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跳频通信采用了比定频多得多的频率,具有了较大的跳频处理增益,那么在任何情况下跳频通信效果都应该优于定频通信,但事实并非如此。
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定频通信能力实际上比跳频强。这是由于跳频通信在换频期间内不能传输信息,为了信息传输的完整性,在发端要将原连续的数据流进行压缩,在频率驻留期间发送,而在接收端要对间断的压缩数据流进行解压,还原成连续的数据流。所以,跳频信道中实际传输的数据速率要高于原数据速率(对应于定频通信速率)。
根据通信原理,在同样信号功率和信道条件下,高数据速率信号的每比特能量要小于低数据速率信号的每比特能量,即:比特信噪比下降,使得高速率传输时的误码率要高于低速率传输时的误 码率。再加上跳频同步误差、位同步误差、信道机调谐误差、接收机各频点灵敏度误差、功放和天线频响平坦度误差等因素,造成了跳频处理的固有损耗,或者说跳频信号在处理中受到了损伤,使得在无干扰和同等功率条件下跳频通信距离一般比定频通信距离缩短1/5左右。
在民用和工业等用频设备形成的固定干扰(非有意干扰)环境下,定频通信的效果可能仍然比常规跳频通信效果好。若固定干扰超过跳频通信系统的干扰容限,跳频通信将无法工作,即使固定干扰没有超过跳频通信的干扰容限,也会有一部分跳频频率会受到无意干扰,从而影响跳频通信的效果;对于定频通信,则有可能在众多的固定干扰空隙中选择一个以上较干净的频点进行通信,相当于无干扰或干扰较弱的定频通信。
尽管在无干扰和非人为有意干扰环境条件下,定频通信可以通过频率选择得到较好的通信效果,但并不能说明定频通信具有战场适应能力。因为在战场干扰环境下,定频通信的频点只要遇到敌方有意干扰便不能工作,是不可靠的。
跳频通信装备即使在遇到一定干扰情况下,也能维持相应的通信能力,从而比定频通信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这就是跳频通信的稳健性(或称鲁棒性),即:跳频通信以跳频扩展频谱、系统复杂性和信号损伤为代价,换来了抗干扰能力的提高。
比如,若不对民用手机频率实施干扰,大家会感到民用手机很好用,但只要对其进行干扰,马上手机通信中断。再比如,在海湾战争中,伊军定频电台在联军强大的干扰面前一筹莫展;而在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军队的跳频电台却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实际上,在无干扰和非人为有意干扰环境中,只需要使用定频通信,而跳频是针对敌方有意干扰而设计和使用的。如果在敌方有意干扰的情况下,还是跳频通信效果不如定频,那就是组网、集成环境、电磁兼容和战场管理控制等使用方面可能存在问题,或装备可靠性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