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宪法思维导图
下图树立了推进依宪治国,健全宪法实施监督制度的知识内容,包括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根基在于内心拥护等,赶快收藏下图学习吧!
编辑于2021-07-05 20:58:39推进依宪治国,健全宪法实施监督制度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1.宪法是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 2.宪法是人民民主权力和意愿的直接反映。 3.宪法是全社会必须严格遵循的最高行为准则。
二、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宪法的力量不仅因其地位崇高,更源于其有效实施。否则,宪法只能停留在“政治宣言”和文本层面。因此,要坚持不懈的加强宪法实施,将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实,确保宪法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中的统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1.(实现目标)认真履行宪法使命,共同致力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国家富强,宪法确认了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取得的辉煌成果,规定了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性质和根本制度,明确了国家未来建设发展的根本任务和总的目标,是新时期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基本原则、重大方针、重要政策在国家法制上的最高体现。 (2)民族振兴,要勇于肩负宪法赋予的历史重任和神圣使命,坚持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统筹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人民幸福,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适应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人民民主的新要求,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共同发展,使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和维护。 2.(坚持原则)始终恪宪法原则,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对于我国一切公民,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等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要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要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行为。 3.(贯彻全程)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切实体现和贯穿于依法治国的全过程。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宪法所确立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所包含的规范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的基本精神,既需要通过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加以细化,更需要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所有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自觉遵守来落实。要把宪法作为最高法律规范,严格依照宪法明确的法定权限和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使宪法精神在法制建设各方面都得到充分体现。 4.(纠正错误)切实维护宪法权威,坚决追究和纠正一切违反宪法 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更是宪法实施的重要体现。但在现实生活中,违反宪法的行为时有发生。一切违反先发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同时,要制定完善违宪追究制度,对违宪构成要件,违宪责任、违宪追究措施和程序作出明确规定并严格落实,使违反宪法的行为被及时制止和纠正,使宪法的最高权威切实得到尊重和维护。 5.(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实施结合起来。 我们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又领导人民遵守和执行宪法。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加强宪法实施,必须始终坚持党纵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内法规和宪法法律有机衔接,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
三、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增强宪法监督实施
宪法监督是保证宪法实施,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的重要制度形式。宪法实施离不开宪法监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对宪法监督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1.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制度,推进和现行审查工作。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监督宪法的实施。这体现了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设计,实践证明符合我国国情。要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进一步明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进行监督的对象、范围和方式等,将原则性要求具体化、程序化,使宪法监督更规范、有效。完善人大专门委员会设置,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 2.充分发挥宪法解释作用。 依据宪法精神对宪法规定的内容、含义和界限作出明确解释,对于保证和监督宪法全面贯彻实施至关重要。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任务,特别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依法解决改革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都需要注重运用宪法解释、强化宪法监督功能和效力。为推进宪法解释具体化、制度化,应当建立完善宪法解释程序机制,保证宪法解释贯彻落实、同宪法修改等优势互补,与法律解释同步推进,使我国宪法在保持稳定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紧跟时代要求。 3.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事后审查) 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进行备案审查,是宪法监督的重要内容和环节。把所有的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禁止地方制定带有立法性质的文件,要健全完善备案审查机制,提高制度执行力和约束力,加强立法监督机制,切实提升备案审查的能力。 4.引导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宪法监督。 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要拓展公民有序参与宪法监督的途径,探索建立意见处理和反馈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宪法监督的积极性,使之具有广泛的共识和坚实基础。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宪法监督中的重要作用,注重发挥人民政协和统一战线的民主监督作用组织引导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就宪法实施、宪法修改和宪法解释等涉及的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
四、宪法的根基在于内心拥护,宪法的伟力源于真诚信仰
宪法只有深入人心,走入人民群众,才能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要增强全社会忠于、遵守、维护和运用宪法的自觉意识,树立起对宪法的信仰和敬畏,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1.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要进一步健全普法教育体制,突出强化宪法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普及宪法知识,阐释宪法精神,传播宪法理念,形成浓厚的宪法氛围。把宪法教育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从小培养公民的宪法意识。要通过宪法教育,让全体人民认识到宪法既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也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最有力武器,充分相信宪法,主动运用宪法,成为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着和坚定捍卫者。 2.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宪法。党员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遵守和维护宪法中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党组织要发挥作用,要领导和监督本单位模范遵守宪法法律。要建立健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学习宪法制度,作为党员干部教育的重要方面。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树立宪法意识,培养宪法思维,把宪法作为判断大是大非的准绳,带头严格依宪办事,增强依宪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带头推动宪法实践,认真履行宪法赋予的指责,同一切破坏宪法权威、践踏宪法尊严的行为作斗争,使宪法真正成为国家治理的最高规则和开展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 3.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宪法宣誓仪式通过庄重的形式强化宪法精神,有助于增强对宪法的敬畏感,铭记对宪法所做出的庄严承诺;有助于提高宪法意识,培育宪法信仰。要认真落实宪法宣誓制度,明确宣誓的具体程序、誓词内容、监督和法律责任,使之成为保证宪法实施、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的新的重要制度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