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法学-共同犯罪
这是一篇关于共同犯罪的思维导图,包含共同正犯、 间接正犯、 正犯和共犯关系、教唆犯、 帮助犯等。
2024,柏浪涛刑法,主要包含客观违法阶层: 客观要件、客观违法阻却事由、主观责任阶层:主观要件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宪法知识总结思维导图
极限词查询
法律相关的英语词汇
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
刑法笔记之刑法总则知识架构
增值税法思维导图
民法债的担保保证
共同犯罪
底层原理:违法是一起的,责任是独立的
行为共同说(多数):一起制造违法事实就是共同犯罪
部分犯罪共同说(少数):有部分相同的地方即可,不要求定相同罪名
共同正犯
成立条件:一起实施实行行为
1、客观阶层
正犯行为:共同实行犯;其他共同正犯(没实施实行行为,作用大于帮助犯的)
意思联络:对外心理;区分对内的犯罪故意
法律后果:部分实行,全部负责
2、主观阶层
共同正犯是客观违法阶层的犯罪现象。对主观责任要素不做要求,不要求一致,可故意可过失,可以有或无责任年龄、责任能力
行为共同说(多数):成立共同正犯,只要求在客观违法阶层一起制造违法事实。过失犯罪可以构成共同正犯。基于部分实行全部负责原则,都构成过失致人死亡(野猪案)
部分犯罪共同说:成立共同正犯,主观必须故意+故意。过失只能单独处理,存疑有利被告
间接正犯
引起他人制造违法事实,还对他人有支配力
1、客观
强制手段
欺骗手段
无责任年龄、无责任能力
欺骗利用他人有过失的行为
欺骗,利用他人有故意的行为:利用他人犯A罪的故意,实现自己犯B罪的间接正犯目的
欺骗被害人自损
法定身份:有身份者利用无身份者。有身份者构成间接正犯
2、主观:必须故意
正犯和共犯关系
A教唆或帮助B犯罪: B没去,AB无罪 B预备阶段中止、预备,A犯罪预备 B实行阶段中止、未遂,A犯罪未遂 B既遂,A既遂
共犯从属性说(多数说):实行者构成犯罪是教唆者、帮助者构成犯罪的前提条件
教唆犯
引起正犯制造违法行为,成立条件;引起正犯制造违法结果。既遂条件
重大偏离不用负责,egA教唆B杀C,B杀了看门老大爷,A只有对C的犯罪预备;B构成对C的犯罪预备和对老大爷的既遂,想象竞合
主观:过失不构成教唆犯;故意教唆实施不能犯,不构成教唆犯
帮助犯
促进正犯制造违法行为,成立条件;促进正犯制造违法结果。既遂条件
1、成立条件 具有可能的促进作用;合格的帮助行为连接到正犯行为。eg提供无法用的key或者key没有交到正犯手上,不成立帮助犯
2、既遂条件:要发挥实际贡献,才既遂 eg用帮助犯给的钥匙开门盗窃 帮助行为促进到预备阶段,定犯罪预备;eg门开着,没用到钥匙,或实行犯拿着钥匙路上被盗,没用到钥匙 完成盗窃 帮助行为促进到实行阶段,定未遂 eg拿着钥匙开门,操作不当打不开,破门而入,完成盗窃
物理性帮助、心理性帮助
主观:过失不构成帮助犯
中立的帮助行为:判断1:主观上是否明知对方在犯罪;2、客观行为是否对对方犯罪起到实质紧迫的促进作用 技术上具有中立性(x),专用性(构成)
共同犯罪参与时间
中途参与:承继的共同犯罪
事前共谋临时迟到-成立共同犯罪 中途参与-成立承继的共同犯罪(对参与前的事情不负责) 事后参与-帮犯罪人,窝藏包庇;帮赃物,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帮证据,毁灭伪造证据
中途退出:共犯关系脱离
条件:消除自己的贡献:包括物理性、心理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