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二、犯罪构成
司法考试柏浪涛刑法精讲思维导图。刑法之犯罪构成,从刑事责任,故意犯罪,过失犯罪,不可抗力与意外事件,犯罪未完成形态,共同犯罪方面进行分析与整理归纳,思维导图中数字是刑法具体条款,清晰明了方便记忆,可用于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及法学考研等方面的学习。
本图介绍了司法考试中主观要件事实认识错误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层层辨认、同一犯罪构成内的错误、不同犯罪构成间的错误,图中思路清晰、解说详细,赶快收藏下图吧!
(客观)违法阻却事由思维导图。该导图详细介绍了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紧急避险的起因条件、时间条件、意思条件等。
司法考试柏浪涛刑法精讲课思维导图总结。结果加重犯,又称“加重结果犯”。是指法律上规定的一个犯罪行为,由于行为人能够预见而没有预见,发生了严重的结果而加重其法定刑的情况。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极限词查询
法律相关的英语词汇
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
增值税法思维导图
民法债的担保保证
自考合同法整理
思修笔记
二、犯罪构成
(一)定罪体系:两阶层的犯罪构成体系
1.(客观)违法阶层:客观要件
(1) 行为主体
(2) 危害行为
(3) 危害结果
(客观)违法阻却事由
1||| 正当防卫
2||| 紧急避险
3||| 被害人承诺等
(4) 因果关系
2.(主观)责任阶层:主观要件
(1) 犯罪故意
(2) 犯罪过失
(3) 无罪过事件
(主观)责任阻却事由
1||| 责任年龄
2||| 责任能力
3||| 违法性认识可能性
4||| 期待可能性
(4) 事实认识错误
(二)定罪方法:三段论推理
T:大前提
(法律规定):解释
1. 大前提的种类
(1) 记述(客观事实)和规范(主观价值判断)的构成要件要素
(2) 成文和不成文的构成要件
(3) 积极的(表明犯罪成立的)和消极的(否定犯罪成立的)构成要件要素
“因被勒索”“没有获取不正当利益”否定了行贿罪的成立
(4) 客观的(行为外在)和主观的(行为内心)构成要件要素
(5) 真正的和表面(虚假)的构成要件要素
2. 处罚阻却事由和注意规定不是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
T1:小前提
(案件事实):认定
1. 1.适用领域:解决悬疑事件
2. 存疑的情形:有利于被告人原则
结论:T1是否符合T
(有罪无罪):推导
1. 避免颠倒大小前提
2. 符合性的判断
3. 循环往复推导和想象竞合
一个行为触犯了两个或数个罪名,择一重罪论处且具有明示功能
有罪无罪的唯一标准是犯罪构成要件
定罪原理(判断步骤):事实判断→价值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