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级会计知识导图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固定资产的知识点有减值、折旧、后续支出、确认、初始计量等,收藏下图学习吧!
编辑于2021-07-20 16:30:36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下图梳理的内容包括无形资产的定义及特征、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处置、内部研发支出,内容丰富全面值得收藏学习哦!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固定资产的知识点有减值、折旧、后续支出、确认、初始计量等,收藏下图学习吧!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等。本图介绍了中级会计第二章存货的初始计量、期末计量、确认等知识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下图梳理的内容包括无形资产的定义及特征、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处置、内部研发支出,内容丰富全面值得收藏学习哦!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固定资产的知识点有减值、折旧、后续支出、确认、初始计量等,收藏下图学习吧!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等。本图介绍了中级会计第二章存货的初始计量、期末计量、确认等知识内容。
固定资产
后续支出
1.处理原则
资本化或费用化
2.与固定资产有关的“更新改造”等后续支出
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
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更新改造期间不计提折旧
3.资本化 的后续支出
(1)固定资产发生的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账面价值)
(2)待更新改造等工程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从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并重新确定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折 旧
(一)固定资产折旧范围
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不提
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2.按照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历史遗留问题)
注意
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照提折旧
计入“管理费用”
处于更新改造过程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将其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不再计提折旧。
更新改造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转为固定资产后,再按照重新确定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替换使用的设备需要计提折旧。
大修理停用的固定资产照提折旧。(按正常方式)
(二)应计折旧额
固定资产的原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
应计折旧额=原值-净残值-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子主题
当月新增,当月不提(折旧);当月减少,当月要提。
(三)折旧方法
选择方法
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消耗方式”
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折旧方法
年限平均法(直线法)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
月折旧率= 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
工作量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工作总量
某项固定资产的月折旧额= 该项资产的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双倍余额递减法
1.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金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2.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年数总和法(年限合计法)
年折旧率= 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
年折旧额=(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折旧的入账科目
1.制造费用
基本生产车间
2.管理费用
管理部门
未使用的固定资产
3.销售费用
销售部门
4.在建工程
用于建造工程的
5.研发支出
用于研发无形资产的的固定资产
会计分录
借: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
贷:累计折旧
(四)复核: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
复核时间:每年年度终了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变更应作为“会计估计变更”进行会计处理(不需追溯调整)
确认
1.定义:有形资产,同时 具有2个特征
(1)持有目的: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
(2)持有期间:使用寿命 超过 1个会计年度
2.确认条件(同时满足)
(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 很可能 流入企业
(2)该固定资产的 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初始计量
实际成本
(一)外购
1.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注意:是否属于初始成本
专业人员服务费
员工培训费
2.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
按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3.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
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4.会计核算
借: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二)自行建造
1.定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
2.包括:
工程用物资成本
人工成本
交纳的相关税费
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
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
3.建造的两种方式
自营建造
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直接机械施工费等
会计核算
(1)建造过程
借:在建工程
贷:原材料、工程物资(入库的)
应付职工薪酬(在建工程人员薪酬)
银行存款(不入库的)
应付利息
(资本化利息费用)
(外币专门借款折算差额)
(2)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工程物资”盘盈盘亏、报废、毁损的账务处理
建设期间
计入:工程项目的成本
净损失
=工程物资盘亏、报废及毁损 减 残料价值以及保险公司、过失人等赔款
计入:工程项目的成本
净收益
盘盈的工程物资或处置净收益
冲减:工程项目的成本
工程完工-后
计入:营业外收支
计入在建工程项目成本de内容
为建造工程发生的管理费、可行性研究费、临时设施费、公证费、监理费、应负担的税金、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建设期间发生的工程物资盘亏、报废及毁损净损失,以及负荷联合试车费等
出包建造
成本
建筑工程支出
安装工程支出
待摊支出(需分摊计入各项固定资产价值)
应由所建造固定资产“共同负担”的相关费用,包括为建造工程发生的管理费、可行性研究费、临时设施费、公证费、监理费、应负担的税金、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建设期间发生的工程物资盘亏、报废及毁损净损失,以及负荷联合试车费等。
预付工程款:应通过“预付账款”科目核算
出包工程的账务处理
(1)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首先计算分配“待摊支出”
待摊支出分配率=累计发生的待摊支出/(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100%
建筑工程应分配的待摊支出=建筑工程支出×分配率
安装工程应分配的待摊支出=安装工程支出×分配率
(2)其次计算确定已完工的固定资产成本。
会计科目
在建工程—建筑工程
在建工程—安装工程
在建工程—待摊支出
(三)存在“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
弃置费用:通常是指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企业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如油气资产、核电站核设施等的弃置和恢复环境义务。
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对其进行初始计量时,还应当考虑弃置费用。
账务处理
应当将弃置费用的“现值”计入相关固定资产的成本,同时确认相应的“预计负债”。
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财务费用”。
减值
1.前提:账面价值 > 可收回金额
2.可收回金额:用较高者
资产的公允价值 减 处置费用后的净额
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加速折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