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医学-血管
解剖生理学人卫教材第八版思维导图,面颈部的动静脉血管纵横交错,血运非常丰富,其动脉来源于颈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在颈部分支为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
编辑于2023-12-04 10:34:43血管
面颈部的动静脉血管纵横交错,血运非常丰富,其动脉来源于颈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在颈部分支为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
动脉
(一)颈总动脉(颈动脉窦,颈动脉体)
左颈总动脉较长(起自主动脉弓)
右颈总动脉较短(起自头臂干)
颈总动脉——甲状软骨上缘水平——颈内动脉(入颅前无分支)——颈外动脉(数个分支)
临床上常作为摸脉、暂时性压迫止血的部位。是否有分支,是颈部手术中辨别颈内与颈外动脉的重要标志。
1.颈动脉窦:颈内动脉起始处或颈总动脉分叉处的膨大部分,窦壁内含有特殊压力感受器,当动脉压升高或受到其他压力刺激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心率减慢,末梢血管扩张使血压降低。临床上在颈总动脉分叉处附近进行手术时,常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封闭,以避免由于压迫颈总动脉或不慎累及颈动脉窦,导致心率减慢,血压降低之颈动脉窦综合征。
2.颈动脉体:棕色 椭圆扁平小体,颈动脉体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和感觉神经末梢,属化学感受器。能感受,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当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可反射性地使呼吸运动加快加深。
(二)颈外动脉
1.甲状腺上动脉:舌骨大角稍下方,途中发出胸锁乳突肌支、舌骨下肌支、环甲肌布于舌骨下肌群及其附近皮肤,是临床应用舌骨下肌皮瓣的血供来源。临床上可选在甲状腺上动脉起始处,行颈外动脉逆行插管区域化疗;颈外动脉结扎术在该动脉与舌动脉之间进行。因此,甲状腺上动脉的起点是一常用的解剖标志。
2.咽升动脉:自颈动脉起始部内侧壁分出,沿咽侧壁上行达颅底,分支布于 咽 软腭 腭扁桃体和颈深肌群等。
3.舌动脉:舌骨大角尖为寻找舌动脉起始位置或颈外动脉的标志。舌动脉分三段:
(1)自舌动脉的起点至舌骨舌肌后缘处。此段舌动脉外径约为2.1mm,位置表浅,易于暴露,临床常选作游离瓣手术血管吻合的受区动脉;或作舌动脉结扎术,以控制舌部手术或损伤时的出血。
(2)系舌动脉在舌骨舌肌深面一段。
(3)舌动脉于舌骨舌肌前缘处分成舌下动脉、舌深动脉两终支。舌下动脉起始后,前行于颏舌肌与下颌舌骨肌之间至舌下腺,供应舌下腺,口底黏膜及舌肌。颈深动脉为舌动脉的直接延续。 (2018湖科真题)临床将舌动脉起始部作为结扎颈外动脉的标志,可作舌动脉插管灌注化学药物以治疗舌部的恶性肿瘤。
4.面动脉:舌骨大角稍上方,二腹肌后腹下缘处 其分支有:
(1)腭升动脉:起自面动脉起始部,沿咽上缩肌与翼内肌之间上行达颅底,分布于软腭及腭扁桃体等处。
(2)腺支:在下颌下腺鞘中发出3~4支,分布在下颌下腺及其附近的肌、淋巴结和皮肤。
(3)颏下动脉:临床应用颈阔肌皮瓣在舌骨上区部分的血供主要来自颏下动脉,有文献报道以颏下动脉为蒂的岛状肌皮瓣,修复唇颊和口底缺损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4)下唇动脉:穿入口轮匝肌,沿下唇黏膜下层行至中线,与对侧同名动脉吻合。此外还与下牙槽动脉分出的颏动脉吻合。下唇动脉供应下唇黏膜、腺体和肌肉。
(5)上唇动脉:稍粗于下唇动脉,弯曲亦较明显,于口角附近发出后进入上唇,穿口轮匝肌与唇黏膜之间前行至中线,与对侧同名动脉吻合,供应上唇组织。临床行唇裂修复术或严重的唇外伤出血,可用唇夹或拇指、示指夹持口唇进行暂时止血。
(6)内眦动脉:又称角动脉,为面动脉的末段,经鼻的外侧上行,分支供应鼻背和鼻翼,动脉终端行至眼内眦,与眼动脉的分支相吻合。
面动脉在临床上经常用作吻合各种游离组织瓣的受区供给动脉。
5.枕动脉:与面动脉同高度起于颈外动脉的后外壁。临床上制作肌蒂位于上方的胸锁乳突肌肌皮瓣时,应注意上述动脉走行与吻合支之间的关系,避免损伤枕动脉及其分支,以保证肌皮瓣的血供。
6.耳后动脉:于下颌后窝内,二腹肌后腹和茎突舌骨肌上缘,起自颈外动脉后壁,在腮腺深面沿茎突舌骨肌上缘向后上行,经面神经主干浅面,至外耳道软骨与乳突之间,分布于耳廓后部的肌肉和皮肤。耳后动脉与枕动脉和颞浅动脉均有吻合。临床常以该动脉为蒂设计耳后轴型皮瓣。
7.上颌动脉:又称颌内动脉
(1)第一段:又称下颌段,由起始处至翼外肌下缘,横行于髁突颈部深面,耳颞神经浅面。临床上行髁突切除或行下颞下颌关节成形术时,应注意保护该段动脉。此段动脉越过其深面的下牙槽神经并沿翼外肌下缘续于第二段。下颌段主要分支为:
①脑膜中动脉:起始后经蝶下颌韧带与翼外肌之间上行,经耳颞神经两根之间,穿刺孔进入颅中窝,行于硬脑膜内分为前后两支,供应硬脑膜。
②下牙槽动脉:于翼外肌下缘附近,起自上颌动脉下壁,紧贴下颌支的内侧面,经下牙槽神经后方,穿下颌孔进入下颌管,在管内分支供应下颌骨 下颌磨牙 前磨牙 牙槽突 牙周膜及牙龈。下牙槽动脉进入下颌孔之前尚分出下颌舌骨肌动脉,主要供应该肌。在行下颌升支的正颌外科手术时,应避免伤及下牙槽动脉。
(2)第二段:又名翼肌段,为最长的一段,通常经翼外肌下头的浅面(有时在肌的深面),斜向前上,行于颞肌深面,经翼外肌两头之间至翼上颌裂。该段的分支主要供应咀嚼肌、颊肌、以及颞下颌关节囊等结构。其分支与面动脉、颞浅动脉、眼动脉的分支吻合。
(3)第三段:即翼腭段,为上颌动脉的末段,经翼上颌裂进入翼腭窝。翼腭段的分支有:
①上牙槽后动脉:于上颌动脉即将进入翼腭窝处发出,沿上颌骨体后面下行,发出分支穿牙槽孔,进入上颌窦后壁的牙槽管。
②眶下动脉:起于上颌动脉之上牙槽后动脉起点附近,或与上牙槽后动脉共干发出。
③腭降动脉:在翼腭窝内发出。在行上颌骨Le Fort I型骨切开术时伤及腭降动脉,可引起严重出血。
④蝶腭动脉:为上颌动脉的终支,经蝶腭孔至鼻腔,分支供应鼻腔外侧壁、鼻中隔、鼻窦及硬腭前部。
翼上颌连接的平均高度为14.6mm,上颌动脉至翼上颌连接处最下缘的平均距离是25mm,因此上颌动脉翼腭段距翼上颌连接处的上端尚有10mm的距离。
8.颞浅动脉
(1)面横动脉
(2)额支
(3)顶支
自颞骨颧突根部上缘至颈外动脉各分支口中心点及颈总动脉分叉处的距离,其测量结果依次为
①至上颌动脉口中心点约3.5cm
②至面动脉口中心点约7.5cm
③至舌动脉口中心点约8.6cm
④至甲状腺上动脉口中心点约为9.4cm
(三)颈内动脉
颈内动脉系营养脑、眶内结构及额鼻部动脉主干,于颈动脉三角内起自颈总动脉,沿咽侧壁向上达颅底,穿颞骨岩部颈动脉管进入颅腔。
1.颈内动脉颈部
2.颈内动脉颅内部
(四)锁骨下动脉
1.椎动脉:通常穿行第6至第一颈椎横突孔,经枕骨大孔进入颅腔,汇合成一条基底动脉,分支供应脑和脊髓,其末端分为左右大脑后动脉,参与脑底动脉环的组成。
2.甲状颈干
(1)甲状腺下动脉:起始后向上横过颈动脉鞘的后面,至甲状腺侧叶的下端,分数支布于甲状腺、咽、喉、食管、气管等。在腺内与甲状腺上动脉分支相吻合。
(2)颈横动脉:多起自甲状颈干,斜方肌皮瓣常以颈横动脉作为血供蒂。
3.肋颈干:起自锁骨下动脉的第二段,其分支的颈深动脉分支至颈深部,并与枕动脉支相吻合。
(五)头颈部的动脉吻合
特点:1.头颈部通过广泛的动脉吻合,使血液供应十分充足,有利于创伤的愈合及整形手术的成功。 2.当进行范围较大的手术时,为防止出血过多,虽然结扎了有关动脉主干,仍可通过动脉吻合而不影响局部供血。 3. 但也由于丰富的动脉吻合,又是口腔颌面颈部损伤或手术时出血较多的不利因素。同时如遇到口腔颌面颈部大出血时,虽然压迫或结扎伤侧主要供血动脉,有时仍不能完全止血。
主要吻合分支
1.颈外动脉分支间的吻合
2.颈内外动脉间的吻合
3.颈内外动脉与锁骨下动脉间的吻合
静脉(呈网状分布)
(一)口腔颌面部浅静脉(面静脉,颞浅静脉)
1.面静脉:起始于内眦静脉止于下颌下三角,再经过下颌下腺、二腹肌后腹和茎突舌骨肌的浅面,在下颌角的后下方 与从后上方来的下颌后静脉的前支,汇合成面总静脉,于舌骨大角附近注入颈内静脉。鼻根部和两侧口角连成的三角区称面部危险三角区。
2.颞浅静脉:起始于头皮内的静脉网,由额支和顶支在颧弓上方汇合而成,于颧弓根部浅面穿入腮腺。临床上形成额部皮瓣时应注意避免损伤颞浅静脉及其交通静脉支,以免皮瓣回流的静脉血受阻而发生坏死。
(二)口腔颌面部深静脉
主要有:翼静脉丛 上颌静脉丛 下颌后静脉与面总静脉,位置较深
1.翼静脉丛:位于颞下窝内,相当于上颌结节后上方处,分布于颞肌及翼内、外肌之间。该静脉丛向后汇集成上颌静脉,在施行上牙槽后神经传导阻滞麻醉时,应正确掌握注射针的方向、角度及深度,避免刺破翼静脉丛而发生血肿。 向前:面深静脉 向后外:上颌静脉 向上:通过卵圆孔网破裂孔导致血管沿静脉与颅内海绵窦相连。
2..上颌静脉:起始于翼丛的后端 ,于下颌支后缘附近汇入下颌后静脉。
3.下颌后静脉:下颌后静脉出腮腺下端后有面神经的下颌缘支跨越其浅面,故可借下颌后静脉寻找下颌缘支,再追踪面神经干。
4.面总静脉:为一端粗静脉干,在颈动脉三角内,下颌角后下方。
(三)颈部浅静脉
1.颈外静脉:为颈部较大的浅静脉,位置表浅,大部分位于浅筋膜内,胸锁乳突肌的表面,此静脉由前后两支合成,前支是下颌后静脉的后支,后支由枕静脉与耳后静脉合成。前后两支在下颌角附近汇合,沿胸锁乳突肌表面向下后行,至该肌后缘,距锁骨中点上方约2.5cm处,穿过颈深筋膜浅层至深部,汇入锁骨下静脉,偶有汇入颈内静脉者。颈外静脉收集枕部和颈外侧部的皮肤和肌肉的静脉血。
2.颈前静脉:起于颏下部的浅静脉,沿颈前正中线两侧下行,在颈下部附近呈直角转向外行,注入颈外静脉终末部,偶尔注入锁骨下静脉或头臂静脉。在临床上,颈外和颈前静脉常作为游离组织瓣整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吻合静脉。
(四)颈部深静脉
1.颈内静脉:头颈部粗大的静脉干,为头面颈部血管回流的主要静脉。起始于颈内动脉的背侧,邻近咽的外侧壁,后沿颈总动脉外侧下行,并与迷走神经一起被包于颈鞘内,向下前行至锁骨的胸骨端深面,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颈内静脉下端亦膨大形成颈静脉下球,膨大腔内上方有一对瓣膜,有时下方亦有,这些瓣膜有防止血液逆流的作用。
2.锁骨下静脉:位于颈根部,为腋静脉的延续,自第一肋骨外侧缘,在胸锁关节后方、前斜角肌内侧缘,与颈内静脉汇合形成头臂静脉。
(五)颅内外静脉的交通
1.导血管
2.板障静脉
3.脑神经及血管周围的静脉网
4.眼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