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九、水库诱发地震工程地质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九、水库诱发地震工程地质研宄的思维导图,掌握水库诱发地震的基本特征、了解诱发地震的工程地质研究及预测方法。
工程地质学基础881,总结了了解岩土工程勘察的分级、熟悉场地条件、工程特点和设计要求,合理布置勘察工作等内容。
工程地质学基础881,现场检验与监测是工程地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地质学基础881,岩溶工程地质研究是工程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涉及对岩溶地质特征和工程问题的研究。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内容整理
考研三步翻译技巧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九、水库诱发地震工程地质研宄
1.掌握诱发地震的类型(以诱发成因分类)
2.掌握水库诱发地震的基本特征
1. 空间分布特征
1. 震中分布与水库水域及诱发成因有关
水库地震震中多分布于库坝区或其外围邻近地区25~40km范围内。距水库越近,震点数愈高
2. 震源深度和震中强度与当地天然地震有明显差别
1. 水库诱发地震主要发生在水体或水载荷影响范围之内,震源体深度较浅,属于浅源地震。震源体较小,与当地天然地震的震源深度明显不同
2. 震源深度与水库容量呈趋势性相关,库容小的水库地震震源较浅,库容大的水库震源较深。某些大型水库地震震源深度有随时间自浅部向较深部发展的趋势
3. 震源浅,震中烈度较相同震级天然地震高
4. 水库诱发地震震源浅,震源体小,所以地震影响范围较小
2. 地震活动与库水位的相关性特征
1. 水库地震的频度和强度与水库蓄水后的水位高度及其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
地震活动随库水位的升高而增强,在达到或经过几个高水位后发生主震
2. 地震活动与水库水位上升的量值、上升速度、高水位持续的时间有关,较强的地震常发生在库水位上升速度加快后的高水位期,或出现在持续高水位后的水位急剧下降期
3. 水库诱发地震的序列特征
与其成因类型有关
一般构造型的水库诱发地震 序列以前震-余震型为主,前震及余震序列明显,偶尔见有震群型
非构造型的水库诱发地震 常属于单发式主震型或多发式震群型,且序列短
震级一般不大,故它的主震和最大余震之间的差值较小
主震和余震衰减速度很慢,可达 20年以上
地震序列有明显的区别
天然构造地震 序列往往属于主震-余震型,其前震极微弱
3.掌握水库诱发地震发生的地质背景条件
4.掌握水库诱发地震的诱发机制(水岩作用、水诱发机制、不同构造背景条件下的诱发机制)
5.了解诱发地震的工程地质研究及预测方法
水库诱发地震的工程地质研究
研究方法
1. 调查研究应结合有关工程对象进行
2. 一般应在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初步判定可能产生诱发地震的地区范围及可能成因
3. 然后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及其它必要的勘察工作,以查明区域地质背景及地区发震条件。
4. 调查中应特别注意区域构造及新构造运动形迹,构造应力场,地区的岩性、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及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及发育程度等因素
5. 在地震地质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可能出现的诱发地震成因类型作出初步分析判定
研究内容
建库前的地震地质研究
第一阶段 在水电工程地质勘察的流域规划、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阶段依次进行,对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及强度作出初步评价。
1. 工程开发区所处的构造单元内新构造运动及天然地震活动成因及历史
2. 工程开发区及其邻近地区内潜在活动性断裂的性质及构造应力场
3. 配合地震部门利用高频流动地震台网对工程开发区的天然地震活动进行监测,确定噪声水平较低的地区。
第二阶段 根据第一阶段调查资料,当认为有必要对诱发地震加强研究时,应进行本阶段工作,并在水库蓄水前 1~2年开始
1. 工程有关地区内的地质和新构造的详细勘察
2. 安装固定的测震仪器,开始监测工作
3. 进行地应力测量,确定构造应力方向及量值
4. 布设地面精密水准测量网,进行定期测量
5. 安装对活断裂进行监测的仪器设备,监测断块相对位移
6. 预测可能的地震序列、震级及震中的可能部位
7. 预测水库岸坡在未来地震时的稳定性
8. 对工程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设计进行校核
建库发震后的工程地质研究
1. 配合地震工作人员进行监测,应增设流动台精确测震,测定震源位置,测定震源参数,研究地震序列
2. 装置地应力测试装置及倾斜仪等,观测地应力变化及地形变的情况
3. 加强进行精密水准测量与三角测量,尤其当主震发生后,要立即测量并与地震前对比
4. 研究水位变动、库容增量与地震频度、震级的关系
5. 对诱发地震的发展趋势作出评价与预测
6. 配合设计、施工人员,对震害防治与处理措施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