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口腔解剖生理学-磨牙外形思维导图
关于口腔解剖生理学 人卫第八版思维导图,介绍详细,描述全面,希望对感兴趣的小伙伴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3-12-04 10:18:57磨牙外形
磨牙组
特点:磨牙的牙冠体积大,第一磨牙至第三磨牙体积逐渐减小。牙冠呈立方体或长方形,由颊面,舌(腭)面,近中面和远中面四个轴面及一个𬌗面组成,其中颊 舌(腭)面呈梯形,邻面呈四边形,𬌗面有4~5个牙尖,牙根一般为2~3根。磨牙具有磨细食物的作用。
(一)上颌第一磨牙
特点:约6岁左右萌出,故称其为“六龄牙”,是上颌牙弓中体积最大的牙。
(1)颊面:略似梯形,近远中宽度大于𬌗颈高度,近中缘长而直,远中缘稍短而突,近中颊尖,远中颊尖的近中斜缘.远中斜缘构成𬌗缘,𬌗缘宽度大于颈缘宽度。近中颊尖略宽于远中颊尖,两尖之间有颊沟通过,约与颊轴嵴平行,近中颊尖的颊轴嵴较远中颊轴嵴明显。外形高点在颈1/3处。
(2)舌面:与颊面大小相近或稍小 ,近中舌尖 远中舌尖的近中缘、远中斜缘构成𬌗缘。近中舌尖宽于远中舌尖,远中舌沟由两舌尖间通过并延伸至舌面1/2处。舌轴嵴不明显,外形高点在舌中1/3。近中舌尖的舌侧偶有第五牙尖,该尖是维也纳牙科医师carabelli于1842年首先发现,故又称卡氏尖。第五牙尖与近中舌尖之间有新月形的沟分隔,尖顶既不达𬌗面,也无髓角,称其为卡氏结节更为恰当。
(3)邻面:似四边形,近中面大于远中面 颊舌径大于𬌗颈高度,颈部平坦,外形高点在𬌗1/3处。近中接触区在近𬌗1/3与颊1/3,中1/3交界处,远中接触区在近𬌗1/3的中1/3处。
(4)𬌗面:
特点:𬌗面结构复杂,尖窝起伏,沟嵴交错,外形轮廓呈斜方形。
①边缘嵴:𬌗面的四周由颊𬌗边缘嵴,舌𬌗边缘嵴,近中边缘嵴和远中边缘嵴组成。颊𬌗边缘嵴由近中颊尖的近远中牙尖嵴及远中颊尖的近远中牙尖嵴构成。舌𬌗边缘嵴由近中舌尖的近远中牙尖嵴和远中舌尖的近远中牙尖嵴构成。近中边缘嵴短而直,远中边缘嵴稍长。近中颊𬌗角及远中舌𬌗角为锐角。远中颊𬌗角及近中舌𬌗角为钝角。
②牙尖:𬌗面有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近中舌尖、和远中舌尖四个牙尖,其中近中舌尖最大,其次是近中颊尖,远中颊尖 远中舌尖最小。颊尖较尖锐,是非功能尖 舌尖圆钝为功能尖,近中舌尖是上颌第一磨牙的主要功能尖。
③三角嵴:四个牙尖各有一条三角嵴。近中颊尖三角嵴由其牙尖顶端斜向远中舌侧至中央窝。近中舌尖三角嵴由其牙尖顶端斜向远中颊侧至𬌗面中央,远中颊尖三角形由其牙尖顶端斜向舌侧略偏近中至𬌗面中央,近中舌尖三角嵴与远中颊尖三角嵴斜形相连形成斜嵴,是上颌第一磨牙的解剖特征。远中舌尖三角嵴较小,自其牙尖顶端斜向颊侧略偏近中至𬌗面中央。
④窝 点隙:𬌗面的中部凹陷成窝,主要的窝有三个,中央窝 近中窝 远中窝。中央窝较大,位于近中颊尖三角嵴的远中面与近中舌尖和远中颊尖三角嵴的近中面之间,窝内中央点隙。远中窝较小,位于远中颊舌尖三角嵴与远中边缘嵴之间的近似三角形的小窝,又称远中三角窝。除中央窝和远中窝外,还有一个小窝位于近中颊舌尖三角嵴与近中边缘嵴之间的近似三角形的近中窝,又称近中三角窝。
⑤沟:𬌗面发育沟主要有三条。颊沟由中央点隙伸向颊侧,在两颊之间跨过颊𬌗边缘嵴至颊面,由中央点隙伸向近中形成近中沟,止于近中三角窝内的近中点隙,由近中点隙发出数条副沟,如近中三角颊沟,近中三角舌沟,近中边缘沟等。远中窝内有一斜行发育沟称为远中舌沟,由远中点隙发出经两舌尖之间跨过舌𬌗边缘嵴至舌面,另外由远中点隙可发出数条副沟,如远中三角颊沟,远中三角舌沟 远中边缘沟等。中央点隙向远中方向形成远中沟,又称为斜嵴横沟,通常在到达斜嵴时已不明显,但此沟亦可跨过斜嵴至远中窝内,在上颌第一磨牙此沟不明显。
⑥斜面:每一牙尖都有四个斜面,其中颊尖的颊斜面与对颌牙无咬合接触,但颊尖的舌斜面 舌尖的颊斜面和舌斜面与对颌牙均有咬合接触。
牙根:
特点:由三根组成 颊侧两根分别为近中颊根和远中颊根,舌侧根 称舌根。近中颊根位于牙冠近中颊侧颈部之上,其颊面宽于舌面,近远中面皆平。远中颊根位于牙冠远中颊侧颈部之上,较近中颊根短小,舌根位于牙冠舌侧颈部之上,是三根中最大者 其颊舌面较宽且平,舌面有沟。两颊根之间相距较近 颊根与舌根之间分开较远 三根之间分叉较大 有利于牙的稳固。
(二)上颌第二磨牙
特点:与第一磨牙形态相似 较上颌第一磨牙稍小。
1.牙冠颊面自近中向远中向舌侧的倾斜度大于上颌第一磨牙 远中颊尖明显缩小,近中颊轴嵴较远中颊轴嵴突出。
2.远中舌尖更小,近中舌尖占舌面的大部分,极少数有第五牙尖。
3.𬌗面斜嵴不如上颌第一磨牙明显,远中沟(斜嵴横沟)比上颌第一磨牙明显,远中舌沟不明显。有些上颌第二磨牙的近中舌尖特大,而远中舌尖不显著,舌面明显小于颊面。
4.牙根数与上颌第一磨牙相同,颊舌根间分叉度较小 且向远中偏斜。少数牙近中颊根或远中颊根与舌根融合 或近远中颊根融合成两根,极少数为近远中颊根和舌根相互融合。
(三)上颌第三磨牙
特点:形态 大小 位置变异最多。
1.该牙标准形态与上颌第二磨牙相似,但牙冠较小,根较短,各轴面中1/3较圆突,颊舌面外形高点均在中1/3处。
2.牙冠颊面自近中向远中向舌侧的倾斜度更大,远中舌尖很小或缺如,颊面宽于舌面,𬌗面呈圆三角形,副沟多。有时牙尖多而界限不清。
3.牙根的数目和形态变异很大,多数合并成一锥形根。
(四)下颌第一磨牙
特点:恒牙中最早萌出的牙,5个面 5个尖 2个根,约六岁左右萌出 亦称其为六龄齿,是下颌牙弓中体积最大的牙。
1.牙冠
(1)颊面:略似梯形,𬌗缘长于颈缘,近远中径大于𬌗颈径,近中缘直 远中缘突。𬌗缘可见近中颊尖 ,远中颊尖和远中尖的半个牙尖,分别由颊沟和远颊沟分开,颊沟末端形成点隙。近远中颊尖的颊轴嵴与颊沟平行,远中尖的颊轴嵴不明显。颊颈嵴与颈缘平行。外形高点在颊颈1/3处。
(2)舌面:似梯形,比颊面小且稍圆突。𬌗缘可见近中舌尖,远中舌尖,舌沟从两舌尖通过,舌轴嵴不明显。外形高点在舌中1/3处。
(3)邻面:似四边形,牙冠向舌侧倾斜,颊尖较舌尖低。远中面小于近中面。近中颊角和近中舌𬌗角较锐。近中接触区靠近𬌗1/3的颊侧1/3处,远中接触区在近𬌗1/3的中1/3处。
(4)𬌗面:𬌗面形态复杂,为𬌗面尖,嵴 窝 沟 斜面最多的牙。近中边缘嵴较长且直,远中边缘嵴较短且突。
①边缘嵴:𬌗面的四周由四条边缘嵴围成,颊𬌗边缘嵴长于舌𬌗边缘嵴,近中边缘嵴较长且直,远中边缘嵴较短且突。
②牙尖:𬌗面有5个牙尖。颊尖短而圆钝,舌尖长而尖锐,远中尖最小,位于颊面与远中面交界处。
③三角嵴:𬌗面有5条三角嵴伸向𬌗面中央,远中颊尖三角嵴最长 远中尖三角嵴最短。
④窝 点隙:𬌗面有中央窝,位于近中颊舌三角嵴的远中面,远中颊舌尖三角嵴的近远中面,远中尖三角嵴的近中面之间,窝内有中央点隙。除中央窝外,还有两个小窝,一是位于近中颊舌尖三角嵴的近中面与近中边缘嵴之间的似三角形的近中窝,又称近中三角窝。另一个是位于远中尖三角嵴的远中面与远中边缘嵴之间似三角形的远中窝又称远中三角窝。
⑤沟:𬌗面共🈶5条发育沟。颊沟自中央点隙伸向颊侧,经近远中颊尖之间至颊面,末端形成点隙;舌沟自中央点隙经近远中舌尖之间至舌面;近中沟自中央点隙伸向近中,止于近中边缘嵴内;远中沟由中央点隙伸向远中,止于远中边缘嵴内;远颊沟从远中沟分出,自远中颊尖与远中尖之间向远颊方向至颊面。
⑥斜面:每一牙尖都有四个斜面,其中舌尖的舌斜面与对颌牙无咬合接触,舌尖的颊斜面及颊尖和远中尖与对颌牙均有咬合接触。
2.牙根
为扁而厚的双根,根干较短。近中根比远中根稍大,近远中根面有长形凹陷;远中根仅在近中根面上见长形凹陷。根尖偏向远中。远中根偶分为颊舌两根 ,远中舌根短小弯曲。
(五)下颌第二磨牙
特点:与下颌第一磨牙形态相似,根据其𬌗面形态可分为 四尖型和五尖型。
1.牙冠
四尖型为下颌第二磨牙的主要类型,𬌗面呈方圆形,有4个牙尖,其中近中颊舌尖大于远中颊舌尖 无远中尖。𬌗面中央窝内有4条发育沟呈“+”形分布 即颊沟 舌沟 近中沟和远中沟,边缘嵴和发育沟使整个𬌗面似一“田”字形,是该牙的特点。五尖型下颌第二磨牙与下颌第一磨牙相似,但稍小,𬌗面具有5个牙尖和5条发育沟 离体后两者不易区分。
2.牙根
多为双根,较扁,根分叉度较下颌第一磨牙小 根尖皆偏远中 有时聚成一锥体形。少数牙近远中颊侧融合,舌侧仍分开,牙根横断面呈C形 称为C形根。极少数分叉为三根, 即近中颊根,近中舌根和远中根。
(六)下颌第三磨牙
特点:形态大小位置变异最多。
1.该牙标准形态如𬌗面有五尖侧与下颌第一磨牙形态相似,有四尖者与下颌第二磨牙相似。
2.牙冠各轴面光滑,外形高点均在牙冠中1/3处。𬌗面缩小,牙冠似球形。𬌗面的尖 嵴 窝 沟 不清晰,副沟多。
3.牙根常融合成锥形根 也有分叉成多根者。
(七)上颌磨牙与下颌磨牙的区别
1.上颌磨牙的牙冠较直,而下颌磨牙的牙冠向舌侧倾斜。
2.上颌磨牙的牙冠𬌗面呈斜方形,近远中径小于颊舌径,而下颌磨牙的牙冠𬌗面呈长方形 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
3.上颌磨牙的颊尖锐,舌尖钝 舌尖为功能尖,而下颌磨牙的舌尖锐 颊尖钝 颊尖为功能尖。
4.上颌磨牙多为三根,而下颌磨牙多为双根。
(八)磨牙应用解剖
1.第一磨牙萌出早,𬌗面窝沟点隙较多,易发生龋坏,充填或修复时应注意恢复其正常的解剖形态。
2.第一磨牙与第二乳牙形态相似,位置邻近,替牙期同时存在于口腔中,容易误认 拔第二乳磨牙时应注意鉴别。
3.上颌第二磨牙牙冠颊面正对的颊黏膜为腮管口的开口处 上颌第三磨牙可作为寻找腭大孔的标志。
4.第三磨牙易发生先天缺失或形态位置异常,常因阻生而引起冠周炎或第二磨牙龋坏,应尽早拔除;若位置正常,且有正常咬合关系,则应保留。
5.拔除上下颌磨牙时 应注意牙根的数目,分叉度和方向,以免牙根折断或牙根残留。
6.上下颌第一磨牙的位置关系在建立正常咬合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故应尽保留。如拔除也应尽早修复,以免引起邻牙移位而影响正常的咬合关系。
7.上颌磨牙与上颌窦关系密切 根尖感染可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断根拔除时不应使用推力,以免断根进入上颌窦。下颌磨牙根尖与下颌神经管接近,断根拔除时,不宜使用压力,以免损伤下牙槽神经和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