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胃十二指肠疾病
考研西医综合,普外科,胃十二指肠溃疡疾病,胃十二指肠溃疡, 并发症,术后并发症,胃癌,胃间质瘤。
编辑于2021-06-24 15:53:57胃十二指肠疾病
胃十二指肠溃疡
病因
侵袭因素增强
DU: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高胃酸分泌
HP幽门螺旋杆菌
保护因素减弱
GU:胃小弯溃疡
胃粘膜碳酸氢盐屏障损害
诊断
有节律信节律;没节律,信年龄
十二指肠溃疡
年轻人、压力大、男性
上腹痛、偏右侧
慢性、周期性,季节性,阵发性,节律性,空腹/餐后3小时痛
胃溃疡
中老年人,常吃药,男性
上腹痛、偏左侧
慢性、周期性,季节性,阵发性,节律性,进餐/餐后1小时
胃溃疡分类
I型:胃窦部(最常见),低胃酸
II型: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高胃酸
III型:幽门管溃疡,高胃酸
IV型:最少见,年龄高,溃疡面积大,胃上位(无幽门梗阻),低胃酸
治疗
保守
治疗溃疡
a. 抗酸
针对受体
H2-R:法莫替丁
莱尼替丁,西咪替丁
胃泌素-R:丙谷胺
M-R:哌吡氮平
针对质子泵
PPI:奥美拉唑
子主题
b. 胃粘膜保护剂
硫糖铝,枸橼酸铋钾(CBS),米索前列醇
治疗Hp
三联
PPI或CBS+2种抗生素
四联
PPI+CBS+2种抗生素
抗生素
最常用: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
甲硝唑、克拉霉素、呋喃唑酮、氟喹诺酮,四环素
Hp检测
首诊:有创(胃镜):快速尿素酶试验
复查:无创,C13尿素呼气试验
疗程
无Hp感染者:DU:4-6周,GU:6-8周
有Hp感染者:先治疗2周Hp,总疗程不变
手术
指征
保守无效、顽固性溃疡
并发症:出血(最常见),穿孔、梗阻、癌变
胃大切
低胃酸的(I型)胃溃疡
毕罗I氏胃大切:切除超过50%的胃,残胃与残留十二指肠吻合
高胃酸的(十二指肠或II型或III型)胃溃疡
毕罗II氏胃大切:切除超过60%的胃,残胃与空肠近端吻合
手术机理
1. 切除了整个胃窦部(调节区)粘膜,消除了由胃泌素引起的胃酸分泌
2. 切除大远端大部分的胃体(功能区),使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腺体数量大量减少
3. 切除了溃疡好发部位
4. 切除了溃疡病灶本身
毕罗II氏胃大切
即使十二指肠球后溃疡未能切除,术后也能痊愈。
适用于各种胃十二指肠溃疡
吻合口张力小,术后溃疡复发率低。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多见
胃肠吻合口:3-4cm
分类
霍艾莫波,艾莫前,莫波要全面,莫大的
结肠后术式:霍、波氏:空肠从Treitz至吻合口长度为6-8cm
结肠前术式:艾、莫氏:空肠从Treitz至吻合口长度为8-10cm
迷走神经切断
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迷走神经左干发出肝支,右干发出腹腔支后离断支配为的迷走神经+引流术(1):幽门成形术
幽门成形术:幽门纵切横缝
高选择性:离断支配胃的迷走神经+鸭爪支保留(可防止胃液潴留)
手术机理
直接消除神经性胃酸分泌
间接消除迷走神经引起的额胃泌素分泌,从而减少了体液性胃酸分泌
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
出血
最常见:上消化道出血
好发部位:胃小弯(胃左、右动脉)或十二指肠球部后壁(胰十二指肠上动脉)
鉴别上下消化道出血
出血部位越靠上,颜色越暗,尿素氮(BUN)越高
以屈氏韧带为界
上消化道
确诊:胃镜
表现:呕血,黑便,肠源性氮质血症 (BUN/Scr>25)
下消化道
确诊:结肠镜
结肠:暗红色,血和大便混合
直肠:鲜红色,血液漂浮在大便上
无氮质血症
中消化道:MGIB(胶囊胃镜):确诊
出血的量
5mlOB试验(大便潜血试验)阳性;50ml黑便;250ml,呕血
呕血、黑便取决于
主要:量和速度
出血量大,下消化道出血也可以呕血
次要:部位
诊断和治疗
上消化道:呕血、黑便
确诊:胃镜
表现:心率快(100或120次/分)血压低(90/60mmHg):先补液升压抗休克
止血
胃镜:注射硬化剂栓塞出血血管或血管钳夹住出血血管
大多数胃系出血出血可经非手术治疗好转
少量非活动性出血:PPI
中量非活动性出血:内镜
手术
指征
大量活动性出血:失血重、刺激重、吸收热
保守无效者
老年人(60或65岁以上)
瘢痕性幽门梗阻是手术绝对适应症
功能性幽门梗阻(大量出血堵塞幽门):不手术
方式
经急诊胃镜发现胃角切迹大溃疡,活动性大量出血明显,至少要切50%胃
经急诊胃镜发现十二指肠球部大溃疡,活动性大量出血明显,至少要切60%胃
穿孔
好发部位:胃小弯或十二指肠球部前壁
诊断
既往史: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
现病史:突发急性上腹痛,刀割样痛,逐渐紧张为全下腹痛或全腹痛
查体: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
辅助检查:首选立位腹平片,次选腹腔穿刺
影响
最先:看化学刺激
刺激重,但是失血量少
腹膜刺激征严重,听诊肠鸣音弱
最终:看细菌刺激
感染重
晚期体温和WBC升高,感染中度性休克
治疗
保守:急诊科首选
接近一半的溃疡穿孔可自愈
持续胃肠减压是基础
行水溶性造影剂(泛影葡胺)上消化道造影可判断是否愈合
保守治疗>6-8h无效者,需要手术
手术:最佳
年轻人:修补穿孔
无恶变可能,只需修补即可
时间短,≤6-8h,细菌污染轻,腹腔镜手术修补穿孔
时间长:>6-8h,细菌污染重,开腹手术
老年人:尽量切除远端胃
老年人,有恶变风险
时间≤6-8h,细菌污染轻,不怕引起瘘,远端胃大切。
时间长,>6-8h,细菌污染重,有引起瘘的风险,手术修补
梗阻
瘢痕性幽门梗阻
诊断
既往史:幽门管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现病史:呕吐隔夜宿食, 吐完缓解,呕吐物不含胆汁
查体:振水音阳性
辅助检查
消化内科:胃镜:空腹胃镜见胃内大量食物残留
影像科: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剂残留>24h
治疗
术前准备
局部:禁食、胃肠减压;高渗温盐水洗胃可减少胃壁水肿
全身:纠正贫血(输血)和低蛋白血症(输血浆或人血白蛋白);纠正等渗性或低渗性脱水和低氯低钾性碱中毒
不使用抗生素
手术方式
首选毕罗II氏胃大切
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引流术(2):胃窦部切除术
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引流术(3):胃空肠吻合术(全身状况差的老年人)
胃空肠吻合术
胃酸低,幽门梗阻,全身状况差
功能性幽门梗阻
造影剂残留<24h
不手术
癌变
胃癌
胃癌
诊断
中老年≥50岁,男性
便潜血或呕血黑便
腹痛无节律、贫血、食欲不振、消瘦
检验科:CEA高,看术后复发或治疗疗效
影像科:造影看全貌,CT平扫增强看局部
确诊:胃镜
治疗
早期:胃癌根治术
I. 胃窦癌
远端胃根治性切除术
距肿瘤肉眼边缘5cm以上, 切除胃的3/4~4/5
切除大小网膜、横结肠系膜前叶、胰腺被膜
清扫第一、二站淋巴结
重建消化道:毕罗I氏或II氏吻合术
II. 胃体或胃底癌
全胃根治术切除术
切除全部胃
切除大小网膜、横结肠系膜前叶、胰腺被膜
清扫第一、二站淋巴结
重建消化道:食管下段-空肠Roux-en-Y吻合
III. 淋巴结
三站,16组
贲门右左小大弯;幽门上下胃左肝;腹腔动脉 脾门干
肝蒂胰头系膜根;结肠中 腹主旁
中期:手术+术后辅助化疗
基础化疗药:5-FU
指征:即将转移:浸润性或直径>5cm;已经转移:淋巴结转移
晚期:非手术治疗
IV期: 血道转移;癌性腹水;盆腔种植转移;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通过胸导管跳跃性转移)
无急腹症者:5-FU化疗
急腹症
梗阻:胃空肠吻合
穿孔: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
肝癌转移
不多(2-3个)不大(2-3cm),不深:胃癌根治术+干部分切除术
病理
早期胃癌
侵犯粘膜或粘膜下层的胃癌,不论肿瘤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
按形态
I型:隆起型;II型:浅表型;III型:凹陷型
按大小
微小胃癌(<0.5cm)小胃癌(<1.0cm)
进展期胃癌(中晚期)
侵犯肌层的胃癌
Borrmann分型
I型:息肉或肿块或蕈伞型:主要向腔内生长
最常见
II型:局部溃疡型
III型:浸润溃疡型
IV型:弥漫浸润型:常累及全胃,称为“皮革胃”
预后最差,最严重的
致癌因素
1. 胃幽门螺杆菌感染
2. A型(免疫)或B型(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
3. 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胃粘膜上皮异型性增生
4.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炎
5. 胃溃疡
6. 胃息肉(腺瘤性息肉)
7. Menetrier病:曼内特尔病(慢性肥厚性胃炎:胃粘膜肥厚症)
TNM分期
T
T1:粘膜及黏膜下层
T2:肌层
T3:肿瘤穿透浆膜下结缔组织但未侵犯脏腹膜或邻近结构
T4a:中林侵犯浆膜(脏腹膜)
T4b:肿瘤侵犯邻近组织(脾脏)
N
N1:1-2个区域淋巴结转移
N2:3-6个
N3:≥7个
M
M1:远处转移
胃肠间质瘤(GIST)
表现
瘤体小时症状不明显
瘤体大时,可扪及腹部肿块
肿瘤浸润到胃肠道腔内常有消化道出血表现
小肠的间质瘤易发生肠梗阻;十二指肠间质瘤可压迫胆总管引起梗阻性黄疸
影像科
超声内镜:可见肠壁肌层肿物
最佳
消化道造影:为局部粘膜隆起,呈凸向腔内的类圆形充盈缺损
CT、MRI:有助于发现胃腔外生长分结节状肿物以及有无肿瘤转移
来源
胃肠道粘膜下肌层:间质干细胞
免疫组化
c-kit(CD117)或DOG-1
预后
潜在恶性
治疗
手术:限期器官或择期肿瘤切除+不清扫淋巴结
手术未能根治的: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进行靶向治疗
格列卫:还可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转移
最常见:肝
胃十二指肠溃疡术后并发症
早期
A. 胃出血
时间
术后24h:术中止血不确切引起
术后4-6天:胃肠吻合口粘膜坏死脱落
术后10-20天:细菌感染
部位
胃内出血:呕血黑便——内镜止血
腹腔内出血:腹穿或引流管引出血液:再次开腹按原切口或腹腔镜探查止血
B. 十二指肠残端瘘
术后早期最严重的并发症
诊断
毕罗II氏胃大切,术后突发上腹部剧痛(偏右侧)
查体:腹膜刺激征
检验科:WBC和NE升高明显,HB下降不明显
腹腔引流或腹穿:穿出胆汁胰液
治疗
一旦确诊,立即手术
手术原则
对症:关闭十二指肠残端,行十二指肠造瘘和持续腹腔引流
对因:急性输入袢完全梗阻所致,需要同时解除梗阻
瘘的对比
C. 胃肠吻合口瘘
诊断
毕罗II氏胃大切,术后第5Tina左右,因吻合口粘膜坏死脱落,突发上腹部剧痛(偏左侧)
表现
胃内:出血为主——呕血,黑便
胃外:腹膜刺激为辅,腹穿引出咖啡色液体或为内容物
检验科:WBC和NE升高不明显,HB下降明显
治疗
一旦确诊,立即手术
对症:关闭胃肠吻合口瘘,并行胃管留置和持续腹腔引流
D. 胃排空障碍
功能性胃瘫
残胃蠕动功能障碍
诊断
胃或胰腺手术术后一周左右,吸纳顺利恢复进食(饮水),再进流食(鸡蛋汤)或半流食(鸡蛋羹)后呕吐胃内容物
查体:无蠕动波
X线:残胃内大量胃液潴留
鉴别
造影剂24h内排空者,排出器质性病变
治疗
禁食。胃肠减压。输液、肌注新斯的明、激素
不手术
胃瘫缓解的表现
胃管引流减少,引流液由绿转黄,再转清
器质性梗阻
呕吐物有食物
吻合口梗阻:有食物、无胆汁
输出袢梗阻:有食物、有胆汁
呕吐物无食物
急性输入袢完全梗阻:无食物,无胆汁,呕吐量少
慢性输入袢不完全梗阻:无食物,有胆汁,吐完缓解
晚期
A. 碱性反流性胃炎
原因:术后抗反流的幽门括约肌被切除,导致碱性液体从小肠近端反流指残胃
表现
术后1-2年
上腹或胸骨后烧灼感,呕吐胆汁、体重减轻
治疗
口服消胆胺(考来烯胺)
口服抑酸剂无效
保守无效者:行Roux-en-Y胃肠吻合
B. 倾倒综合征
早期
倾倒高渗液体,导致血压降低
发生在进餐后30分钟
与餐后高渗性食物快速进入肠道引起周围循环血容量减少有关
表现为:消化系统亢进(腹泻、肠鸣音亢进),循环系统瘫痪(心率快、血压低)
晚期
倾倒高糖液体,导致血糖降低
发生在进餐后4小时
与高糖食物快速进入肠道引起刺激性胰岛素大量分泌有关
表现为:低血糖综合征(心率快、收缩压高、皮肤潮湿)
C. 残胃癌
手术5年以上
5年以内的为胃癌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