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伏安分析法
这是一篇关于伏安分析法的思维导图。伏安分析法是根据被测物质在电解过程中的电流-电压变化曲线来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一种电化学分析方法。
编辑于2021-06-03 15:44:41伏安分析法
定义及分类
定义:以测定电解过程中的电流-电压曲线为基础的一类电化学分析法称为伏安法
分类:普通伏安法和极谱法 它们的区别在于工作电极的不同。
使用固体电极或表面静止的电极,如铂电极、悬汞电极、汞膜电极作为工作电极的,称为伏安法
使用滴汞电极或其它表面周期性更新的液体电极(极化电极)作为工作电极的,称为极谱法
去极化电极 电极电位不随电流变化的电极叫做理想的去极化电极,如甘汞电极或大面积汞层。
极化电极 如果一支电极通过无限小的电流,便引起电极电位发生很大变化,这样的电极称之为极化电极,如滴汞电极。 有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电位偏离平衡电位的现象称为电极的极化
产生电极极化的原因有:
极谱图
形成原理 工作电极:滴汞电极(阴极) 参比电极:大面积饱和甘汞电极(阳极) 电解液:PbCl2稀溶液在试液中加入大量KCl,通N2除去溶液中的溶解氧。调节汞柱高度使汞滴以2~3d/10s的速度滴下。 改变外加电压(由-0.2 V逐渐增加到-0.7 V左右),记录电流-电压曲线,即极谱图。
涉及的概念
极谱分析的特性及滴汞电极的特点
极谱分析的特性
① 电极的特性 使用了一支极化电极和另一支去极化电极作为工作电极; 滴汞电极的i/S很大,是个完全的极化电极,甘汞电极的面积很大,是个完全的非极化电极,电位保持不变 ②电解条件的特性 在溶液静止的情况下进行的非完全的电解过程; 使用了大量的电解质; 外加电压是逐渐增加的。
滴汞电极的特点
①汞滴的不断下滴,电极表面吸附杂质少,表面经常保持新鲜,测定的数据重现性好。 (受汞滴周期性滴落的影响,汞滴面积的变化使电流呈快速锯齿性变化); ②氢在汞上的过电位比较大,滴汞电极的电位到-1.3 V(vs SCE)还不会有氢气析出,这样在酸性溶液中也可进行极谱分析。 ③许多金属可以和汞形成汞齐,降低了这些金属离子在滴汞电极上的还原电位,使之更易电解析出。 ④汞易提纯,能够得到高纯度的汞,是保证极谱法具有很好的重现性和准确度的重要条件之一。 ⑤汞易挥发且有毒。 ⑥汞能被氧化,滴汞电极不能用于比甘汞电极正的电位。 ⑦滴汞电极上的残余电流较大,限制了测定的灵敏度。
极谱曲线
极谱曲线形成条件 待测物质的浓度要小,快速形成浓度梯度。 溶液保持静止,使扩散层厚度稳定,待测物质仅依靠扩散到达电极表面。 电解液中含有较大量的惰性电解质,使待测离子在电场作用力下的迁移运动降至最小。 使用两支不同性能的电极。极化电极的电位随外加电压变化而变,保证在电极表面形成浓差极化。
U=ESCE -Ede+iR+h h是金属的过电位,可忽略,iR也可忽略,ESCE保持不变,亦即相对饱和甘汞电极而言,外加电压,U=-Ede(vs.SCE) 所以,从实验中得到的电流~外加电压(i~U)曲线与作为理论分析基础的电流~滴汞电极电位(i~Ede)曲线是完全等同的。
扩散电流方程
尤考维奇方程式
影响极限扩散电流的因素
毛细管特性:m2/3t1/6,称为毛细管常数,该常数除了与毛细管的内径等因素有关外,还与汞柱压力(汞柱高)有关。扩散电流与汞柱高的平方根成正比。
电极反应的电子数:n越大极限电流越大
温度:在尤考维奇方程式中,除n以外,其余各项都是温度的函数.实验证明,室温时,温度每升高1℃,将使扩散电流约增加1.3 %,所以,在极谱法中要求温度固定。 id与c在滴汞时间太短时不成直线,因为受快速滴汞搅动,干扰了扩散层。一般滴汞时间3~7秒。
定量分析方法
在由实验所得到的极谱图中,极限电流减去残余电流后得到的扩散电流的大小为极限扩散电流。 极限扩散电流的大小,在极谱图上通常以波高来表示。 h=Kc波高的测量:平行线法,三切线法
极谱分析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特点:① 灵敏度高,最适宜的测定浓度范围约为10-2 ~ 10-4 mol/L ② 相对误差一般为2%,可与比色法等相媲美。 ③ 在合适的情况下,可同时测定4~5种物质。 ④ 分析时只需很少量的试样。⑤ 分析速度快,适用于同一品种大量试样的分析测定。 ⑥ 电解时通过的电流很小,所以分析后溶液的成分基本没有改变,被分析过的试液重新进行测定,其结果仍与前次相符。 ⑦ 凡在滴汞电极上可起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包括金属离金属络合物、阴离子和有机化合物等,都可用极谱法测定。 常使用极谱分析测定的金属元素有Cu、Pb、Cd、Cr、Mn、Fe、Co、In、Sn、Sb、Bi等;非金属元素有卤素(Cl-、Br-、I-)以及O、Se、Te、S(S2-、SO32-、S2O32-)等。
极谱分析的局限性
① 用汞量和时间—直流极谱法获得一个极谱波需要数百滴汞,而且施加直流电压的速度缓慢,约0.2V·min-1,费汞又费时间。 ② 分辨率—直流极谱波呈台阶形,当两物质的半波电位差小于100mV时两峰重叠,无法测量,因此分辨率差。 ③灵敏度—直流极谱法的充电电流大小与由浓度为10-5mol·L-1的去极剂产生的电解电流相当,因此灵敏度低。设法减少充电电流或增大电解电流,提高信/噪比,是提高测定灵敏度的重要途径 ④ ir降—使用两支电极,当溶液的ir降大时,并且有电解电流通过饱和甘汞电极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极化,此时测得的极谱波是i-V曲线而不是 i -Ede 曲线,这将引起半波电位负移,总电解电流减小以及极谱波变形等。采用三电极系统可以克服ir降等影响。
干扰电流及其消除方法
定义:在极谱分析中除了id 以外,还有一些其它因素引起的电流。这些电流与被测物质浓度无关,它们的存在会严重干扰极谱分析,因此,把id 之外的电流统称为干扰电流
分类
残余电流:在进行极谱分析时,外加电压虽未达到被测物质的分解电压,但仍有微小的电流通过电解池,这种电流称为残余电流。 扣除:ir应从极限扩散电流中扣除:作图法和空白试验
电解电流:由存在于滴汞上的易还原的微量杂质如水中微量金属离子、溶液中未除尽的氧等引起。 电容电流:又为充电电流,是残余电流的主要部分。是由于滴汞的不断生长和落下引起的。
迁移电流: 产生:由于电极对待测离子的静电引力导致更多离子移向电极表面,并在电极上还原而产生的电流。它不是因为由于浓度梯度引起的扩散,与待测物浓度无定量关系,故应设法消除。 消除:通常是加入支持电解质—类似于缓冲液
扩散电流与迁移电流的比较 本质区别在于离子从主体溶液到达电极表面的过程或机理不同。 扩散电流基于扩散力,与电极附近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迁移电流是基于电引力,与电极附近的电位梯度成正比。
极谱极大 产生:其产生过程为:毛细管末端汞滴被屏蔽—表面电流密度不均—表面张力不均—切向调整张力—搅拌溶液—离子快速扩散—极谱极大 消除:加入可使表面张力均匀化的极大抑制剂,通常是一些表面活性物质如明胶、PVA、Triton X-100等
氧波
产生: 两个氧极谱波: O2+2H++2e=H2O2 酸性溶液 (O2 + H2O + 2e == H2O2 +2OH-) 中性或碱性溶液 半波电位E1/2= -0.05 V (vs.SCE)。 H2O2+2H++2e=2H2O 酸性溶液 (H2O2 + 2e == 2OH-) 中性或碱性溶液 半波电位E1/2= -0.94 V (vs.SCE)
其半波电位正好位于极谱分析中最有用的电位区间(0~-1.2V) 因而重叠在被测物的极谱波上,故应加以消除。 消除: 通入惰性气体如H2、N2、CO2 (CO2仅适于酸性溶液); 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加入Na2SO3,还原O2; 在强酸性溶液中加入Na2CO3,放出大量二氧化碳以除去O2;或加入还原剂如铁粉,使与酸作用生成H2,而除去O2; 在弱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加入抗坏血酸。 分析过程中通N2保护(不是往溶液中通N2)。
氢波
溶液中的氢离子在滴汞电极上还原而产生的极谱波,称为氢波。 如果被测物质的极谱波与氢波相近,则氢波对测定会有干扰. 产生氢波一般发生在-1.2~-1.4 V(vs SCE)处。 半波电位较-1.2 V更负的物质,不能在酸性溶液中测定。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氢离子在更负的电位下起波,故其干扰作用大为减少。
半波电位——极谱定性分析原理
半波电位的定义 半波电位就是当电流等于扩散电流的一半时的电位,这个值与被还原离子的浓度无关。
半波电位的特性
①当温度和支持电解质浓度一定时,则半波电位数值一定,而与在电极上进行反应的离子浓度无关。 虽然不同金属离子具有不同的分解电压(其值随离子浓度而变),在一定条件下,半波电位是最具特征的数值。 ②半波电位的数值与所用仪器(如毛细管、检流计)的性能无关。 ③半波电位与共存的其它反应离子无关。 在实际测定中,金属离子常常以配合物的形式存在,生成配合物使半波电位向负的方向移动,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越大,半波电位越负。同一金属离子在不同的溶液中,可能有不同的半波电位。
半波电位的影响因素
①支持电解质的种类.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支持电解质中E1/2是不同的(离子强度不同) ② 溶液的酸度.许多反应H+是反应物或产物 ③ 温度.每升高10C,E1/2向负方向增加1mV ④ 络合物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