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医学-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
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包含概念、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治疗、 危象的处理等。
编辑于2023-12-16 19:39:21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
神经-肌肉街头疾病
重症肌无力MG
概念
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突触后膜AchR受损引起
主要临床表现
全部或部分骨骼肌无力和极易疲劳,休息后或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后症状减轻
AchR抗体介导,多克隆抗体主要为IgG
可有胸腺重量增加,淋巴滤泡增生,生发中心增多
临床表现
可见于任何年龄,两个发病年龄高峰:20-40.岁女性多于男性,40-60岁男性发病者多见,多合并胸腺瘤
常见诱发因素
感染、手术(包括胸腺切除)、精神创伤、全身性疾病、过度疲劳、妊娠分娩等
临床特征
受累骨骼肌的病态疲劳
肌肉连续收缩后出现严重无力甚至瘫痪,休息后症状减轻
症状波动呈晨轻暮重:肌无力于下午或傍晚劳累后加重,休息或晨起后减轻
受累肌的分布和表现
全身骨骼肌均可受累,多为脑神经支配的肌肉最先受累
肌无力通常从一组肌群开始,范围逐步扩大
首发症状通常为一侧或双侧眼外肌无力,如上睑下垂、斜视和复视,重着眼球活动受限甚至眼球固定,但瞳孔括约肌不受累
面部肌肉和口咽肌受累使,表情淡漠、苦笑面容;吞咽困难、说话模糊不清、构音障碍、饮水呛咳、连续咀嚼无力
累及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时,颈软、抬头困难,转颈、耸肩困难
四肢肌肉受累以近段为重,表现为抬臂、梳头、上楼梯困难
腱反射通常不受影响、感觉正常
重症肌无力危象
呼吸肌受累时出现咳嗽无力甚至呼吸困难,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
以咽喉肌受累或呼吸肌乏力者易发生危象
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有效
病程特点
缓慢或亚急性起病、因受凉、感染后病情突然加重
病程波动、复发缓解交替
临床分型
成人型(Osserman分型)
Ⅰ眼肌型
病变仅限于眼外肌
Ⅱ A轻度全身型
累及眼、面、四肢肌肉,咽喉肌无明显受累
Ⅱ B中度全身型
咽喉肌受累,呼吸肌受累不明显
说话含糊不清、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咀嚼无力
Ⅲ急性重型
急性起病,数周内累及延髓肌肢带肌,有重症肌无力危象,需要气管切开
Ⅳ迟发重型
病程达2年以上,症状同Ⅲ,合并胸腺瘤,预后差
Ⅴ肌萎缩型
儿童型
大多仅累及眼外肌
新生儿型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症
少年型
10岁后发病,多为单纯眼外肌麻痹
辅助检查
重复神经电刺激
停用新斯的明17小时后进行
以低频(3-5HZ)和高频(5-10Hz)重复刺激尺神经、正中、副神经、面神经、腋神经等运动神经
MG典型改变:运动电位第五比第一波幅在低频刺激时递减10%以上或高频刺激递减30%以上
90%MG患者低频刺激阳性
单纤维肌电图
同一运动单位内肌纤维产生动作电位的时间是否延长
AchR抗体滴度检测
胸腺CT MRI检查
诊断
MG患者受累肌肉分布与某一运动神经受损后肌无力的范围不相符合
病态疲劳、晨轻暮重
疲劳试验(Jolly试验)
嘱患者持续上视出现上睑下垂或两臂持续平举后出现上臂下垂,休息后恢复则为阳性
抗胆碱酯酶药物试验
新斯的明试验
肌内注射
阿托品对抗毒蕈碱样反应(缩瞳、心动过缓、流涎、多汗、腹痛腹泻呕吐)
腾喜龙试验
静脉注射
鉴别诊断
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症
多见于男性
自身抗体靶器官:突触前膜钙离子通道和Ach囊泡释放区
多伴发癌肿
高频刺激波幅增高
盐酸胍治疗
治疗
药物治疗
胸腺治疗
血浆置换
大剂量注射免疫球蛋白
危象的处理
无论何种危象,均应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早期治疗病情无好转,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应用人工呼吸器辅助呼吸
类型
肌无力危象
胆碱能危象
反拗危象
肌肉疾病
周期性瘫痪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病因及发病机制
多数患者发病前有流感病毒、HIV、ECHO、柯萨奇病毒感染史
遗传因素:HLA-DR52 DR3
发病机制:细胞和体液免疫失调有关
自身免疫病
患者血清中存在Jo-1抗体、SRP抗体、Mi-2抗体、抗核抗体
肌组织中有活化淋巴细胞浸润
PM-细胞毒性介导的免疫反应有关
BM-体液免疫异常有关,可能是补体介导的微血管病变,肌纤维的损害是继发改变
病理变化
主要为骨骼肌的炎性改变,肌纤维变性、坏死、萎缩、再生以及淋巴细胞的浸润。淋巴细胞可呈灶状或散在分布
PM
浸润的淋巴细胞主要是CD8T细胞、单核细胞和少量B细胞,多分布于肌内膜
可见活化的淋巴细胞侵入非坏死肌纤维
病程长者肌束膜肌内膜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DM
肌束周围肌纤维萎缩
微血管病变
肌束内血管壁增厚,官腔狭窄,血栓形成
血管壁可见IgG IgM C3等沉积
炎细胞浸润
主要是CD4T细胞和B细胞
主要位于肌束膜内和血管周围
淋巴细胞侵入肌纤维的肌膜下,纤维断裂,空泡样变,肌细胞再生
临床表现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女性多于男性,病情逐渐加重,数周或数月达高峰
病前可有感冒或低热
肌肉无力
首发症状通常为四肢近端无力,常从盆带肌逐渐累及肩带肌,表现为上楼、蹲起困难,双臂不能高举,梳头困难
颈肌无力为难竖颈,咽喉肌无力表现为构音吞咽困难,呼吸肌受累表现为胸闷气短
眼外肌通常不受累
查体可见四肢近端无力、压痛,晚期有肌萎缩,关节挛缩
皮肤损害
DM患者可见皮肤损害
皮疹多先于或与肌无力同时发生,少数在肌无力之后
典型表现
眶周、上下睑水肿性淡紫色斑
Gottron征:四肢关节伸面水肿性红斑
其他可见光敏性皮疹,面部蝶形红斑
其他
累及消化道:恶心 呕吐 痉挛性腹痛
累及心脏:心律失常 心衰 晕厥
累及肾脏 血红蛋白尿和红细胞
少数可并发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
辅助检查
血生化检测
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升高、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增高
血清肌酶明显增高
肌炎特异性抗体升高
尿检测
24h尿肌酸增高,肌炎活动期的一个标志
肌电图
呈肌源性损害,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肌活检、心电图
诊断
急性或亚急性四肢近端及骨盆带肌无力伴压痛,健反射减弱或消失
血清CK明显增高
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
活检见典型肌炎表现
典型皮肤损害
免疫抑制剂治治疗有效支持诊断
40岁以上发病应排除恶性肿瘤
治疗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多发性肌炎首选药物
泼尼松
激素量不足症状不易控制,减量太快症状容易波动
免疫抑制剂
激素治疗不满意时加用
首选甲氨蝶呤
免疫球蛋白
急性期与其它治疗联合使用
支持治疗
高蛋白,高纤维素饮食,重症者预防关节挛缩失用性肌萎缩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