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医学生的日常:根据病理学第9版整理了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的思维导图,重点突出,考点较全,建议反复观看学习。
编辑于2021-06-18 15:57:25医学生的日常,结合了人卫版和案列版的知识点,全面,重点突出,肾功能不全(renal insufficiency)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严重破坏,使身体在排泄代谢废物和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方面出现紊乱的临床综合症后群。分为急性肾功能不全和慢性肾功能不全。预后严重,是威胁生命的主要病症之一。
医学生的日常:根据病理学第9版整理了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的思维导图,重点突出,考点较全,建议反复观看学习。
下图为女性生殖系统知识点整理,包括内、外生殖器官及其相关组织。适合期末复习使用,希望大家能通过这个思维导图,对本章基本知识有一个系统性梳理,让知识体系更加清晰有序,分享给大家。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医学生的日常,结合了人卫版和案列版的知识点,全面,重点突出,肾功能不全(renal insufficiency)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严重破坏,使身体在排泄代谢废物和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方面出现紊乱的临床综合症后群。分为急性肾功能不全和慢性肾功能不全。预后严重,是威胁生命的主要病症之一。
医学生的日常:根据病理学第9版整理了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的思维导图,重点突出,考点较全,建议反复观看学习。
下图为女性生殖系统知识点整理,包括内、外生殖器官及其相关组织。适合期末复习使用,希望大家能通过这个思维导图,对本章基本知识有一个系统性梳理,让知识体系更加清晰有序,分享给大家。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淋巴瘤
概念
原发于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织等处 的淋巴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的恶性肿瘤
分类
霍奇金淋巴瘤 (10%~20%)
起源于滤泡生发中心B细胞;>50%有EBV感染
临床特点
90%原发于淋巴结
好发部位
最常见于颈和锁骨上淋巴结
其次为腋下、纵隔、腹膜后和主A旁淋巴结
好发规律
浅表淋巴结>深部淋巴结>结外淋巴组织
淋巴结无痛性、进行性肿大
早期可活动,随病变进展,相邻肿大淋巴结相互粘连、融合,固定
晚期(B症状)
体重减轻:6个月体重减轻10%
低烧:<38.3℃
盗汗:夜间出汗,醒时即止
逐站累及淋巴结(不叫转移)
颈部LN→锁骨上LN→纵隔LN→腹腔
扩散顺序(可预知)
逐站累及淋巴结→ →肝、脾 → 骨髓等
晚期以脾脏受累最多见
病理变化
肉眼
淋巴结肿大呈结节状
切面灰白,鱼肉状,
可有灶性坏死
镜下
淋巴结结构被破坏(前提条件)
大量反应性炎细胞背景+散在单或多核瘤巨细胞
瘤细胞仅占病变组织中所有细胞的1%~5%
反应性炎细胞属非肿瘤细胞
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组织细胞
瘤细胞类型(核数量)
诊断性R-S细胞 (≥2个核) 有诊断意义
细胞呈圆或椭圆形
胞质丰富,略嗜酸或嗜碱性
≥2个核,圆或椭圆,核膜厚
约RBC大的嗜酸性核仁,似包涵体样;核仁周围空晕
镜影细胞(2个核)(mirror image cell)
具有双核的诊断性R-S细胞
双核面对面排列,彼此对称,双核似猫头鹰的双眼
霍奇金细胞(1个核) 提示HL可能
具有R-S细胞形态特征(核、核仁等)的单核瘤巨细胞
变异型R-S细胞
陷窝细胞
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而空亮
核多叶而皱折;多个嗜碱性小核仁
LP细胞
LP细胞--“爆米花”细胞
多分叶状核,染色质细呈泡状,多个小核仁
多核瘤巨(肉瘤样)细胞
细胞体积大,多核,形态多样,异型性明显
固缩型细胞--- “干尸”或“木乃伊”细胞
凋亡(细胞皱缩,核固缩)
组织学类型
经典霍奇金淋巴瘤
结节硬化型(40~70%)
青年女性,预后较好
陷窝细胞;粗大胶原纤维束→大小不等的结节
混合细胞型(20~25%)
年长男性,预后较好
R-S细胞及其变异型;各种炎细胞
富于淋巴细胞型(5%)
预后较好
R-S细胞和霍奇金细胞;大量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减少型(1~5%)
老年人,预后较差
大量R-S细胞、肉瘤样细胞;少量淋巴细胞和纤维化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80%~90%)
来源于B、T淋巴细胞和NK细胞
部位
2/3原发于淋巴结
表浅(颈、腋下、腹股沟)——多见
同时有颈和腹股沟LN肿大,取颈LN活检
1/3原发于淋巴结外器官或组织
消化道、呼吸道、肺、皮肤、涎腺 甲状腺和中枢神经系统等等
临床特点
1个或多个或全身淋巴结肿大
非连续性累及(跳跃式)
晚期可累及肝、脾、骨髓
侵及血、骨髓→类白血病改变
病理变化
镜下
淋巴结结构被破坏(前提条件)
大量瘤细胞
瘤细胞形态相对单一(单克隆性增生)
滤泡性或弥漫性增生
少量非瘤细胞
NHL的组织学分类
免疫表型
B细胞肿瘤 (80%~85%)
除T细胞肿瘤以外的NHL
毛细胞白血病
T细胞肿瘤 (20%~30%)
蕈样霉菌病/Sezary综合征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扭曲性淋巴细胞淋巴瘤
NK细胞
少见,鼻腔多见
组织结构
弥漫型
滤泡型
细胞大小
大细胞、小细胞、母细胞
Burkitt 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淋巴滤泡生发中心细胞来源的高度恶性B细胞肿瘤
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人,男>女
类型
地方性BL:非洲,4~7岁儿童,EBV
多原发于淋巴结外器官和组织
最常累及颌骨,颅骨和面骨
腹腔脏器受累(肾、卵巢和肾上腺等)
散发性BL: 全球各地,部分病例伴EBV感染
常累及回盲部和腹膜,腹腔内巨大包块
免疫缺陷相关性BL:HIV感染部分病例,伴EBV感染
常累及淋巴结和骨髓
对短期、大剂量化疗反应好
多数儿童和年轻患者可治愈;年长者多预后不良
白血病
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生形成的恶性肿瘤
(瘤细胞---白血病细胞)
占我国儿童和青少年恶性肿瘤的第1位
特征
骨髓内异常白细胞弥漫性增生→骨髓灰白色
外周血白细胞异常↑↑
肝、脾、淋巴结肿大
异常白细胞取代正常骨 ↓
贫血、感染、出血--三大合并症
主要类型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起病急,病程短
细胞分化停滞在较早阶段
以原始粒细胞为主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
起病隐匿,病程长,细胞分化停滞在较晚
以异常成熟白细胞为主(90%+独特—Ph1染色体 )
急性髓系白血病 骨髓 白血病细胞弥漫性增生 原始粒细胞>30% RBC和巨核细胞↓ 周围血“三联症 WBC 20~50×109/L 原始粒细胞>30% 贫血和血小板↓ 肝、脾、淋巴结 轻—中度肿大
慢性髓系白血病 骨髓 粒细胞系极度增生 分叶核和杆状核粒细胞为主 周围血 WBC 100~800×109/L 分叶核和杆状核粒细胞为主 肝、脾、淋巴结肿大 巨脾
特殊表现
粒细胞肉瘤(髓系肉瘤、绿色瘤)
白血病细胞在骨髓以外器官或组织聚集增生形成瘤样肿块 新鲜呈淡绿色;暴露日光后退色H2O2还原后呈绿色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朗格汉斯细胞(树突状细胞)
分布
皮肤、口腔、阴道和食管粘膜,淋巴结、骨髓、胸腺和脾脏等
形态
直径12μm;胞质丰富;核形不规则
常有核沟或核呈分叶状
免疫表型
CD1α,S-100
电镜
特征性Birbeck颗粒
临床分类(病变部位和累及范围)
勒-雪病
多见于<2岁的婴幼儿
发热和皮疹是首发症状
多系统、多病灶LCH
皮疹
主要分布躯干前后和头皮等处
肝、脾和淋巴结肿大;肺、骨和骨髓受累
未治疗者可快速致死
采用强力化疗,5年生存率>50%
韩-薛-柯病
较小的儿童(2~6岁)
单系统、多病灶LCH
骨质缺损
颅骨缺损是最早、最常见的病变
颌骨、骨盆、脊柱、肋骨等常受累
尿崩症
累及垂体后叶和下丘脑
突 眼
眶骨破坏→眼球凸出和眼睑下垂
预后:化疗效果较好
骨嗜酸性肉芽肿
年长儿童、青少年和成人
最常见于颅骨、肋骨和股骨
局部疼痛和触痛,病理性骨折
单系统、单病灶LCH
多位于骨髓腔,以膨胀性、侵蚀性骨病变为特征
朗格汉斯C增生与嗜酸性粒C等炎C浸润
可自愈,局部切除或放疗可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