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十一章 康复医学基础知识
这是一篇关于第十一章 康复医学基础知识的思维导图。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20世纪中期出现的一个新的概念。康复医学和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临床医学并称为“四大医学”,它是一门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也就是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医学学科。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等是现代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编辑于2021-06-05 14:47:10第十一章 康复医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现代康复医学的兴起与发展
一、国外康复医学的发展
(一)萌芽探索阶段 1910-1945
一战、二战
(二)累积确定阶段 1946 - 1970
WHO认可
(三)蓬勃发展阶段 1970以后
国际物理与康复医学协会
二、国内康复医学的发展
(一)起步阶段 1984 - 1995
1984 七五 重点工程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工开
(二)试点推广阶段 1995 - 2005
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三)全面发展阶段 2005 至今
预防、治疗、康复并举的医院功能定位
三、我国康复服务体系及康复机构建设情况
1. 三级康复网络服务理念
(1)早期康复
国家级、省级大型康复中心或有条件的综合医院为主
疾病急性期的早期康复介入,与临床专科配合,提供及时有效、高水平的康复治疗
承担人才培养、培训的任务
(2)后期康复
区域性康复中心或专科医院及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为主
疾病恢复期患者提供专科化、专业化、系统的康复治疗
(3)社区康复
以社区康复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
疾病稳定期患者提供康复服务或家庭化的康复服务指导
2. 康复机构建设和服务现状
现状
残联各级康复中心
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
设备齐全
二级医院康复项目
不够全面
一级医院缺少康复资源
有待发展
(1)中国残联系统康复服务体系
残疾人保证体系
服务体系
基本上覆盖全国
(2)卫生部、地方政府管理的康复资源
各级医院的康复医学科
(3)民政系统康复资源
疗养机构
局限特定人群
(4)人事和社会劳动保障系统康复资源
工伤患者
职业康复
(5)教育系统康复资源
特殊教育和某类特定疾病的康复为主
(6)民办康复资源
第二节 康复医学基本概念
一、康复与康复医学
1. 康复Rehabilitation
WHO 1981定义
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各种方法,使病、伤、残者(包括先天性残疾)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使他们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能力得到尽可能的恢复,重新走向生活、工伤和社会
(1)医学康复
通过医学的方法和手段实现康复
药物
手术
物理疗法
(2)教育康复
特殊教育和培训
视力
听力
言语
智力
精神
(3)职业康复
回复就业能力,取得就业机会
职业评定
职业咨询
职业培训
职业指导
(4)社会康复
社会层面的措施,重返社会
无障碍设施
改善经济环境
改善法律环境
最终保证
(5)康复工程
研究残疾人康复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问题
假肢
矫形器
辅助工具
环境改造
2. 康复医学
概念
康复医学是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基础、功能评定方法、治疗技能和规范的医学应用学科,旨在预防和改善服务对象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回归家庭、社会、学习和工作。
(1)康复医学的内容
康复基础学
康复评定学
康复治疗学
康复临床学
社区康复学
(2)康复医学工作模式与康复评定会
多学科,多专业人员组成康复团队
确认功能障碍、制定康复目标、制定和修正康复计划
(3)康复医学的发展模式
人类医学模式发展三阶段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康复模式
综合考虑生物、心理及环境因素,除传统的生物方法外,包括社会科学和心理学方法
3. 服务对象
(1)残疾人
(2)老年人
(3)慢性病患者
(4)疾病和损伤的急性期和恢复期患者
(5)亚健康人群
二、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ICF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
1. 身体功能和结构
生理功能和解剖部分
缺失或偏离正常的身体功能和结构都被称为,损伤
2. 活动
个体执行任务的情况
正常
受限
3. 参与
个体在生活情景中可能体验到的问题
子主题
+个人因素、环境因素
三、残疾与残疾学
1. 残疾
指由于各种躯体、身心、精神疾病或损伤以及先天异常所致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的异常和(或)丧失,造成机体长期、持续或永久性的功能障碍状态,并影响到身体活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交往活动能力。
2. 残疾学
针对残疾人及残疾状态,研究残疾病因、流行规律、表现特点、发展规律、结局以及评定、康复与预防的学科。
3. 残疾分类
视力残疾
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双眼视野缩小影响日常生活
包括
盲
低视力
听力残疾
双耳不同程度永久性听力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
言语残疾
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或病程超过两年,不能或难以进行正常言语交流
包括
失语
运动性构音障碍
器质性构音障碍
发声障碍
儿童言语发育迟滞
听力障碍所致的言语障碍
口吃
肢体残疾
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功能损伤造成的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畸形
智力残疾
智能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伴有适应性障碍。
精神残疾
各类精神障碍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存在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影响生活
自闭症
多重残疾
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残疾
4. 残疾分级
视力
一级(最严重)
无光感~<0.02;或视野半径<5度
二级
0.02~<0.05;或视野半径<10度
三级
0.05~<0.1
四级
0.1~<0.3
听力
一级
>90dB HL
二级
81~90
三级
61~80
四级
41~60
言语
一级
无任何言语功能或语音清晰度小于等于10%
二级
11~25%
三级
26~45%
四级
46~55%
肢体
一级
四肢瘫
截瘫
双下肢
偏瘫
一侧肢体
单全上肢和双小腿缺失
单全下肢和双前臂缺失
双上臂和单大腿(或单小腿)缺失
双全上肢或双全下肢缺失
四肢在手指掌指关节和足跗跖关节以上不同部位缺失
双上肢功能极重度障碍或三肢功能重度障碍
二级
基本上不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
三级
能部分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
四级
基本上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
侏儒症
智力
一
25
20
二
26~39
20~34
三
40~54
35~49
四
55~75
50~69
精神
一级
116分
二级
WHO-DAS II
106-115
三级
96~105
四级
52~95
第三节 康复医学的基本内容
一、康复预防
首要任务
预防残疾的发生
三级预防
1. 一级预防
预防可能导致残疾的各种损伤和疾病,避免发生原发性残疾
主要措施
免疫接种、预防性咨询及指导、预防性保健、避免引发残疾的危险因素、实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合理行为及精神卫生
安全防护预防职业性工伤事故
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宣传教育及交通安全教育,减少各种意外事故造成的残疾
可降低70%
2. 二级预防
限制或逆转由损伤造成的残疾
可降低10~20%
主要措施
残疾早期筛查
定期健康检查
控制危险因素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早期医疗干预
早期康复治疗
必要的药物治疗
必要的手术治疗
系统的康复治疗
3. 三级预防
残疾已发生,防止残疾恶化,减少残疾残障给个人、家庭、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主要措施
防止残疾变成残障或降低残障影响
康复治疗
安装假肢
训练
通过职业咨询和训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或增强工作和学习能力
通过改变雇主和社会公众的态度和行为、保险等,促使残疾者重返家庭和社会
二、康复评定
1.定义
对病、伤、残者的功能状况及其水平进行客观、定性和(或)定量的描述,并对结果做出合理解释的过程
2.康复评定的目的
判断患者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程度,制定相应的康复目标
确定患者尚存的代偿能力情况
找出功能障碍的发展、转归和预后
制定康复治疗措施
决定康复治疗后患者回归及去向
评定康复治疗疗效
3.康复评定过程
1 初次评定
全面了解患者功能状况和障碍程度、致残原因、康复潜力,并估计预后,以此确定康复目标和制定康复治疗计划的依据
2 中期评定
康复治疗中期进行,了解患者功能改变情况,有无康复疗效,分析原因,并以此作为调整康复治疗计划的依据。可进行多次
3 末期评定
康复治疗结束时,了解患者总体功能状况,评价康复治疗效果,提出重返家庭和社会或进一步康复治疗的建议
4.康复评定的内容
1. 躯体功能评定
肌力
关节
痉挛
感觉疼痛
协调与平衡
日常生活能力
步态分析
神经电生理评定
心肺功能
泌尿和性功能
2.精神功能评定
认知
情绪
失用症和失认症
智力测定
性格评定
3.言语
失语症评定
构音障碍评定
语言错乱评定
言语发育迟缓评定
4.社会
社会生活能力评定
生活质量评定
就业能力评定
三、康复治疗
1. 定义
帮助患者获得知识和技能,最大程度获得躯体、精神和社会功能的一个主动的、动态的过程。
最大程度增加患者的运动功能,将残疾和残障降到最低程度
2. 特点
以患者功能为中心
患者主动参与
康复团队模式
终身康复治疗
3. 康复治疗的作用
1. 预防或矫正继发性功能障碍
2. 强化肢体的代偿功能
3. 利用代偿方法提高疾患系统的功能
4. 利用矫形器具、适应性器械装置增进功能
5.调整患者生活和职业环境
6. 应用心理疗法改善患者行为表现以提高患者的学习效果
4. 康复治疗常用手段
1. 物理疗法
运动疗法
物理因子疗法
电、光、声、磁、水、蜡
2. 作业疗法
包括
认知训练
感觉统和训练
矫形器具
自助具制作
压力治疗
缅怀治疗与心理辅导
康复环境设计及改造
社区及家庭生活技能训练
3. 言语治疗
4.心理治疗
5.康复护理
6. 康复工程
7.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
按摩、太极拳、针灸、气功、推拿
8.社会工作
从社会的角度推进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等工作,动员社会各界、各种力量,为残疾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四节 康复治疗技术
一、维持或扩大关节活动范围的康复治疗
二、增强肌力和肌肉耐力的康复治疗
力量训练
增强肌力
肌肉最大力量收缩的能力
肌肉耐力
持续的维持一定强度的等长收缩
按肌力大小
1~3级肌力
辅助训练
3级以上肌力
主动训练
4~5级肌力
抗阻训练
渐进抗阻训练
三、恢复平衡能力的康复治疗
四、改善协调功能
五、矫正步态
六、增强心肺功能
七、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神经生理学疗法
八、改善日常生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