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作用
形成过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由此得以产生,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与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体系最终得到确立
形成原因:
首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
最后,缓和社会矛盾
主要形式:
第一种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第二种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第三种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再生产过程
第四种是宏观调节
第五种是微观规制(反托拉斯法、公共事业规划、社会经济规制)
积极作用:
首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有利于缓解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促进社会经济较协调地发展
最后,加快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
制度条件: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是金融垄断资本得以形成和壮大的重要制度条件
后果:一方面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经济过度虚拟化,导致金融危机频繁发生,不仅给资本主义经济,也给全球经济带来灾难
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
主要经济动因:
首先,将国内过剩的资本输出
其次,将部分得要害的技术转移到国外
再次,争夺商品销售市场
最后,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
扩展的基本形式:借贷资本输出、生产资本输出、商品资本输出
社会经济后果:对资本输出国来说,带来了巨额利润;带动和扩大了商品输出,巩固和扩大了垄断资本的销售市场和投资市场所;大大改善了国际收支情况;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命脉形成控制,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垄断优势地位。在资本输出过程中,资本输出国可能出现产业空心化,资本输出国与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会加深,但是这些都不能改变垄断资本通过资本输出攫取巨大利益和扩大垄断实力的本质
资本输入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来讲,资本的输入对其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资本输入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