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五位一体布局,知识点丰富,框架清晰,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关注,收藏,后面跟新呀~
编辑于2021-07-25 11:34:15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第一节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
(一)新发展理念的提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动力:一般选择改革或创新)
意义:坚持创新发展,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 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关键
要求: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2、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特点:协调即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
要求:1、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2、城乡协调发展3、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4、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3、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绿色发展就是要求:
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4、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要求: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
5、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内涵:1、全民共享 2、全面共享 3、共建共享 4、渐进共享
(三)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联系
创新注重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协调注重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绿色注重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
开放注重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共享注重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政府和市场的作用
市场的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
政府的作用(市场管不了,管不好):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2、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深化共给侧结构性改革(干扰项:需求侧)(P13)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1、推进增长动能转换,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实体经济
2、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由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
3、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
4、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市场供求结构
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
(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原因
我国经济已由(我国当前所处阶段)1、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未来)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和构成
(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突出抓好的几个方面的工作(P15)
1、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措施:供给侧、制造业、企业家、劳模、工匠、创业、实业、工业
2、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措施:科技、创新、知识、人才、科教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
4、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
措施:区域、地区、京津翼、长江、粤港澳
5、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
措施:开发、引进来、走出去、贸易、投资、市场投入、负面清单(投资禁区)、进口。出口、对外投资
6、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考过)
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
(2)坚持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3)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市场:用好“看不见的手”: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政府:用好“看得见的手”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1、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2、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3、用规划明确投资方向4、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法治)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重要方式:德治)
二、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P18)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
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要求
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发挥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健全人大组织制度和工业制度
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
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
2、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人民政协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
1、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
2、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
3、重点监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地位)
1、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用)
1、在维持国家统一、领土完整
2、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
3、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4、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五)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1、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涵
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
2、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地位
1、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2、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
3、发展协商民主的举措
必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统筹政党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
积极开展人大协商、基层协商、人民团体协商
逐步探索社会组织协商
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
确保协商民主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章可循、有序可遵
不断提高协商民主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一)爱国统一战线的构成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二)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的具体要求(P20)
1、党派工作: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支持民主党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更好履行职能
支持民主党派更好履行 A 参政议政 B 民主监督 C 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职能
2、民族工作(考过):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筹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宗教工作: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坚持独立自主自由原则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4、统战工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做好统战工作
四、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一)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
“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一国两制”的提出首先是为了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体坚持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是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保持繁荣稳定的前提和保障;
A 任何危害国家主权安全 B 挑战中央权力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权威 C 利用香港对内地进行渗透破坏的活动 D 都是对底线的触碰,都是绝不能允许的
必须始终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共同构成特别行政区的宪制基础
必须始终聚焦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必须始终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推进祖国统一(台湾、一个中国=九二共识)
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把握两岸关系大局,最根本的、最核心的是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关键”在于双方确立了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
第三节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一)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省略)
二、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一)意识形态的重大作用
A 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 B 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意识形态工作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22)
(一)核心价值观的地位和作用
1、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2、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关心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关系
二者方向一致(联系)A 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 B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 C 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价值表达 E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引领
二者各有侧重(区别):A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突出核心要素 B 更加注重凝练表达 C 更加强化实践导向
(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
1、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2、要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
3、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
4、必须发扬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即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
四、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23)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意义
历史: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面,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现实:当今社会,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未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迫切要求我国由一个文化大国转变成为一个文化强国
(二)文化强国的内涵
文化强国是指一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 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三)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
1、必须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的独立性
2、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消费者不花钱)文化事业: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人民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基础上,提高国民素质
(消费者不花钱)文化产业: A 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B 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础上,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体制: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想统一的体制机制
3、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要努力弘扬中华文化
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要加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提炼与阐释
第四节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和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社会建设的根本任务)
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P25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教育、培训、大学、学科、学生、教师、学习、素质
提高就业质量(考过)和人民收入水平(重点)。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就业、创业、职业、劳动)
发钱:分配、收入、致富、再分配 初次分配:打工挣钱 再分配:交税+社保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发挥兜底作用,保障全社会成员基本生存与生活需要
社会保障体系:总括:社会保障
保险:全民参保、社会保险、最低保险
济困: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关爱服务、残疾康复
住房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考过)
扶贫、脱贫、负责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治:医药卫生、医疗、医院、健康、疾控、社会办医
吃:食品
养:生育、医养结合、老龄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1、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坚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
2、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A系统治理 B依法治理 C源头治理 D综合施策
3、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是保持社会安定团结良好局面的关键(单)
4、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5、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社会治理的重心要向基层下移落到城乡社区。
三、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指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准则),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依托。
(二)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意义(略)
(三)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具体要求
完善国家安全体系。A 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B 统筹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 C 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 D 统筹发展问题和安全问题E 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 公共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
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 A第一需求 B是极重要的民生 C最基本的发展环境
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
加强国家安全教育
第五节 建设美丽中国(P27)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秉承的首要态度(思想)
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行动)
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行动)
二、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新格局
1、(污染前)A在环保工作中,把预防为主、源头治理放在首位 B (污染后)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把利用自然力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和重点。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
三、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生态保护:1、实现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2、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 3、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资源利用: 4、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