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客观)违法阻却事由
(客观)违法阻却事由思维导图。该导图详细介绍了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紧急避险的起因条件、时间条件、意思条件等。
本图介绍了司法考试中主观要件事实认识错误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层层辨认、同一犯罪构成内的错误、不同犯罪构成间的错误,图中思路清晰、解说详细,赶快收藏下图吧!
司法考试柏浪涛刑法精讲课思维导图总结。结果加重犯,又称“加重结果犯”。是指法律上规定的一个犯罪行为,由于行为人能够预见而没有预见,发生了严重的结果而加重其法定刑的情况。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极限词查询
法律相关的英语词汇
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
增值税法思维导图
民法债的担保保证
自考合同法整理
思修笔记
七、(客观)违法阻却事由
(一)正当防卫
1.成立条件
(1) 起因条件
1||| 不法性
2||| 客观性:(客观)违法阶层→不法侵害、(主观)责任阶层→过失的、故意的、无责任年龄的、无责任能力的不法侵害
精神病患者、未成年人实施的不法侵害
动物侵害
不作为的不法侵害
3||| 现实性
对于假想防卫的处理
4||| 正当防卫可以是防卫过失的不法侵害,保护第三人
(2) 时间条件
1||| 不法侵害的开始:当不法侵害已开始,并且对法益的危险比较紧迫时便可对其实实施正当防卫
2||| 设立防卫装置→不属于事前防卫
3||| 不法侵害的结束
(3) 意思条件
1||| 防卫意图
成立正当防卫不要求具有防卫意图
防卫意图和侵害意图可以并存,不是对立排斥关系
2||| 防卫认识
偶然防卫
客观制止不法侵害
主观无意识
故意型偶然防卫与过失型偶然防卫
防卫认识不要说
客观上制止不法侵害就成立正当防卫
防卫认识必要说
主客观相统一,不成立正当防卫→故意杀人罪未遂
防卫挑拨
相互斗殴
斗殴无防卫
相互斗殴与“一方故意伤害、另一方在正当防卫”的区别
(4) 对象条件
1||| 共同犯罪
2||| 三种特殊情形
(5) 限度条件
1||| 判断标准:1.必要性 2.相当性
2||| 防卫过当:1.客观要件 (发生过当结果)2.主观要件(对过当结果至少有过失))
(6) 特殊正当防卫
1||| 条文属性
2||| 具体解释
1.行凶 2,”杀人、抢劫、强奸、绑架“ 3.“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
(二)紧急避险
1. 起因条件
(1) 危险的种类和应对危险的措施
1||| 攻击型紧急避险
2||| 防御型紧急避险
(2) 自己的不法行为制造的危险
1||| 自己制造针对他人的危险
2||| 自己制造针对自己的危险,这属于自招危险的问题;判断标准
行为人故意自招危险
行为人过失自招危险
3||| 人的合法行为不能视为对法益的危险:警察追小偷
4||| 特殊职责
5||| 紧急避险的避险人,既可是受到危险的人,也已是第三人
(3) 假想避险
2. 时间条件
危险正在发生
紧急避险的危险“正在发生”与正当防卫的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二者的紧迫性程度有所不同,前者程度低些,后者的程度高些
3. 意思条件
(1) 避险意图(避险动机)
结论:成立紧急避险不要求具有避险意图
提示:避险意图和侵害意图可以并存,不是对立排斥关系
(2) 避险认识
1||| 偶然避险的辨认标准
2||| 偶然避险的观点展示
避险认识不要说
避险认识必要说
4. “不得已”条件
(1) 不得已的选择问题
(2) 受强制的紧急避险
5. 限度条件
(1) 标准
就限度条件而言,正当防卫与攻击型紧急避险存在区别
(2) 衡量
成立攻击型紧急避险,要求:保护的法益≥损害的法益
财产法益可以画等号
生命法益不能画等号
6. 总结: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内部问题
(1) 对正当防卫本身不能正当防卫,对正当防卫的反击属于故意犯罪
(2) 对假想防卫、防卫过当,可以正当防卫,因为它们都是客观不法侵害
(3) 对偶然防卫能否正当防卫,需要根据其内部观点确定
(4) 对紧急避险本身不能正当防卫,对紧急避险的反击属于紧急避险
(5) 对假想避险、避险过当,可以正当防卫
(6) 对偶然避险能否正当防卫,需要根据其内部观点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