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枢神经系统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有关系统解剖学第18章中枢神经概述,知识全面详细,干货满满,非常实用,现在不收藏,还在等什么呢。
病理学之肿瘤总论,简单介绍肿瘤(良性、恶性)以及个别疾病的病理改变,包括大体改变、镜下改变、临床现象等等
临床医学药理学之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概括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等
临床医学病理生理学之酸碱平衡紊乱思维导图,概括病理过程的分类、原因、机制、对机体的影响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
位置:位于椎管内,上平枕骨大孔与延髓相连、下平L1下缘(新生儿达L3)
形态
2个膨大:颈膨大(c4~T1)→臂丛;腰骶膨大(L1~S3)→腰骶丛
8条沟:前正中裂→1、前外侧沟→2 后正中沟→1、后中间沟→2 后外测沟→2
结构
灰质(H型):前角、后角、中央管、灰质前后连合
白质:前索、后索、外侧索
上行:感觉→后根→大脑
簿束:第5胸节及以下,止于延髓薄束核
楔束:第4胸节及以上,止于延髓楔束核
传导同侧躯体本体感觉和精细感觉
脊髓小脑束
前束
后束
大部分交叉至对侧上行,小部分同侧上行,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脊髓丘脑束
侧束:位于外侧索的前半部,传递痛觉和温觉
前束:位于前索,传递粗触觉、压觉信息
对侧
下行:大脑→前角、侧角
皮质脊髓束:躯体运动
侧束:外侧索后部,同侧躯体,同侧前角神经元
前束:前索最内侧,对侧
前外侧束
脊髓反射
损伤表现
脊髓全横断
脊髓半横断
脊髓前角受损
中央灰质周围病变
脑
端脑→嗅神经
外形分叶
主要沟和裂: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
分叶
额叶:外侧沟上方与中央沟之前
顶叶:
枕叶
岛叶
颞叶
皮质功能定位
第丨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4区、6区)
上下颠倒,头部是正的
左右交叉,一侧运动区支配对侧躯体
身体各部分投影区的大小与形体大小无关,取决于功能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
第丨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3、1、2区);特点同上
第1视区:位于上方的楔叶和下方的舌回(17区),一侧视区接收双眼同侧半视网膜冲动,损伤一侧会同向性偏盲
第1听区:位于颞横回(41区、42区)
平衡觉区:位于中央后回下端
嗅觉区:在海马旁回钩内侧及附近
味觉区:在中央后回下部(43区)
内脏活动的皮质中枢:位于边缘叶
语言中枢
运动性语言中枢:在额下回后三分之一部(44、45区),运动性失语症
书写区:额中回后部(6、8区),失写症
听觉性语言区:颞上回后部(22区),感觉性失语症
视觉性语言区:顶下小页角回(39区),失读症
内部结构
基底核:位于白质内,灰质核团
纹状体:尾状核+豆状核
屏状核:位于岛叶皮质与豆状核之间
杏仁体:在侧脑室下角前端上方
脑室系统
侧脑室:
第五脑室(透明隔腔)、第6脑室
大脑皮质
大脑髓质
联络纤维(短→弓状纤维):钩束、上纵束、下纵束、扣带
连合纤维
胼胝体:位于大脑纵裂底
前连合
穹隆和穹窿结合
投射纤维
边缘系统
海马结构
杏仁体
隔区
间脑→视神经
位置:位于脑干与端脑之间,连接大脑半球和中脑
分部
背侧丘脑:皮质下感觉的最后中继站
后丘脑:内外侧膝状体
上丘脑
底丘脑
下丘脑
小脑
位置:位于颅后窝
外形
分区
小脑皮质
小脑核
小脑髓质
小脑下脚(绳状体)
小脑中脚(脑桥臂)
小脑上脚(结合臂)
纤维联系和功能
前庭小脑(原小脑←绒球小结叶):维持身体平衡、协调眼球运动
脊髓小脑(旧小脑):控制四肢及躯干肌的肌张力,协调肌肉运动
大脑小脑(新小脑):控制四肢肌精细运动的计划和协调
功能: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张力、协调随意运动
脑干:颅后窝前部,第Ⅲ~Xll对脑神经
中脑
腹侧面
大脑脚
脚间窝→动眼神经
背侧面
上丘
下丘→滑车神经
上丘臂
下丘臂
脑桥
脑桥基底部
基底沟→基底动脉
小脑中脚(脑桥臂)→三叉神经
脑桥小脑三角→前庭蜗神经
小脑中脚
上髓帆
延髓
延髓脑桥沟→展、面、前神经
锥体
橄榄
之间→舌下
后外侧沟→舌咽、迷走、副神经
薄束结节
楔束结节
第四脑室
位置:延髓、脑桥、小脑间
底:菱形窝
顶:朝向小脑蚓
灰质
脑神经核
一般躯体运动核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展神经核
舌下神经核
特殊内脏运动核
三叉神经远动核
面神经核
疑核
副神经核
一般内脏运动核
动眼神经副核
上泌涎核
下泌涎核
迷走神经背核
一般内脏和特殊内脏感觉核:孤束核
一般躯体感觉核
三叉神经
中脑核
脑桥核
脊束核
特殊躯体感觉核
前庭神经核
蜗神经核
中继核
薄束核与楔束核:内弓状纤维、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下橄榄核:位于延髓橄榄深面;呈口袋状,由主核+背侧副+内侧副,参与小脑对运动的调控
脑桥核:散在于脑桥基底部,是大脑皮质到小脑的中继站
下丘核:位于中脑下丘的深部,接受蜗神经,传导听觉
上丘核:中脑上丘深部灰白质交替成层,接受视束,完成视反射
顶盖前区:位于中脑和间脑的交界部→瞳孔对光反射、晶状体调节反射
红核:位于中脑的上丘水平,参与控制运动
黑质:位于中脑的大脑脚底与被盖之间,参与运动调节,损伤引起震颤麻痹
网状结构→网状核
向小脑投射的核团
中缝核团
内侧核群反应区
外侧核群感受区
白质
长的上行纤维束
内侧丘系:传导对侧躯干肢本本体觉精细觉
脊髓丘系:传导对侧痛温觉和粗触觉
三叉丘系:对侧头部一般感觉障碍
外侧丘系:一侧外侧丘系损伤两耳听觉无明显障碍
长的下行纤维束
顶盖脊髓束:执行视觉或听觉躯体反射
红核脊髓束:抑制伸肌张力、兴奋屈肌张力,调整姿势
前庭脊髓束:抑制屈肌张力、兴奋伸肌张力,调整姿势
网状脊髓束:调节肌张力
皮质脑桥束
锥体束
皮质核
功能
传导功能:除嗅视觉外所有感觉冲动都通过脑干传到大脑
反射功能:某些低级反射中枢位于此、对光反射在中脑、角膜反射在脑桥、心血管和呼吸中枢
菱形窝(背侧面):延髓上部+脑桥背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