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维导图
5~6单元重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维导图,包含了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我国宪法的地位、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宪法的确立的制度。
编辑于2021-06-27 17:08:1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第一节 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道德的功能:认识功能、调节功能、规范功能是最基本的功能,此外还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
第二节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中华美德的基本精神
重视集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
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
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鉴履
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
用中华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第三节 遵守公民道德的标准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
集团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集体主义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公共生活的特征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活动内容的开放性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公共生活的道德规范(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人民和奉献社会
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恋爱中的道德规范: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与婚姻观
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
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
不能片面或功利化的地对待爱情
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
不能因恋爱迷失人生方向
正确恋爱观应处理的关系
恋爱与学习的关系
恋爱与关心集体的关系
恋爱与关爱他人与社会的关系
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个人品德是个体人格完善的重要标志
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掌握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知行合一、积善成德
第四节 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向道德模范学习
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服务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引领社会风尚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由国家制定和认可)
法律由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并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仅仅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特征
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制定(立法)
法律执行(执法)
法律适用(司法)
法律遵循(守法)
第二节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收新经验、确认新成果,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1988、1993、1999、2004、2018)
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沿用至今30余年。
我国宪法的地位
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
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党的领导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
我国宪法确立的制度
国体和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我国现行有效法律已有260多部,这一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
实体法律部门
宪法相关法
民法商法
行政法:我国制定了行政处罚法,确立了处罚法定、公正公开、过罚相当、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等基本原则
经济法
社会法
刑法
我国刑法规定了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等基本原则
刑法的类型,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主刑以及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附加刑
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
非诉讼程序法:仲裁法(基本原则:自愿、仲裁独立、一裁终局)、人民调节法额、引渡法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主要内容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高效的法律实施体系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第四节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
法治发挥作用要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主要依靠法律的预测作用、惩罚作用、威慑作用和预防作用对公民和社会组织的行为进行约束,并对违反法律的行为追究法律
德治发挥作用主要通过人民的内心信念、传统习俗、社会舆论等方面进行道德教化,并对违反道德的行为进行道德谴责
正确认识法治的德治的实现途径
法治主要依靠制定和实施法律规范的形式来推进和实施
德治主要依靠培育和弘扬道德等途径来推进和实施
推动法治和德治的相互促进
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
道德要求贯彻到法制建设中
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第五节 培养法治思维
培养法治思维,必须抛弃人治思维
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
在依据上,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人治思维的本质是主张人高于法或权大于法
在方式上,法治思维以一般性、普遍性的平等对待方式调节社会关系,人治思维模式规则的普遍适用,按照个人意志和情感进行治理
在价值上,法治思维强调集中社会大众的意志来进行决策和判断,人治思维是个人说了算的专断思维
在标准上,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分水岭在于最高权威是法律还是个人
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权力保障、正当程序
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信仰法律、遵守法律、服从法律、维护法律
怎样培养法治思维
学习法律知识
掌握法律方法
正确理解法律方法:理解法律条文的含义、内容和精神
正确运用法律的方法
参与实践法律
参与立法讨论
依法行使监督权
旁听司法审判
参与模拟法庭、法律诊所、法律辩论等校园法治文化活动
养成守法习惯
守住法律底线: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形成底线思维,严守法律底线,带头遵守法律
第六节 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不可分割、相互依存
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有些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具有复合性关系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被确立为基本原则
在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具体设定上要平等
权利与义务的实现要体现平等
在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相一致的情况下,一个人无论是行使权力还是履行义务,实际上都是对自己有利的
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政治权利、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继承权的材料分析题)、社会经济权力、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力
人格尊严的基本内容: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
公民应履行的基本法律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遵守宪法和法律
维护中国安全、荣誉和利益
依法服兵役
依法纳税
违反法定义务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
行政责任
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