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四章;中国gcd成立和中国革命新局面
2024专升本 文史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中国gcd成立和中国革命新局面》知识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3-12-21 14:59:32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 和中国革命新局面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及其意义
1915年:兴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1、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单、判)
2、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是:(单否)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3、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是:(判)
《新青年》杂志
北京大学
4、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单、判)
“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和科学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单否、材1)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包括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是切中时弊的
(二)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二、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初步传播
(一)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二)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及其代表作
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单、判)
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李大钊(单、判)
1918年起李大钊先后发表(五四运动前):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919年李大钊发表(五四运动后):《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李大钊的哪篇文章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单)
哪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单)
(三)十月革命是怎样推动中国先进分子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呢?(简、材、背)
1、十月革命发生在其国情与中国相同(封建压迫严重)或近似(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因而对中国先进分子具有特殊吸引了。
2、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3、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先进分子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指:五四运动(单、判)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爆发时间
1919年5月4号
2、爆发的直接原因(导火线)(单、判)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3、爆发的根本原因
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
4、爆发的外部条件
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5、爆发的思想基础
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6、动力和地点
前期学生,后期工人;前期北京,后期上海。
7、口号(单、判)
(1)“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2)“取消二十一条”
(3)“还我青岛”
(二)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1、就特点看
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中国近代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五四运动(单、判)
2、就意义看(简、材、背)
(1)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它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2)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
(3)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要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全面觉醒。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动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单否)
首先,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主要代表人物是李大钊、陈独秀
其次,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主要代表为毛泽东等
最后,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其代表为董必武等
(二)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材、背)
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2、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
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三)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没有中断或取消五四运动以前开始的反封建的思想启蒙工作(判)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一)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最早的组织,是在中国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上海建立的(判)
补充: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在上海出版(2023判)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单、判)
(二)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单否)
1、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实际问题
2、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3、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召开时间和地点(单)
1921年7月23日,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
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2、参会代表
3、大会内容
中共一大确立党的名称为“中共共产党”
4、初心和使命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单)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论、背)
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单、判)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
1、近代以后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力量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局面。
(坚强的领导力量)
2、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人民由此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自身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征程。
(明确的奋斗目标)
3、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正是对这一精神的坚守与践行、光大与发扬,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激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创造了人间奇迹。
(强大的精神动力)
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正确的发展方向)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和工农运动的发动
(一)中共二大
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单)
但党在现阶段的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2023单)
(二)工人运动
掀起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即:香港海员罢工到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二、国共合作和大革命的进行
(一)国共合作的形成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孙中山主持在广州举行
大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新三民主义”(单、判)
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
民权主义:强调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单)
三大革命政策:(单、判)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三大革命政策
国民党一大
(二)大革命的准备与进行
1、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
1925年在广州举行的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上,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判)
2、中共四大
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单)
四大内容: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单)
3、五卅惨案
五卅惨案标志着: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单)
4、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成功
大革命失败了
(三)大革命中的中共共产党
如何理解”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会有大革命“(材、背)
1、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而提出这个口号的,正是中共共产党;
2、大革命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而中国共产党正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
3、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而中国共产党正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
4、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革命战争。共产党人不仅帮助和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而且在军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积极提高国民革命军的素质,增强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大革命的失败及其教训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共政变,以”清党“为名,在东南各省大规模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并在其辖区内对共产党和革命群众实行搜捕和屠杀。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终失败
国共合作破裂的标志:
”分共“会议
”四一二政变“
(一)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材、背)
1、客观原因
由于反革命力量强大,资产阶级发生严重动摇,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叛变革命(单)
2、主观原因
(1)由于这时的中国共产党还处在幼年时期,缺乏应对复杂环境的政治经验,缺乏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深刻认识;
(2)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3)是由于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二)大革命的经验教训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