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理学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这是一个关于生理学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的思维导图,包含了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的生物电活动等。
这是一个关于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的思维导图,系统解剖学中的神经系统部分是一个复杂且精细的系统,它负责控制和协调人体内的各种功能活动。
这是一个关于病理学第四章炎症的思维导图,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针对各种损伤因子发生的复杂的预防反应血管反应为中心环节。
这是一个关于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思维导图,介绍了充血和淤血、 出血、 血栓形成、梗死、 栓塞等知识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膜的化学组成成分
脂质
磷脂70%
胆固醇20%
糖脂10%
脂质双分子层 头部极性亲水 疏水非极性尾部 是一种二维流体
整合蛋白70%
(受体,载体,通道,离子泵)
表面蛋白30%
(骨架蛋白,酶,信号转导蛋白)多见于细胞内侧
糖类
全部位于脂膜外表面
物质的跨膜转运
物质转运必备条件
细胞膜的通透性
转运动力:浓度差;电位差;渗透压差
物质转运方式
被动转运:顺浓度梯度,高浓度到低浓度,不消耗能量
单纯扩散
脂溶性物质
不需要载体蛋白,不消耗能量
易化扩散
经离子通道运转
化学门控通道(配体门控通道)
电压门控通道
机械门控通道
1.速度快 2.对离子有选择性 3.门控特性
经载体运转
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的转运
1.结构特异性高 2.饱和现象 3.竞争抑制性
需要膜蛋白帮助,不消耗能量
主动转运:逆浓度梯度,低浓度到高浓度,消耗能量
原发性主动转运
钠泵特点:有ATP酶活性 双向转运Na⁺、K⁺:每分解一个ATP,排出三个钠,吸入两个钾
钙泵
质子泵:H⁺-K⁺ATP酶
继发性主动转运
(利用原发性主动转运建立的离子浓度差)
与Na⁺转运同方向 同向转运
葡萄糖氨基酸在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吸收 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重吸收
与Na⁺转运反方向 反向转运
膜泡运输
出胞
入胞
吞噬
吞饮
液相入胞
受体介导入胞
细胞信号转导
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G蛋白耦连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G蛋白耦连受体
G蛋白
G蛋白效应器
第二信使
蛋白激酶(PK)
cAMP-PKA途径 IP₃-Ca²⁺途径 DG-PKC途径
酶耦连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酪氨酸激酶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大部分生长因子和部分肽类激素的信号转导
细胞的生物电活动
静息电位(RP)
概念
活细胞未受刺激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电位差,极性是外正内负,称为静息电位
产生机制
K⁺的跨膜扩散:正常细胞内K⁺浓度远大于细胞外K⁺浓度,K⁺有向外扩散趋势,细胞膜对K⁺通透性大 此时跨膜电位差为K⁺的平衡电位
Na⁺的内漏:静息电位时,细胞膜对Na⁺有一定的通透性,使静息电位稍小于K⁺的平衡电位数值
钠泵的生电作用(影响较小)
动作电位(AP)
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细胞膜两侧产生的快速、可逆并有扩布性的电位变化
特点
①全或无现象,不随刺激强度改变
②不衰减传导,不随传导距离改变
③脉冲式发放,不能相互融合或叠加
去极相
Na⁺通道开放,Na⁺内流,膜电位大致相当于Na⁺平衡电位
复极相
Na⁺通道失活,K⁺通道开放,K⁺持续外流
离子通道的实验研究
静息态(m门关闭) 失活态(h门关闭)
失活状态的Na⁺通道不能直接被激活,必须重新回到极化状态(备用态或静息态)
动作电位的触发
阈电位和静息电位差值大,细胞兴奋性较低(不容易兴奋),差值小,兴奋性高(容易兴奋)
动作电位的传播
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方式传导
动作电位期间细胞兴奋性变化
绝对不应期:Na⁺通道失活状态,无论多强的刺激都不能使细胞再次兴奋
相对不应期:Na⁺通道逐渐复活,未恢复到正常水平,受刺激后可发生兴奋,刺激强度要大于阈强度
超常期:Na⁺通道基本恢复到静息状态,膜电位和阈电位电位差距小,兴奋性高于正常值
低常期:Na⁺通道完全恢复到静息水平,膜电位和阈电位差距大,兴奋性低于正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