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区域经济特征分析
人文地理学家用来分析区域经济特征的方法。宏观经济状况、产业结构分析、市场化水平分析、设置配置水平分析。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区域经济特征分析
三、市场化水平分析
市场化是指用市场作为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基础手段,是一种在开放的市场中以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为核心。以优胜劣汰的公平竞争为手段,实现资源充分合理,配置效率最大化目标的机制。
市场具有的特征
经济主体行为的市场化
经济决策的分散化
产品价格的市场化
要素价格的市场化
经济行为的规范化
一个区域的市场化水平对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
(一)市场对经济活动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二)市场规模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持续性及经济合理性
(三)市场地域范围大小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类型与规模
(四)市场环境对经济活动起到关键作用
(五)市场意识是形成经济活动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产业结构分析
(一)产业结构的概念: 是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
1.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部门的相互依存关系划分
马克思,以社会产品的经济用途为标志,将社会生产划分为:
生产资料生产部类
消费资料生产部类
苏联等国家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2.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的划分
克拉克定理: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过程是先由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 再由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包括《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门类A)
第二产业包括《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门类B、C、D、E, 即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包括《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门类F—T。
3.按各生产活动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划分
主导产业
辅助产业
基础性产业
4.按经济活动的各部门中要素密集程度划分
自然资源密集型产业
资本密集型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
技术密集型产业
主要是针对工业而进行的
5.按社会部门的性质划分
21个门类,88个类,238个大组和419个组
(二)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
1.社会消费
生产消费
生活消费
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生产结构决定消费结构
社会消费结构检验着产业结构的实际效益
社会消费结构引导着产业结构向符合消费需求的方向变动
2.资源状况
自然资源的组合情况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储量大、质量好,则经济价值高,开发后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大
经济价值高,但规模小,开发后的产业关联度小,市场需求有限
人文资源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劳动力资源
旅游资源
3.科技水平
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影响生产领域的扩展和新产业的形成
4.产业结构基础和生产传统
5.区际联系与区域分工
商业流通
资金融通
人才和劳动力的流动
技术的转移
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强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 劳动地域分工的协作,竞争和利益影响
信息的传递
(三)产业结构的合理性评价
1.是否充分利用了区域资源
2.区域产业的技术结构是否合理
3.区域内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是否协调
4.区域产业结构是否有较强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
5.产业结构的效益如何
子主题
四、设施配置水平分析
影响设施的配置水平的因素
当地经济发展状况
产业结构高低
人们生活水平
社会文化的繁荣程度
主要内容
区域设施配置水平的现状评价
区域设施配置存在的问题
区域设施的需求预测
区域设施的空间布局
区域设施包括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设施
受区域的经济水平影响
受区域的科技水平影响
受区域人们生活水平影响
受区域的能源状况影响
交通运输发展的积极作用
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促进区域文化的发展
大大改变人们的时间空间观念, 为区域经济布局开拓更宽广的空间
给排水设施
能源电力设施
电信通信设施
防洪设施
环境保护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
体育设施
文化设施
卫生设施
教育设施
一、宏观经济状况
区域宏观经济状况是指: 区域国民经济总体及其经济活动和运行状态。
总供给与总需求
国民经济的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
物价总水平
劳动就业水平与失业率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 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或区域总产出的增加, 用货币形式表示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用实物形式来表示,就是各种产品生产总值的增加。
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 一定时期国家或区域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水平。
度量区域经济增长情况的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GDP)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增长指数。
经济结构是指: 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成, 涵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环节的要素组成或构造。
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再生产各方面的组成和构造考察
产业结构
分配结构
交换结构
消费结构
技术结构
劳动力结构
从经济活动的分布考察
地区结构
部门结构
企业结构
从专门研究的需要出发
所有制结构
经济组织结构
产品结构
人员结构
就业结构
投资结构
能源结构
材料结构
区域经济:是个系统,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互相关联、互相作用,存在着一定的结构及数量比例关系。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是否合理取决于:
是否适合本国和地区的实际
是否充分发挥区域经济优势
是否合理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和自然资源
是否有力的推动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
是否既有利于促进近期的经济增长,又有利于长远的经济发展
是否取得最大经济效果和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的需求
劳动就业水平与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区域经济社会稳定程度的重要指标
就业是指在法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愿望的人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经营收入而进行的活动
劳动就业水平一般通过充分就业来衡量
充分就业是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之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都获得了就业机会
失业是指一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取报酬而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况
失业率可以反映失业情况,是指劳动人口里符合失业条件者所占的比例,失业率的波动反映就业的波动情况
根据失业的原因可将失业划分为:
自愿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非自愿性失业
技术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
隐蔽性失业
因科学技术,产业结构,劳动年龄和需求偏好变化而引起的职业转换过程中的暂时性失业,这种失业具有一定的自然合理性,属于劳动力人口的正常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