的症状者,II,III类药物
合并严重器质性损伤,严重心衰者首选III类药物:胺碘酮
心梗合并室早:I、III类:首选利多卡因,无效者选用胺碘酮
心动过速
I. 窦性心动过速
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均可发生,如风湿热,贫血,甲亢,心肌炎等
II. 室上性心动过速
多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多为有器质性病变患者,多阵发性,突发突止
ECG
心房率150-250次/分
节律规则,逆行P波,QRS波多为正常
P波向下
治疗
无血流动力学障碍者:药物治疗
刺激迷走→腺苷→地尔硫卓或维拉帕米
腺苷:可消除折返 刺激迷走::1、用压舌板刺激腭垂,诱发恶心、呕吐。2、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做呼吸动作。3、颈动脉窦按压。4、压迫眼球。
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电复律
III. 交界性心动过速
少见
ECG
提前出现P’波,或者与QRS波重叠,或出现在QRS之后
迷走→普罗帕酮
不用射频消融
IV. 室性心动过速
最多见与冠心病,其次为心肌病,洋地黄中毒
临床表现:易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需要电复律)
ECG
1. 连续三个以上的异位心搏,心室率150-250次/分,心室率可规则或不规则,房室分离
2. 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
正常夺走异常波
确诊标准
3. QRS波和ST-T波方向相反,QRS形态畸形,超过0.12s
治疗
有血流动力学者:电复律
无血流动力学者:药物复律
利多卡因→胺碘酮
心衰合并室速:III类
提示:若频发、严重器质性损伤。收缩首先者:首选胺碘酮
V. 致死性心律失常
室扑:心电图示正弦波,触发进展为室颤
室颤:多缺血性疾病引起,心电图不规律波
ECG
波形,波幅,频率极不规律
临床表现
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止,血压为0.伴有心肌梗死的室颤预后好
4-6分钟以上,脑损伤不可逆
治疗
非同步电复律(200-300J),按照心脏猝死和心脏骤停治疗
VI. 尖端扭转室速
多形性室速的一种特殊情况:非室性心动过速
QRS振幅和波幅呈周期样改变
Q-T间期超过0.5s,U波明显
治疗:纠正诱因,首选静脉注射镁盐,禁用胺碘酮
心房扑动
房扑
阵发性扑动:无器质性心脏病
持续性扑动:风心病,冠心病,高心病
ECG
心房均匀而规则锯齿样扑动波:F波
典型房扑:心房率250-300次/分;心室率150次/分,是心房率的1/2.
临床表现
心室率不快者,无表现;心室率块:心绞痛,充血心衰
治疗
控制:β受体拮抗剂或非二氢吡啶钙离子拮抗剂
复律:直流电,终止房扑的最好办法(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是选用)
心房颤动
病因
瓣膜病(二狭最常见),冠心病,肺病,甲亢,正常人情绪激动者
临床表现
反复或持续心悸
分类
首诊:首次确诊
阵发性:持续时间≤1周(多≤48h),可自行终止
持续性:持续时间≥1周,非自限性,需药物或电复律
长期持续性:持续时间≥1年,患者有转复愿望
永久性:持续时间≥1年,不能终止或终止后再复发,无转复愿望
临床表现
1. 三大特点: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齐,脉搏短处
2. 心排出量减少25%
3. 左心耳是房颤血栓的重要来源,多栓在脑血管
4. 无第四心音
ECG
P波消失,f波出现,频率350-600次/分
心室率不规则,可达100-160次/分
QRS波正常或增宽
治疗
原发性房颤治疗
药物:控制首选:洋地黄,β受体拮抗剂,异博定(维拉帕米)(钙抗); 复律首选:胺碘酮 多选:普罗帕酮,胺碘酮,普鲁卡因胺
电复律:合并血流动力学障碍者首选
若超过24h:复律前三后四抗凝(朝三暮四),华法林(检测INR)
复律前三周抗凝治疗;然后复律;复律后再抗凝四周
根治术
射频消融
继发性房颤
治疗原发病
房室传导阻滞
PP间期不变
病因
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梗死
分类
1度传导阻滞:PR间期延长,>0.2s,无QRS波丢失
2度1期:房室传导比例5:4或3:2,2PP>RR;PR逐渐延长,RR逐渐缩短,走着走着丢了,少了一个,PP间期不变。
第一心音由强变弱
2度2期:房室传导比例3:1或2:1,2PP<RR;PR间期不变,突然传导阻滞,突然丢失QRS
3度:PR间期长短不一,无规律
治疗
1度和2度1期无需治疗
2度2期和3度传导阻滞需要治疗
2/3度传导阻滞
表现:心绞痛,脑缺血短暂意识丧失等
心电图:房室分离体征:大炮音;心房率大于心室率
心房和心室同时收缩的标志:大炮音
治疗
药物: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
根治术:起搏器(首选)
有起搏器选起搏器,没起搏器选以上都不对,除非是问药物治疗
预激综合征
又称WPW综合征
临床表现
房扑或房颤,心室率>200次/分
ECG
1. P-R间期<0.12s,P波正常
2. QRS时间>0.11s
3. QRS波群起始部分变粗钝,称为预激波或δ波
4. 继发性ST-T改变,与QRS主波相反
首选检查
心内电生理检查,可指导药物和射频消融
治疗
1. 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多数不用治疗
2. 预激综合征伴室上速者
药物
首选腺苷消除折返,或维拉帕米(慎用)静注
复律药物线IA,IC,III类药物,电复律
普罗帕酮,胺碘酮等
禁用洋地黄,慎用维拉帕米
对因
导管消融是根治首选
3. 预激综合征伴有房颤者
药物
首选胺碘酮,普罗帕酮,电复律
禁用洋地黄,钙离子拮抗剂
β受体阻滞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