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医-鼻渊
这是一篇关于鼻渊的思维导图,以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西医的急慢性鼻窦炎。
这是一篇关于喉痈的思维导图,喉痛是以咽喉红肿疼痛、吞咽困难为主要特征的咽喉及其邻近部位的痈肿。
这是一篇关于伤风鼻塞、鼻疔、鼻疳的思维导图,伤风鼻塞是因感受风邪所致的以鼻塞、流涕、打喷嚏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西医为急性鼻炎。
这是一篇关于中医耳鼻喉科思维导图,包含了定义、诊断要点、鉴别、辨证要点、西医治疗、 预防与调护、 预后及转归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鼻渊
定义:以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西医的急慢性鼻窦炎
鼻窦通向鼻腔的开口
前组鼻窦:额窦、上颌窦、前组筛窦军开口于中鼻道
后组鼻窦
后组筛窦开口于上鼻道
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鼻窦生理
增加呼吸区黏膜面积
共鸣功能
减轻头颅重量
缓冲作用
诊断要点
症状
浊涕
鼻塞
嗅觉减退
头痛
有一定的部位和时间规律
额窦炎:前额痛,晨起痛,午后轻;压痛点在眶内上角
上颌窦炎:面部痛,上午轻、午后重;压痛点在犬齿窝
筛窦炎:鼻根痛,午后轻、晨起重
蝶窦炎:(头)深部痛,晨起轻、午后重→枕部/单侧眼睛深部CT,可排除鼻窦病变
体征
鼻窦区压痛或压迫感,不一定疼痛
鼻腔检查
中鼻道及/或嗅裂见分泌物引流(确诊体征)
中鼻道见息肉
中鼻甲肿胀或息肉样变
上颌窦穿刺或体位引流
鉴别
伤风鼻塞
鼻塞:病程短,持续性,伴打喷嚏
流涕:由清稀而渐变黄浊
鼻窒
鼻塞:病程长,间歇性、交替性或持续性
流涕:鼻涕较少
鼻鼽
鼻塞:鼻塞而兼喷嚏,反复发作
流涕:涕多而清晰
鼻槁
鼻塞:鼻干燥而塞,嗅觉明显减退
流涕:鼻涕藏在痂皮下,不易流出
鼻塞:鼻塞兼头痛,嗅觉减退
流涕:涕多而浊,中鼻道或嗅裂常见有鼻涕流出
鼻窦炎生理
微生物感染
变态反应
解剖结构异常
窦口鼻道复合体阻塞
鼻窦通气引流不畅
慢性鼻窦炎:鼻腔-鼻窦黏膜炎症病程>12周
根据伴或不伴有息肉来分类
1型:不伴有鼻息肉
2型:伴有鼻息肉
以嗜酸性或非嗜酸性病理分类:变态反应
以细胞因子等炎症因子表达分类
辨证论治
急性期
肺经风热
常见于伤风鼻塞之后
疏风清热、宣肺通窍
银翘散
胆腑郁热
头痛剧烈
清泄胆热、利湿通窍
龙胆泻肝汤
头痛较重 体表有压痛 鼻涕色黄 脓稠 鼻黏膜红肿
慢性期
脾胃湿热
头重痛,纳呆,便溏,腹胀
清热利湿、化浊通窍
热重于湿:甘露消毒丹
湿重于热:萆薢渗湿汤
湿热并重:茵陈蒿汤
脾湿困阻
健脾利湿、益气通窍
参苓白术散
肺气虚寒
遇风冷加重
温补肺脏、益气通窍
温肺止流丹
头痛较轻 涕色白 鼻黏膜淡红 或息肉样变
浊涕量多,鼻塞,嗅觉减退 中鼻道或嗅裂见浊涕,中鼻甲肿胀
预防与调护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注意急性鼻炎的演变
侧边:中耳
下边:咽喉
上边:鼻窦
注意牙源性感染
保持鼻腔通畅,以利鼻窦引流
注意正确的擤鼻方法;同时按压两边会通过咽鼓管进中耳
注意饮食
上鼻道与蝶筛隐窝均位于嗅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